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复星医药2022年营收439.52亿同比增12.66% 董事长吴以芳:对新冠相关产品有新定位

IP属地 山东 编辑:赵杨尔罗 头部财经 时间:2023-05-22 13:44:10

◎此前疫情期间,复星医药是较早布局新冠疫苗及新冠小分子药物销售的企业之一,从销售数据看,复必泰及阿兹夫定片也为公司创造了不错的营收业绩。不过,随着新冠病毒进入“乙类乙管”以及低水平流行阶段,新冠相关产品营收同比降低已可预见,特别是以复必泰为代表的疫苗,其接种量放缓的趋势已在年报中体现。

◎复星医药董事长吴以芳称,“乙类乙管”之后,要把原来的一些防疫产品作为常态产品来对待,新冠疫苗、新冠治疗药物等皆是如此。

每经记者 许立波    每经编辑 张海妮    

图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资料图)

3月27日晚,复星医药(SH600196,股价32.38元,市值865.24亿元)发布2022年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39.52亿元,同比增长12.66%;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38.73亿元,同比增长18.17%;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2.18亿元,同比增长7.1%。

不过,去年复星医药归母净利润、基本每股收益、稀释每股收益同比均有所下降,公司在年报中解释称,主要系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导致非经常性损益同比减少所致——由于市场波动等因素,公司所持有的BNTX股票公允价值变动及出售净影响约负10亿元。

3月28日,复星医药举行了业绩交流会,复星医药董事长吴以芳对包括每日经济新闻在内的多家媒体表示,此前疫情期间,复星医药规划了一些新冠相关产品,但同时并未弱化常态产品的推进工作;现在新冠病毒感染疫情进入低水平流行阶段,形势在发生根本性变化,“乙类乙管”之后,要把原来的一些防疫产品作为常态产品来对待,新冠疫苗、新冠治疗药物等皆是如此。 

拟调整新冠相关产品定位

2022年,复星医药制药业务实现营收308.12亿元,同比增长6.60%;其中,新品及次新品的增速相对较快,同比增长超20%;Gland Pharma由于两条胰岛素产线停产升级、注射剂包装材料供应短缺影响产能和订单承接能力等因素,收入同比下降6%;复必泰(mRNA新冠疫苗)销量同比下降30%。

从大单品看,2022年复星医药制药业务销售额过亿的制剂或系列共47个,较2021年净增加3个。其中,销售规模超过10亿元的制剂单品或系列共五个,分别为复必泰、汉曲优(注射用曲妥珠单抗)、汉利康(利妥昔单抗注射液)、捷倍安(阿兹夫定片)、肝素系列制剂。

图片来源:2022年年报截图

以市场关注度最高的新冠相关产品为例,复必泰BNT162b2及复必泰二价mRNA疫苗均已于中国香港获正式注册、于中国澳门获批常规进口疫苗,报告期内实现销售1500余万剂;自上市以来至2023年2月末,港澳台地区已累计接种超3100万剂。复星医药与真实生物联合开发的阿兹夫定片于2022年7月获国家药监局应急附条件批准用于治疗普通型新冠病毒感染成年患者,并被正式纳入2022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截至目前,阿兹夫定片已在全国各省份完成医保挂网,并已覆盖全国各地近5万家医疗机构。

此前疫情期间,复星医药是较早布局新冠疫苗及新冠小分子药物销售的企业之一,从销售数据看,复必泰及阿兹夫定片也为公司创造了不错的营收业绩。不过,随着新冠病毒进入“乙类乙管”以及低水平流行阶段,新冠相关产品营收同比降低已可预见,特别是以复必泰为代表的疫苗,其接种量放缓的趋势已在年报中体现。

对此,吴以芳评价称,疫情三年,公司在预防、治疗、诊断,包括一些辅助器械、设备上做出了布局,尽管现在还不能说新冠病毒感染疫情成为了过去,但形势在发生根本性变化,原来用于疫情防控的一些产品,尽管下一步还会有发挥作用的空间,但是不会像原来那样,这些产品的定位需要进行调整。

“‘乙类乙管’之后,新冠防控产品应被当成常态产品来对待。过去很多新冠疫苗或者治疗药物是通过紧急使用的形式获批上市的,下一步这些药物需要寻求获得正式批准,转为常规药物或者疫苗,我们也会用正常的销售队伍、业务模式去继续推广这些产品。我们对自己产品的疗效、安全性还是有信心的。”吴以芳说。

吴以芳还表示,公司在抗病毒、抗感染领域有很好的积累,下一步还会持续丰富产品管线。公司在疫情下建立起的销售能力,未来仍可以在其他抗病毒、抗感染类药物推广上发挥作用。

海外建设的核心:注册与商业化能力

研发创新和国际化是复星医药近年来主抓的方向。年报显示,复星医药2022年研发投入共计58.85亿元,同比增长18.22%;其中,制药业务研发投入50.97亿元,同比增长13.62%,制药业务研发投入占制药业务收入的16.54%。

复星医药在年报中称,创新产品上市带来的产品结构优化和销售增长是报告期内业绩的主要驱动因素。具体而言,包括汉利康、汉曲优、复必泰等在内的新品和次新品收入在制药业务收入中占比超30%,创新产品收入占比创下新高。对于这份成绩,吴以芳在业绩会上评价称:“这说明,复星医药在创新转型的路上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从研发进展看,报告期内,复星医药共有6个自研创新药(适应症)、4个许可引进创新药(适应症)、27个仿制药(适应症)于中、美等地获批上市;7个创新药(适应症)、30个仿制药(适应症)于中国境内申报上市(NDA);22个创新药(适应症)于中国境内获批开展临床试验(IND)。

吴以芳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管线数量尚在其次,重要的是管线质量。复星医药要实现管线沉积和能力沉积,自己检视自己的管线,“公司过去的管线更多的是在高仿、Fast-Follow层面,未来要真正走出来,希望超过七成的管线是要做First-in-class和Best-in-class、以临床为导向的创新产品,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海外市场方面,报告期内,复星医药在中国大陆以外地区和其他国家收入为139.38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达31.71%。

从具体的海外合作上看。年报显示,2022年,复星医药与安进控股子公司就欧泰乐(阿普米司特片)和Parsabiv(依特卡肽)2款创新药物在中国境内(不包括港澳台地区)的独家商业化授权许可达成合作;控股子公司复宏汉霖先后与Getz Pharma、Eurofarma、Abbott、Organon等企业达成多款产品许可协议;此外,控股子公司Gland Pharma拟出资不超过2.1亿欧元收购欧洲CDMO公司Cenexi,战略布局欧洲市场CDMO业务,构建欧洲本土化制造能力。

对于公司在海外市场的定位问题,吴以芳表示,在新一轮的战略中,公司提出的目标是要成为“全球性的创新驱动的以制药为核心业务的医药企业”。“我们在海外建设的核心能力,一是创新研发的注册能力,要能够把产品带出去、能够在美国、欧洲、日本等地让产品成功获批;二是商业化能力,新药上来,要迅速做好做大、实现价值回报,反哺创新投入。”

吴以芳认为,这样的定位既可以让复星医药在海外市场实现自身产品的价值,也可以为本土Biotech企业赋能。“我们可以通过与国内的Biotech携手合作,负责Biotech企业在国内的商业化,与此同时在海外负责产品的全球化布局,推动产品在国外进行临床开发、海外注册、海外上市、商业化,最终实现价值回报。”吴以芳说,不过,也需要注意,相关业务增长受到海外形势的影响,目前复星医药还在认真研究政策变化,根据环境的变化制定相应的战略,以此应对海外市场挑战。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