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4 年 8 月 23 日,第二十一届搜狐汽车营销首脑风暴·哈尔滨论坛成功举办。本届论坛以“无穷生长,回到未来”为主题。我们呼吁每一位参与者尊重自然、尊重市场、尊重对手,也尊重自我。尽管环境复杂多变,但企业仍有机会穿越周期,保持向上生长的力量与韧性。
会上,在汽车流通协会专家孙勇的主持下,武汉汽车行业协会会长 陈斌波、CADA乘联分会秘书长 崔东树、宇通集团副董事长晁莉红、无锡车联天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 杨泓泽围绕“展望未来:为了强健的可持续发展我们该如何做?”进行互动研讨。
以下为互动研讨内容(略有删改):
孙勇:当下要实现可持续的健康发展,中国汽车人要找准自己的使命。首先,最核心的要素就是破“卷”。我们如果真正把这个“卷”破了,汽车的新营销模式也找到了,汽车也能走上健康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今天我们讨论三个题目:为什么汽车行业会如此之卷?要卷多长时间?我们如何破“卷”?
要去反对“卷”或者破“卷”,首先要找“卷”的原因。第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汽车公司会“卷”?
陈斌波:中国汽车行业的“卷”是必然的。两个原因,第一个,产能过剩,供大于求,是市场的规则;第二个,每个人都希望把别人给“卷”走,自己留下。这两大原因导致“卷”是一种必然,并且还会持续下去。
孙勇:尽管斌波总讲的话非常短,但是直击本质。“卷”现在最大的原因就是产和需之间产生了巨大的鸿沟,当大家面临这样的鸿沟时,每个人都想留在舞台上,所以使劲“倒腾”,这肯定就会很卷了。
崔东树:我特别赞成斌波总所讲的,卷是必然的,中国汽车市场现在进入了一年不如一年的、短期的低迷期。未来几年,我们的车市面临着当年计划生育带来的人口需求下降的影响,这是最大的基础原因。所以市场一年不如一年,年轻人的购买力明显下降,A级车的占比明显下降。我们进入了一个中老年社会,年轻化是一个伪命题。所以,首先人口问题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长期问题,这几年就会出现一个明显下降。
第二,从技术变化来看,我们现在进入一个电动化转型的时代,这个趋势不可避免、不可改变。向零碳化发展的趋势是世界发展的潮流,环保的概念大于汽车产业本身讨论的是否电动化、怎么电动化。这是世界的潮流,汽车行业必须得被这个潮流所左右,必须得走入电动化的转型。
电动化的转型带来的核心变化就是,汽车从一个机械产品变成一个耐用电子消费品。电动化、智能化是发展方向,这里面的一个核心特征就是,汽车变成耐用性电子消费品。这就带来汽车和过去的机械产品之间的一个不同概念:产品的结构发生明显变化,竞争力也发生明显变化。
在这种明显变化之下,以比亚迪为代表的车企,从一个月卖4万辆车到一个月卖30多万辆车,两年之内翻了8倍。单车销量的爆发式增长,必然形成大单品和大企业,令小企业逐步被边缘化。燃油车企业面临着严重的边缘化(风险),我们看乘联分会数据,燃油车规模在2016年是2400万,到现是在1200万或者1300万的规模,下降了一半。
我们产能严重过剩,为什么过剩?2400万辆变成了1200万辆,燃油车市场剧烈萎缩。在电动化转型中,企业都以规模为核心发展方向。原有的几大汽车集团挣的钱,合起来还不如比亚迪、宁德时代一家挣得多。主流企业的利润一共170亿美元,宁德时代+比亚迪大概是102亿,占比超60%,其他企业基本没什么钱。
所以现在车企没钱,市场又在快速萎缩,面临着严重压力,内卷是必然趋势。尤其是宁德时代、比亚迪,两家都在造电池,两家的电池和产业链都有巨大的利润,比亚迪可能未来还能挣更多的钱。并不是说大家都不挣钱,只是头部企业以产业链的优势挣到了钱,而后面企业都不造电池,都没有做这件事情,钱自然分到别处去了。
原来,每家车企都会造发动机,现在,是不是每个企业都要造电池呢?我们曾明确提出,整车企业一定要造电池。比亚迪两年翻8倍,核心的一点是产业链掌握在自己手里,能够既有利润又有规模地发展。目前,其他企业在被动的情况下,既没有量又没有利润,不得不靠卷跟别人的产业链利润抗衡,所以日子过得越来越艰难。所以,卷是行业面临的一个被动局面。
再一个,合资企业和内资企业(格局)发生了明显变化。过去行业是以合资企业为代表,现在合资企业份额已经从60%降到了20%、30%。合资的份额明显在下降,自主成为主流。而自主一个核心特征还是以卷为代表,所以这也带来(行业)更加内卷的特征。
孙勇:秘书长的观点我们简单总结一下,他说卷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需求端,由于计划生育的政策导致新时代的购买力比原来要弱一些,购买力一年不如一年。在这个情况下产业进行变革,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进入,这增加了一部分产能,抢了一部分市场,挤压了燃油车,让燃油车显得供过于求的矛盾进一步加大。因此,大家会感觉到更卷。
晁莉红:商用车也很卷。举例来讲,有一句话是:商用车卷不卷,轻卡说了算。每个月价格都要变一变。卷是必然,不卷是偶然。卷是永恒的,不卷是暂时的。卷是常态,不卷才是变态。
卷是我们无可选择的。你看在中国所有大的行业中,还有哪个行业不卷?恐怕没有。实际上卷本身就是竞争,我们在一个市场经济情况之下,必然会卷,什么行业都会卷。企业唯一的能够选择的就是卷什么?怎么卷?别的别无选择。
孙勇:商用车行业好像合资品牌占得并不是很多,是不是自主品牌企业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
晁莉红:对。合资品牌从客车业来看已经几乎没有了,卡车业也微乎其微。
孙勇:对商用车的需求是不是比原先要少一些了?
晁莉红:总的销量在下降,但新能源是在上升的,总之是处在一个迭代的过程中。在乘用车之前,客车业率先完成了新能源的产业化。现在卡车业开始进行新能源的迭代了,(新能源)轻卡目前已完全市场化,达到近20%的渗透率,(新能源)重卡目前还比较弱,不到10%。目前属于需求升级,货少车多,不得不卷。
杨泓泽:卷的这个情况下每个人都很难受,这是我从业几十年以来,感觉整个行业状态最不好的时候。我的逻辑叫“三产四化一制度”,三产指的是卷的原有有三个,第一是产能过剩;第二是产业结构调整;第三是产品技术升级。三产都会推动行业竞争的加剧,它本身是通过竞争加剧完成这一轮的调整。
汽车行业在过去几年蓬勃发展的同时,有四个问题的“四化”。第一,过度的政策导向化;第二个是过度的投资导向化。过度互联网化,互联网圈里大家都认为这是赢者通吃,但是在汽车行业想简单地靠规模“赢者通吃”,没有实现,到现在也没人通吃。第四,过度地追求规模化,大家都过于乐观了,以为“杀死”别人自己就是幸运者,最后发现不是。
孙勇:这种“卷”究竟要卷多久?这种卷的日子还要持续多长时间?3年、5年,还是更多?
陈斌波:我觉得至少经过3—5年的时间才能完成第一阶段的卷。因为现在我们还有100多家的企业,还有如此巨大的产能。我们的经济实际上并没有完全实现大统一市场的环境,每一个厂背后有一个支撑的体系,它都还会支撑一段时间。所以,我认为3—5年时间,大概现在厂家至少需要出清70%,才能回归到一个正常的状况。只有未来3—5年出清70%,未来10年左右再出清90%,才能回归一个正常的状态。当然,也许有可能会更快一些。
崔东树:我觉得我特别赞成您的观点。2028年、2029年,我们的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也就到了70%以上的水平。那时候,原有的企业能大面积地退出,主力企业(能进行)全面的建立。我个人认为,我们汽车未来必然成为一个消费电子产品,其核心点就是,它是一个大品牌、大单品,未来厂家竞争(数量)会缩小。(乘用车)面对的消费市场跟商用车不太一样。我们觉得商用车市场比乘用车卷得轻一点,比如,外资品牌在(中国)商用车市场就活不了。
进入消费者行业,必然形成我们网红传播等情况,某些主力品牌占领了消费者的心智,其他品牌的销量日益萎缩。而且,我们的生产工艺未来也会面临着变化,比如像一体化压铸、新的一些技术等,就不是小众品牌能生存的(环境)。(行业最后)必然形成一些(打造出)大单品的公司,因为汽车是一个大规模生产降本,大的操作系统才能支撑智能化的情况。所以不可能每家一个自己特色的智能化,所以必然形成大单品。
这几年是一个竞争淘汰的过程,这种淘汰是一种加速淘汰。尤其是成本差异太大了,你如果造汽车、造电池、造产业链,你就有整个产业链的利润。如果不造,你跟别人又拼不起,亏多少钱都不行。所以再过3-5年,大单品必然是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势。电动化也是必然的发展趋势,燃油车的压力未来会越来越大。
这是一段比较艰难的时间,走过这段时间,我们就会像头部企业一样有合理利润、合理规模,实现发展。我觉得5年左右的时间,我们会进入竞争比较平稳的状态,头部企业相对比较稳定。过去两年间,汽车行业从合资为头部变为自主为头部。2016年合资品牌百万量级品牌有4个,到现在已经为0,自主品牌百万量级品牌则变为4个。这形成了整个巨大的竞争结构的转型,所以未来5年我们自主的头部品牌会快速进一步发展,合资会进一步边缘化,行业新生态逐步建立。
孙勇:我简略地总结一下,一个自主品牌的头部企业集中度越来越高、销量越来越大,过百万更多的时候,这样一个过程大概需要5年左右的时间,等到这个时间形成的时候,“卷”基本上可以初步告一段落。
晁莉红:我理解卷是永远的,只不过是最卷的这一段时间能够把这个竞争格局定下来。在商用车里面,客车业大约(能)给乘用车做一个参考。在十几年前,客车已经卷完了,最卷的时间已经过去了,最后的格局是第一名能拿到35%以上的份额,2—5名拿另外30%,剩下的几十家拿另外的40%份额。我之前跟咨询公司也沟通过,我说你们有没有类似的模型,他们说很早有一个“421”的说法。当行业越大,头部的份额会相对稍微少一些。这种格局稳定之后,大家卷得比较克制。那个时候,整个行业就度过最卷的时刻。只不过需要经过几年的时间。
这是客车业,卡车业目前还没有开始。轻卡还有2、3年就卷完了,估计得3年左右,重卡还没开始,还没有特别剧烈。重卡很幸福,但随着渗透率的提升,重卡也会进入到红海。我说的都是新能源的(商用车)。
孙勇:现在,客车行业形成了一个334的格局,头部的一家占有30%,后面第2到第5家大概占30%,剩下的企业分享剩下的(份额)。接下来看乘用车第一轮卷的时候,卷出这么一个结果,到时候(价格战是不是会)稍微缓和一点。
晁莉红:宇通比较克制,头部就没有拿走太多,我们大概是37%—38%。实际上我们是可以拿到40%的,但为了行业的健康,为了大家都赚钱,为了创造更多的价值,还是做到了“334”,实际上可以做到“433”。
孙勇:现在比亚迪、奇瑞、长安,每一家都是200万—300万的销量,加起来就是1000多万,市场格局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市场格局逐步稳定之后,可能卷的程度稍微要小一点。
杨泓泽:我个人看法跟三位嘉宾不太一样,我觉得是无期限的。如果我们做的一件事情是周期性的,那么我们历史经验根据别人的数据来发现这个周期的规律,然后找到它一个起伏涨跌这样的一个过程,我们是能够给出预判的。而我们今天面临的问题是结构性的,结构性的问题,只有你解决了结构性的要素,这个问题才能解决。
所有的这个要素无论是供给、需求,还是其他的,在短期内看不到任何向好的变化。对于需求的下降,我比较悲观。中国汽车出口会遇到越来越大的阻力,国内市场燃油车一直在下降,国际市场其实也在下降。
我们乘用车的指标太复杂了,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上市公司,市值股价需要被管理,还有一部分是想要上市的公司,不做规模不做利润如何上市?所以,无论是产能还是需求,都处于更恶化的趋势。
第三个因素,这一轮产业技术革命的调整周期会很长。油、电、混三大结构是一个什么样的比例,未来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状态,没有人有答案。这个技术革命技术变革的周期很长,智能化才刚刚开始,技术变革也刚刚开始。产业结构的所有要素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我认为不能特别乐观地预估结果的时间。
孙勇:国内的无论是供给还是需求,这两侧都不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不是我们产业技术它整个的调整,也是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我觉得卷的烈度在不同阶段可能不一样。有的阶段可能是卷得特别猛,有一段时间可能卷得稍微客气一点,但是长期来看卷的时间是非常漫长的。这就提出了一个很严肃的话题:我们的职业生涯很长一段时间要在“卷”中度过,企业、营销者应该怎么办?既然我们不可能一下子改变它,怎么度过这个日子?企业在这里面应该做些什么?
陈斌波:确实是一个比较长的时间,背后的要素有很多。十几年前,商用车尤其是客车行业就很卷,现在走向了一种平衡。刚才说我们卷的原因是供求关系,供求关系的情况之下一定有一个出清过程,出清手段一定是在最开始的时候,有一个惨烈的价格战让对手活不下去,因为任何经济的逻辑、商业模式,不挣钱的买卖是不可能持续下去的。即使有各种要素支撑它,但在现有的环境下支持的力度是有限的。
我觉得它最惨的一段时间,就是三到五年,就是用价格战出清的一个时间。这个时候规模很重要,少亏就可以把别人给干掉。但是实际上未来“卷”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未来也会卷,但那个时候卷是技术、产品的迭代,那是另外一码事了。怎么保证企业永远留在牌桌上?第一个要有独特的技术、竞争能力,第二,在成本的压力之下,能不能比别人亏得少一点,至少可以退出晚一点,没有别的办法。
孙勇:企业目前要做的事情是尽量留在牌桌上,或者是晚一点退出。为此,企业还要参与惨烈的价值战,通过提高规模和降本保持市场规模优势。这一轮完了之后,下一轮更多地聚焦在技术等各方面的能力上,那个时候“卷”可能会进入第二个阶段,从价格战过度到其他要素上,基本上就是这样的一个打法。
崔东树:我觉得我们营销人最重要是研究市场、研究消费者。以奇瑞为例,为什么会那么厉害?它找准了细分市场。首先抓住SUV细分市场,把细分市场做到相对优秀,把小品类研究透。尤其要抓住用户群体,我当时说过Z世代撑不起车市,我们要靠中老年人。
我们这些中老年人是车市核心的中流砥柱,因为我们享受了行业最大的红利,我们买房的时候可能3千块钱/平米,年轻人买房的时候是3万/平米甚至是10万/平米。我们对生活有更好的需求,比如说钓鱼、越野,所以奇瑞就挖掘出来这么多优秀的产品,抓住了核心的消费者、市场的变化。所以营销人要干什么?就是挖掘市场、挖掘用户,研究用户的结构变化和未来变化的趋势,再反馈给研发。
第二,我们要看到有卷的地方,还有不卷的地方。比如说海外,没有那么卷,我们为什么不到海外去?我们现在出口了500万辆,未来为什么不能出口2千万辆呢?日本就出口了2千万辆。90年代末,欧洲汽车生产占到世界的34%,现在降到了17%。欧洲汽车在剧烈地萎缩,北美汽车也在剧烈地萎缩。中国汽车、韩国汽车,日本汽车在十几年的时间里快速地增长,其中中国增长得最快。
我们卷与不卷,在于我们怎么挖掘用户,挖掘消费者,而不是在简单的卷价格。
孙勇:我总结一下就是两个方面,第一个是抓住细分、正在增长的市场需求,牢牢地把这个市场抓住了,这个要有很强的判断力。还有一个就是在卷得不是很厉害的地方,企业要走出去,那些市场上可能还有空间。商用车特别是宇通,经过第一轮客车特别卷的时候,你们是怎么走过来的,通过什么方式走出来的?
晁莉红:20年前到现在,宇通上市以来肯定是一直都在卷的,但是这20年来作为上市公司一直都是正利润,每年都有分红。实际上,宇通是穿越了周期的。我觉得可能三点要跟大家分享的,第一个就是卷价值不卷价格,或者是叫卷价值相对卷价格。破卷之道,就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就是价值,你要去找到为客户创造了什么价值,在什么样的市场能找到差异化的价值。
第二,我们建议跟合作伙伴一块儿去创造价值。很多(企业)都是压供应商,压供应商,压合作伙伴,这是不可持续的。我们要做的就是跟合作伙伴一起为客户创造价值,比如说跟宁德时代一起,比如说跟大族激光一起。永远不要去试图用压价去做,而是要跟供应商一起去创造差异化的价值。
第三,永远要保持定力,长时间地做技术。从1997年开始做新能源一直坚持到现在,宇通每年都花钱,每年都投入。我们不大擅长去处理非市场化的(因素),我们比较擅长的是按照我们逻辑和节奏走市场化的道路。我们整整投入了14年才见到钱,从1997年投到2004年纯电动(汽车)开始推广。所以我觉得长时间坚持长期主义,在技术上去做创新和投钱,价值是一,协同是二,创新是三,三生万物。
孙勇:我们不能完全去卷价格,可以说是以价格为主相对卷价格。再就是与供应链共创价值,最后就是坚持长期投入技术。
杨泓泽:第一,我们必须承认,卷的根本原因是因为产品的差异化不够。没有产品、品牌、技术的差异化,导致只有卷价格。这是我们为了快速占领市场,不得不去做的行动。
第二,在降本的过程中,上游的零部件供应商结构性调整会加速。经销商是绝对的市场化的生态模式,市场化的结构性调整会加速,一定会继续有大量的经销商退出市场,完成这个结构性调整。但是如果上下游的结构调整加速度快,相对来讲对整车会形成相对好的生态环境,因为压力会被分散。
第三,我们现在的车企确实是在做垂直整合生态建设,但是比亚迪的模式不是我们能学得了的。比亚迪是先有零部件能力,后有整车能力。比亚迪电子、比亚迪制造、比亚迪半导体、比亚迪电池,都是先于整车建立起来的能力,最后在整车规模上来以后反哺了整车,形成了一个良性互动。而大多数汽车厂自建的垂直能力建设,是在本身规模不够大的情况下,重复投入构建能力。所以,我认为一个良好的以OEM为主导的、上下游产业链共建的健康生态,能够降低卷的程度。不要做各个环节上的重复投入,我认为这是我们自己能做的事情。
最后一点,能够释放产能的巨大机会是全球化,逻辑上是成立的。但是有一点,我们到底用什么方法去全球化?如果我们是用像摩托车一样(方法)实现乘用车的全球化,我认为做不到。因为欧美日韩这些主要的发达国家中,汽车产业都是他们的看家产业,他们绝不允许我们像摩托车(模式)一样把他们的产业给冲垮,一定会有大量的政策给我们设置门槛。
我们到底用一个怎样的方式出海能够被别人接受?我们不能太乐观,海外市场我们一定要做,但是应该用更公平、更理性的方式和全球对手去竞争。(不然)产品竞争力是有了,但是整体的竞争力并没有搭建起来。
孙勇:杨总讲了很多实质性的问题,要构建差异化能力,包括品牌、产品差异化,在这个基础上相对就不是纯粹依靠价格卷了。还有走向海外市场的时候要用理性的方式、清醒的方式,充分估计了将来非市场因素对我们的一些影响。
看来,相应时间内“卷”是一个常态,只是强弱不一样而已。面对这个“卷”,还是要构筑我们差异化的价值,跟供应链上下游一起来应对这个事情。同时在这两个背景下,我们要通过技术创新各方面,提升自己的能力穿越这个周期。
最后我还是分享一个案例,在地产行业里面有一家企业是阿那亚,阿那亚现在是所有的地产行业里面活得相对比较滋润的。它的创始人讲了一段话:所有的办法、所有应对之策、所有转型,都是在最难受的时候逼出来的。他当时建了一个楼盘,这个盘砸在自己手里了,他没有任何办法,最后把自己定位于始于地产,终于生活方式。不是简单卖房子,而是卖生活方式。人家问他,你是不是主动构想的?他说不是,就是在快活不下去的时候,想出这个办法。
实际上我们现在面对的也是一个好的时代,这个好的时代逼着我们想办法,我们的智慧大脑完全开动起来。我们找出很多办法去实践,最后穿越周期。穿越周期以后,中国汽车产业想不强都难,所以这个“卷”也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