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敏郡王奕誌是瑞亲王家族的第二代王,也是瑞怀亲王绵忻的独子。瑞亲王家族只传了两代,至瑞郡王奕誌无子,又改由载漪过继为其子。此后仍然波折不断。本文笔者讨论一下奕誌后世的情况。
绵忻薨于道光八年(1828)七月,年仅24岁。而此时独子奕约才满周岁,道光帝命定亲王奕绍检察邸第官吏,内务府大臣敬徵治家政。同年十月,奕约袭瑞郡王,予以半俸,并改名奕誌。然而,奕誌同其父亲绵忻一样,只活了24岁。道光三十年(1850)五月,奕志薨逝,并无子嗣。直到咸丰十年(1860),咸丰帝把五弟惇亲王奕誴之子载漪过继给奕誌为后,袭贝勒。再后来,慈禧太后加封载漪为郡王,将瑞误写成端,载漪就成了端郡王。瑞郡王府也就成了端郡王府。
然而好景不长,在义和团兴起时,载漪怂恿慈禧太后利用义和团排外,后终于酿成祸患。载漪被列在了八国联军递给慈禧惩治的祸首名单上。而在早前的1899年,慈禧决定废黜光绪皇帝,改立载漪次子溥儁为帝。同年15岁的溥儁被册立为大阿哥(皇储),但因遭到朝廷大臣及外国公使反对而作罢。再经此义和团运动,载漪、溥儁父子被流放新疆。至光绪二十八年(1902),慈禧又令醇贤亲王奕譞第六子载洵过继给奕誌,并袭贝勒爵。溥儁及载洵后人,笔者不再另行交代。
瑞敏郡王奕誌墓同样位于西五环附近,南距其父瑞怀亲王绵忻墓仅3.5公里。瑞郡王奕誌园寝的确切位置是西五环闵西桥东南角北京农林科学院林业果树研究所院内。在研究所门北侧还有北京迷笛音乐学校一所。作为一座郡王陵墓,其规格自然不会太大。不过,瑞敏郡王奕誌园寝保存也比较完整,至今仍然能够清晰看出其整体轮廓。
瑞敏郡王园寝坐西朝东,从东至西有月牙河、神桥、碑亭。碑亭后有三间宫门,宫门内有享殿三间,享殿后是月台宝顶。在罗墙西南还有福晋墓、孤女墓等。今天再看瑞郡王园寝,除月牙河和神桥不存外,其他建筑均可见到遗迹。奕誌墓高大的龟趺碑完整的矗立着,上边落款“咸丰元年立”,碑亭拆毁于1971年。在碑亭后几十米外是三间宫门。今宫门与碑亭外置被建造了一栋宿舍楼,是迷笛音乐寄宿学校的用地。此外,三间宫门也被改造成了活动室,宫门左右的罗墙被建成了房屋。宫门的穿堂屋大门紧锁,只能透过玻璃窗看到里面的享殿,仅有三间结构,也被改造成活动室,但今似乎已废弃不用。除了宫门、享殿外,值得一提的是瑞敏郡王园寝的外罗墙还保存完好,尤其是南侧和西侧部分,有的地方还可以见到红漆。据前人的介绍,先前该园寝还保留有月台和地宫,只是宝顶早已不在。由于此次笔者并未进入宫门,里面的情况不甚知之。猜测地宫应该已被回填或毁坏。瑞敏郡王奕誌墓被盗于1937年,园寝内成材的树木也在日伪统治时期被砍伐殆尽,今仅存白皮松数十棵。(摘自笔者文章《三访清代王爷坟09·瑞敏郡王奕誌墓保存较为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