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智能车 » 正文

永安研究丨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出海情况分析

IP属地 北京 编辑:吴俊 西瓜跟您聊市井事儿 时间:2024-08-21 13:31:32

摘要:

出海,已经是所有产业都要面临的全球性挑战,汽车领域尤其如此。近年来,众多车企纷纷进军国外市场,构筑企业的“第二增长曲线”。随着我国跃升为全球最大汽车出口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在量价齐升的同时,增长势头有所放缓。从出口结构来看,欧洲和东南亚为核心出口市场,巴西今年表现强劲,比亚迪和特斯拉为出口的两大主力,合计占比近六成;从出海进程来看,我国新能源车企呈现“产能出海+产业链出海”新趋势,海外建厂布局加速;零部件企业协同车企加速出海以实现就近配套;运输自主化控制运力及运价波动风险,推动汽车物流配套出海。从出海前景来看,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容量广阔,渗透率尚有较大提升空间;凭借突出的成本优势和价格竞争力,我国新能源汽车在全球市场中具备持续扩张的强大潜力。

正文:

一、我国汽车出口情况介绍

我国汽车出海进度加速,2023年正式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据海关总署,2023年我国汽车出口522万辆,同比增长57.23%,从月度数据来看,近几年汽车的出口具有季节性特征,呈现夏季走高,过山车式见顶回落之走势。截止2024年7月,我国汽车出口保持较好的增长态势,累计出口348万辆,同比增加25.57%。

图1:我国汽车整车出口规模及增速(年度)

数据海关总署,永安期货研究中心

图2:我国汽车整车出口量走势(月度)

数据海关总署,永安期货研究中心

二、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总量分析

新能源汽车出口势头强劲,引领我国汽车出口进程加速,成为我国经济新增长点。总体来看,新能源汽车出口整体呈现量价齐升之势:

(1)量增:中汽协数据显示,21/22/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分别为31/68/120万辆,同比增长304.6%/119%/77%,2021-2023年CAGR达96.75%。24年1-7月新能源汽车出口量累计70万辆,同比增长11.4%。新能源汽车出口渗透率(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在汽车出口总量中所占的比例)由2020年的7%迅速提升至2023年的24.5%,2024年1-7月有所回落;

图3:我国汽车、新能源汽车出口数量及增速

数据我国汽车工业协会,永安期货研究中心

图4: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渗透率

数据我国汽车工业协会,永安期货研究中心

(2)价升:2021年至2024年6月,我国汽车出口均价整体呈上升趋势,电动载人汽车出口均价从1.45万美元提升至2.17万美元,涨幅50%。其中,纯电动乘用车出口均价从0.81万美元提升至2.02万美元,涨幅150%,明显大于乘用车总体价格增幅,拉动我国乘用车出口价格增长。

图5:2020年以来我国汽车出口均价(万美元)

数据海关总署,永安期货研究中心

然而,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驱动仍存,但动力有所减缓。2024年1-7月新能源汽车累计出口70.8万辆,累计同比+11.4%,23年同期累计同比+150%,出口增速较2023年呈断崖式下滑,主要原因是受外需疲软叠加贸易壁垒的影响。欧盟2024年7月正式生效的临时关税加征举措(在生效4个月内决定是否征收永久性关税)可能是欧洲出口增速减缓的主要原因。尽管南美等市场的扩张可能提供部分缓冲,但欧洲市场的拖累可能导致2024年出口增速较2023年出现显著下降。

图6:新能源汽车累计出口及增速

数据我国汽车工业协会,永安期货研究中心

图7: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走势图

数据我国汽车工业协会,永安期货研究中心

三、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结构分析

分区域来看,我国新能源车主要出口地区为亚洲和欧洲两大市场,占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销量的70%以上。据乘联会数据,与2023年相比,2024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至欧洲的出口份额明显减小,南美洲市场明显扩张。这一变化主要归因于对欧洲出口增速放缓,及巴西加征关税导致出口的新能源汽车数量激增,进而引致南美市场份额扩张。

图8:2021-2024M6新能源汽车出口区域分布

数据乘联会,永安期货研究中心

进一步进行区域细分,2024年1-6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至欧盟、美国和澳大利亚市场有所萎缩,销售压力加大。2022年及以前,我国出口非洲与南美洲的情况偏弱,2023年以来出口表现强劲,2023年出口至非洲/中南美市场的增速达129%/236%,2024年增速为162%/487%,市场需求改善较好。

表1:2019-2024M6新能源汽车出口区域分布(单位:辆)

数据乘联会崔东树,永安期货研究中心

分国家来看,今年上半年出口的主力分别是比利时、英国等欧洲国家,泰国、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以及出口量骤增的巴西等南美洲国家。近期西班牙、法国等市场出口较弱,巴西、墨西哥、阿联酋等市场表现较强。

据乘联会数据,2024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出口总量前五的国家为巴西、比利时、英国、泰国、菲律宾。其中,提供增量的前五个国家分别为巴西、墨西哥、阿联酋、韩国、印度尼西亚,增量前五国家的增量贡献度为102%,其中巴西出口贡献最大增量。

表2:2024M1-6新能源汽车出口量TOP10的国家

数据乘联会崔东树,永安期货研究中心

分车企来看,据乘联会数据,新能源汽车出口的主力主要是比亚迪和特斯拉,截止2024年7月份累计出口的70万辆新能源汽车里,比亚迪占32%,特斯拉占24%,上汽集团和奇瑞均占16%,吉利、长城表现也相对比较突出。其中比亚迪等海外销量表现极其抢眼,上汽集团表现偏弱,或受欧盟制裁的影响。

表3:车企新能源汽车出口数量

数据乘联会,永安期货研究中心

图9:2024年1-7月新能源车企出口份额

数据乘联会,永安期货研究中心

(注:此处新能源车企出口数量统计的是由我国制造出口的范畴)

四、我国新能源车企出海情况分析

从出海历程来看,我国新能源汽车出海进程始于2011年,比亚迪作为先行者,首次以纯电动客车参加比利时客车展。随着新能源客车出口量的增加,海外市场对我国新能源客车的认可度持续提升,但在乘用车方面的出海仍为空白。2018年,上汽名爵和上汽Maxus开始向海外销售新能源乘用车,2018年出口量显著增长。随后,我国新能源车企如蔚来、小鹏、比亚迪等纷纷高调进军欧洲市场,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海进入高速发展期,2023年出口量占到汽车总出口量的四分之一,与2021年相比,出口量翻了将近三倍,推动我国取代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

从政策端来看,新能源汽车出海的政策背景主要呈现我国利好、欧美施压、东南亚扶持的局面。我国各级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并推动新能源汽车出海,如2023年商务部等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支持新能源汽车贸易合作健康发展的意见是目前对新能源汽车出海涉及面最广、影响最大的政策。欧美国家持续从贸易保护、关税壁垒、低碳管理等方面出台限制政策,而东南亚国家则通过扩大内需、完善配套、增大税收减免或财政补贴等激励政策,吸引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入驻,促进当地产业发展。

从各国对我国车企的关税情况可以看出,欧盟本就对我国电车有10%的关税,2024年7月4日后欧盟对我国电动汽车征收的税率高达27.4%-48.1%;2024年我国电动汽车出口到美国的关税将从25%提升至100%,巴西同样从无关税实施关税上调。高速增长的税率使得我国车企加速海外建厂,尽可能避开高昂关税。

表4:各国对我国车企关税情况

资料欧盟官网,第一电动,盖世汽车,观察者网,北极星储能网,永安期货研究中心

从出海方式来看,我国新能源车企呈现“产能出海+产业链出海”的新趋势。新能源车企出海主要有产品出口(整车出口/KD工厂)、产能出口(独资生产基地/合资企业建厂)、产业链出海、技术研发与本地化等路径。车企出口初期大多采用整车出口的方式,但是随着欧美贸易壁垒持续升级,以及经济性和滚装船运力制约等因素影响下,企业开始转向海外建厂。同时,为提升供应链效率,我国企业开始推动包括电池和零部件供应商在内的产业链全球布局,以实现就近配套和市场快速响应。

表5:车企出海路径

资料各车企官网,永安期货研究中心

从海外建厂情况来看,我国车企海外产能布局加速,工厂建设呈多元化发展。建厂方式,主要包括独资建厂、与当地经销商合资建设、收购等方式,出于成本和后期市场开拓考量,目前合资建设占比较高。建厂类别方面,除整车&KD工厂外,我国许多车企还开始了电池、发动机、变速器等零部件在内的全产业链布局,以及设立海外研发中心。建厂地区方面,整体主要集中在东南亚、中亚、拉美等地区,也有部分向欧洲拓展。建厂数量方面,目前整车&KD工厂已超过50家,其中奇瑞和吉利的海外工厂布局最为广泛,在亚洲和欧洲的许多国家均已投产或在建,上汽和长安则相对布局范围较小。

从海外产能规划来看,以比亚迪和奇瑞为例,其中比亚迪产能多集中在亚洲、欧洲和南美洲等地区,随着泰国和印尼工厂的投产,预计亚洲产能可达30余万辆,北美洲的墨西哥工厂计划选址中,投产后可达15万产能,匈牙利和乌兹别克斯坦工厂落地后,预计最高可达50万产能,巴西2025年预计可新增15万产能。总体来看,产能高峰预计在2025至2026年间到来。

表6:比亚迪海外建厂情况梳理

资料Marklines,永安期货研究中心

奇瑞的产能布局主要集中在亚洲、欧洲和南美洲等地区,亚洲重点布局领域是越南和泰国,25年预计新增产能28万辆;欧洲的西班牙工厂预计2027年产能将达15万辆,南美的阿根廷工厂预计2030年新投产10万辆。总体来看,奇瑞的产能高峰预计在2025至2027年间到来。

表7:奇瑞海外建厂情况梳理

资料Marklines,永安期货研究中心

此外,零部件企业协同车企加速出海,实现就近配套。2023年,我国汽车零配件出口额为876.6亿美元,同比增长9%,增速明显。从出海方式来看,与整车出口类似,除产品直接出口外,零部件企业主要通过自建工厂或投资并购实现出海。从出海目的地来看,主要包括墨西哥、东南亚和欧盟等地区。从出海动机来看,一方面为跟随新能源车企出海实现就近配套,另一方面则是锚定海外客户后随之出海以顺应客户企业全球发包需求。随着我国新能源车企加速海外本地化生产布局,未来将会有更多的零部件企业建设生产海外基地,海外产能有望加速放量。

图10:汽车零部件出口金额(年度)

数据我国汽车工业协会,永安期货研究中心

运输自主化推动汽车物流配套出海。滚装船为跨洋整车运输最主流和常规的方式,随着我国跃升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出口国,现有滚装船运力已无法满足我国车企的出口需求。据我国船舶数据,目前全球总计700艘汽车滚装船,归属我国船东的数量不足10%,运力明显不足,且有较大运价波动风险。

性价比优势是我国车企出海的核心竞争力,自营滚装船将有效应对运力紧张和运费波动的风险。现有的自营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租赁其他船东或金融租赁公司的船只来控制运力,如比亚迪;二是车企自主成立航运公司,购置船只并独立运营,如上汽安吉物流。目前,包括上汽、比亚迪、奇瑞、广汽等在内的多家我国车企已经开始实施滚装船自营策略。2023年8月,上汽首条滚装船正式下水;紧接着在2024年1月,比亚迪的首条滚装船也正式投入使用,运力7000辆,主要服务欧洲出口市场。目前,上汽已投入运营30艘各类汽车船,比亚迪1艘。据统计,预计到2026年,我国车企自营滚装船数量有望接近百艘。

表8:自主车企自造滚装船梳理

资料公开资料整理,永安期货研究中心

五、新能源汽车出海前景分析

市场容量较大,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有待提升。国际能源署(IEA)预测电动汽车销量在2030年达到近4500万辆,到2035年接近6500万辆,电动汽车的销售份额将增长到2030年的近40%和2035年的50%以上。

图11:2023-2035年已宣布的承诺情景中的电动汽车存量

数据国际能源署,永安期货研究中心

从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来看,海外渗透率低,市场空间较大。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最多的国家分别为比利时和泰国,同时这两个国家也是新能源汽车出口渗透率最高的两个国家,占比分别高达92.3%和80.6%。然而,纵观全球各区域的新能源汽车渗透情况,2023年除我国以外的亚洲地区渗透率仅为2.5%,欧洲渗透率仅为18.5%,北美8.3%,南半球仅为2.0%,总体渗透率16.1%,新能源汽车有较大发展空间。

表9:全球各区域新能源汽车渗透率

数据MarkLines,永安期货研究中心

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具备明显价格优势,出海具有较强竞争力。生产成本低,是我国新能源汽车出海最大的优势之一。同样的车型,即便再加上关税和运输成本,出口后仍具备明显的价格优势。欧盟议会在一份情况简报中称,我国电动汽车价格比欧盟类似产品低20%。以上汽名爵MG4(国内称MG MULAN)为例,这款车型在国内售价不到12万元,而在英国和德国的售价分别约为21万元和18万元。尽管MG4在德国的售价比我国高出6万余元,但相较于德国本土生产的大众ID.3,仍便宜了10多万元。据JATO Dynamics统计,2023年上半年,欧洲市场在售我国品牌电动汽车的平均售价为4.86万欧元(约合人民币37.8万元),较非我国品牌低30%左右。

以比亚迪ATTO3(国内称元PLUS)为例,国内官方起售价为119800元(预估离岸价15359欧元),而在法国起售价为37,990欧元,几乎是我国售价的两倍多。因此,即使在加征关税(10%+17.4%)后,比亚迪ATTO3在法国市场的单车利润依然可观,且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容量广阔,渗透率尚有较大提升空间。在此背景下,我国车企加速布局海外产能,展现出强劲的出海决心。同时,凭借突出的成本优势和显著的价格竞争力,我国新能源汽车在全球市场中具备持续扩张的强大潜力。

能化团队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所依据的信息均来源于交易所、媒体及资讯公司等发布的公开资料或通过合法授权渠道向发布人取得的资讯,我们力求分析及建议内容的客观、公正,研究方法专业审慎,分析结论合理,但我司对信息来源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保证所依据的信息和建议不会发生任何变化。我们提供的全部分析及建议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对您的任何投资建议及入市依据,您应当自主做出期货交易决策,独立承担期货交易后果,凡据此入市者,我司不承担任何责任。我司在为您提供服务时已最大程度避免与您产生利益冲突。未经我司授权,不得随意转载、复制、传播本网站中所有研究分析报告、行情分析视频等全部或部分材料、内容。对可能因互联网软硬件设备故障或失灵、或因不可抗力造成的全部或部分信息中断、延迟、遗漏、误导或造成资料传输或储存上的错误、或遭第三人侵入系统篡改或伪造变造资料等,我司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