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讯 (记者 王健文)8月16日晚间,“医美三剑客”之一的昊海生科率先披露2024年半年报。
2024年上半年,昊海生科实现营业收入14.04亿元,同比增长6.97%;归母净利润2.35亿元,同比增长14.64%。与上年同期相比,公司骨科、眼科等业务表现不佳,整体收入增速有所下滑,而玻尿酸业务成为拉动公司业绩增长的中坚力量。
玻尿酸收入同比增长五成
昊海生科成立于2007年,由蒋伟、游捷夫妇创立,2019年登陆上交所。在成立之初,公司通过收购松江生物制药厂、建华生物以及其胜生物三家生物材料企业,成功跨入玻尿酸行业。
2013年,昊海生科第一代玻尿酸产品“海薇”成功上市,这是国内首个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的单相交联注射用透明质酸钠凝胶产品。2017年及2020年,公司又推出了第二代、第三代玻尿酸产品“姣兰”、“海魅”,分别主打中高端和高端市场。
凭借上述产品,昊海生科逐渐成长为国内知名的玻尿酸生产商之一,与爱美客、华熙生物并称“医美三剑客”。2021年,昊海生科股价最高时曾一度接近200元/股,总市值也达到了约480亿元。
2024年上半年,昊海生科玻尿酸产品收入为4.17亿元,同比增长51.30%。对比同期,2023年上半年公司玻尿酸产品收入约为2.56亿元,增速为114.35%。
昊海生科的玻尿酸产品中,“海魅”近年来收入增长迅速。2023年上半年该产品收入1.15亿元,同比增长377.37%。但在今年的半年报中,公司仅表示上半年“海魅”继续快速上量,对玻尿酸产品线的收入贡献了可观的增量,但并未披露该产品的具体销售情况。
传统产品增长降速,昊海生科选择加大力度进行研发,并押宝新产品。
2024年上半年,昊海生科的研发费用为1.25亿元,较2023年同期增长23.68%,研发费用率也由7.72%增至8.93%。
今年7月,昊海生科第四代玻尿酸产品“海魅月白”获批三类医疗器械产品证书,该产品是国内首个封闭透明质酸酶作用位点的产品,具有更为长效的特质。
此外,昊海生科还布局了肉毒素产品。半年报显示,公司与美国Eirion达成了股权投资和产品许可协议,获得了外用涂抹型A型肉毒毒素产品ET-01、注射型肉毒毒素产品AI-09等产品,目前ET-01已在美国开展二期临床试验。
眼科、骨科产品收入下滑
在通过收购进入玻尿酸行业后,昊海生科如法炮制,频频借助收购进行跨界。
2010年,昊海生科收购利康瑞,拓展手术防粘连与止血业务。2016年至2017年,公司收购Aaren、河南宇宙、珠海艾格等多家公司,跨界进入眼科行业,布局了人工晶状体业务。2020年,公司又收购了欧美华科63.64%的股权,布局了射频美肤设备。
通过上述收购,昊海生科的业务已经涵盖医美及创面护理、眼科、骨科等领域,上述业务也成为公司收入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不过,受集采等因素影响,2024年上半年,公司眼科、骨科业务的业绩表现均不算理想。
2024年上半年,昊海生科眼科业务的营收为4.52亿元,同比下滑6.02%。公司的眼科产品主要包括人工晶状体、眼科粘弹剂等用于白内障手术的产品以及视光材料、视光终端产品等用于近视防控与屈光矫正的产品。
其中,白内障手术产品线的产品在2023年11月起被纳入集采,这虽然推动了产品的销量提升,但产品的收入却有所下滑。2024年上半年,该类产品的收入合计下降了10.70%。
昊海生科骨科产品的收入增速下滑同样与集采相关,2024年上半年,该类产品的收入为2.33亿元,同比增长0.42%,较2023年上半年29.74%的增速大幅下滑。公司骨科产品主要包含玻璃酸钠注射液和医用几丁糖,其中,上半年玻璃酸钠注射液在浙江等地的集采进入执行阶段,导致产品销售价格有所下降,产品收入也有所下滑。
除上述两类产品外,昊海生科近年来布局的射频美肤类产品同样出现收入下滑的情况。上半年该产品收入1.36亿元,同比下滑11.54%。
2022年3月,国家药监局将射频美肤类产品纳入了三类医疗器械管理。自2024年4月1日起,射频治疗仪、射频皮肤治疗仪类产品未依法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不得生产、进口和销售。这也对昊海生科相关产品的销售产生了负面影响。
今年7月,国家药监局将上述产品取得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的期限延后至2026年4月,这延后的两年为昊海生科提供了喘息之机。公司表示,将利用新规延期后的宝贵时间窗口,抓紧推进生活美容级产品美迪迈“Endymed Pure”的三类医疗器械注册申报工作。
不过,浙商证券研报显示,含临床试验时间在内,目前三类医疗器械的审批周期一般在2-10年左右。昊海生科能否在期限内走完流程,仍待未来进一步观察。
虽然2024年上半年昊海生科的业绩增速有所下滑,但昊海生科却抛出了上市以来首份半年度分红方案,合计分红0.93亿元,占公司上半年净利润的39.61%。
8月19日,昊海生科股价上行,截至收盘,公司A股股价收于61.81元/股,较前一交易日上涨3.64%;港股股价收于29.30港元/股,上涨2.09%。公司总市值增至约146亿元。不过,与2021年股价高点时相比,公司的总市值已经蒸发了超33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