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为你好”是一句无用的废话

IP属地 北京 编辑:王婷 榴莲EDU 时间:2024-08-16 18:50:41

为你好,这是句无用的废话。

对于学生的教育、引导,在青春期,最大的任务莫过于让孩子“看见自己”。

什么是看见自己?看见自己的情绪,看见自己的需求,看见自己行动,看见自己的语言,而最重要的是看见自己潜意识中的“自我”。

萨提亚冰山理论告诉我们,一个人的“自我”就像一座冰山一样,我们能看到的只是表面很少的一部分,而更大一部分的内在世界却藏在更深层次,不为人所见,恰如冰山。

一座漂浮在水面上的巨大冰山,能够被外界看到的行为表现或应对方式,只是露在水面上很小的一部分,大约只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另外的八分之七藏在水底。

而暗涌在水面之下更大的山体,则是长期压抑并被我们忽略的“内在”。揭开冰山的秘密,我们会看到生命中的渴望、期待、观点和感受,看到真正的自我。

因此,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从孩子的语言和行动这些表层的表现,需要看到孩子内心最深层的自我,以帮助他发现自我。比如:某学生在课堂上因被老师批评,结果和老师发生了争执。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处理?在众多的案例中,我们往往会发现,普遍的教育、引导方式是,老师将孩子带到办公室去苦口婆心。

● “老师为什么说你?老师也是为你好啊!”

● “你这样对老师对吗?你这是不尊重老师。”

● “你如果做好了自己,老师干嘛批评你呢?”

我们发现,以上这些语言,就是我们惯用的常态语言。但仔细分析、思考,我们是否看到,这样的语言,是在看见孩子吗?还是在为老师的语言、行动辩护?解释?是的,这样的语言,显然不是“看见孩子”。

即便也有看到了学生的成分,比如“你这样对老师”,“你如果做好了自己”,但这显然只是看到了冰山最表层的现象。我们没有沿着这些表层的现象,一路追踪到孩子那个最深层的自我。

所以,这样的教育,只能是苍白无力的。甚至有时候,还是有毒的。因为,当我们无法让学生看到自我,却让学生认同老师的语言和行动,包括空谈对老师的尊重,这无异于“压迫”,以老师的身份迫使学生认同“尊重”这种行为是天经地义的。也使学生感受到“为自己好的老师”遭受了自己的无理,是不正确的。

他会有心理上的愧疚。但是,为什么呢?他为什么会这样对待老师?下一次,面临老师的批评、指导,又该如何应对?在以上的语言中,除了表达出了老师的正确与学生的错误,我们实在看不到更多的引领和指导。因此,“为你好”就只能成为一句看似正确,但实则无用的废话。

那么,我们该如何面对学生的无礼?怎么去引导他看见自我?

让我们回到冰山理论。

和老师发生了矛盾、冲突,是学生的行为表现,这也是冰山的第一层。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学生的应对模式,就是具有对立的超理性的特征。而这种应对模式,显然来自于学生的感受“愤怒”,因为他感觉到自己受到了伤害。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学生的观点“老师批评我,就是伤害我”,这种认知显然是错误的,但这就是学生真实的感受。我们继续往下分析,学生的期待,显然是得到老师的表扬,因为这让他本人看起来是有价值的,是被接受和肯定的。最终我们会找到那个最深层次的自我“不自信,需要从外界获取力量”!

通过冰山理论,我们能够清晰的推导出一个学生的真实的自我。但是对于成长中的青少年,他是无法看清自我的。所以,对于青春期的教育,才需要“看见孩子”,并引领学生最终“看见自我”。如果我们意识到“唤醒”,就是从看见自我开始,最终激活自我,那么“为你好”的表达,自然就只能是无用的废话。因为它只是“看见老师”,看见老师的一片苦心。

而至于“学生要尊重老师”,在学生那里看来,这个道理、结论,其实早就烂熟于心,但是为什么在那一刻,他就不尊重呢?是情绪的失控吗?是的,是愤怒的情绪。但又远远不止于情绪。从根源来说,他是觉得自己的尊严受到了侵犯,是老师不尊重他在先。这样的认知才会导致他对老师的不尊重。

很多的心理问题、情绪问题,从本质上来说,其实都是思维认知的问题。但由于老师,尤其是父母缺少专业的认知,孩子最初错误的认知、言行未得到及时的纠正和疏导,当这些错误的认知和言行,固化成为了思维的模式、行为的习惯,最终在其他人看来,就是“心理问题”,甚至包括心理老师。

我们的工作很多时候缺少了对本质的探究、对来龙去脉的梳理。在一个点上去寻找问题发生的原因,往往却只能找到凤毛麟角的“导火索”,而根源所在,往往被忽略,有时候则是因为专业性的不足,无法做出更加精准、深刻的分析。

为什么青春期的孩子,脑子里装满了道理,行动上却偏差屡屡不断?就是因为我们看似深情的灌输了一堆道理,却原来只是空对空的无用的表达。正如“为你好”一样,这样一句悲情式的教育,既不能让孩子看见自我,也不能具体指导孩子的一言一行。

示例:当学生和老师发生矛盾冲突,如何处理?

教师可以用的语言(以对话的顺序排列):

1、你为什么要这样对待老师?

2、你看起来很愤怒,是我哪里说错了吗?

3、你很希望得到我的表扬对吗?

4、老师对你的教育,就是希望你能规避这些问题,成为更好的自己。

5、你看,当你没有了这个问题,是不是更好?

6、在这个问题上,如果你觉得困难,我可以为你提供帮助。

7、我希望,我们之间是可以相互尊重的。有质疑可以,但不可以相互攻击。你觉得呢?

8、以后如果还有这样的事情,你是否知道了怎样做?

请仔细分辨以上的语言和本文最初的语言是否有本质的差异?我想我们能清晰的看到,前者,就是为老师的行为辩护,而不是看见学生,后者则是看见了学生,具有真正的引导认知的作用。

“为你好”是一句无用的废话,让我们努力的去“看见孩子”,去引导他们,找到真正的自我!

作者简介:谢国栋,南京汉开书院学校学务部副主任,双语部学务主任。

本文来源顶思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