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记者获悉,阿里旗下的东南亚电商平台Lazada在今年7月录得EBITDA(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转正,实现盈利。
此前,Lazada泰国已在2022年盈利,成为最早盈利的国家。当年Lazada泰国的总收入约为380亿泰铢,利润32亿泰铢。
据悉,Lazada CEO董铮在8月13日上午的内部讲话中表示,此次的盈利证明了Lazada商业策略的有效,公司将在可持续运营模式下,持续增加对东南亚市场的投入。
据时代周报此前报道,Lazada2012年成立于新加坡,由德国孵化器RocketInternet孵化。该公司一度是东南亚电商霸主,2016年被阿里收购后,由于高管频繁变动、管理文化冲击等原因,被Shopee反超。
2022年,现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CEO蒋凡对东南亚业务进行了一系列梳理和调整。提拔董铮为Lazada集团CEO,同时兼任Lazada印尼CEO。
自接手Lazada以来,阿里曾对其进行过多轮注资。此前统计,阿里曾在2017年、2018年分别向Lazada注资10亿美元和20亿美元。2022年,阿里分三次向Lazada注资共计16亿美元(约113亿元)。2023年4月、7月,阿里分别向Lazada注资3.529亿美元、8.45亿美元,同年底,阿里又向Lazada注资6.34亿美元。以此计算,阿里在2022年和2023年连续两年向Lazada投入3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40多亿元。
“东南亚市场已经过了大规模烧钱补贴的阶段,现在考验各个玩家的是怎么提升效率。”一位新加坡电商从业者认为,今年以来,Lazada的业务重点是用户的价格体验和服务体验。
坐拥6亿人口、人口平均年龄只有29岁、电商渗透率低,这些特征让东南亚电商市场成为当地平台和中国企业出海的必争之地,也因此竞争十分激烈。
除了Shopee、Lazada两个老玩家外,2022年,TikTok Shop和Temu相继进入该市场,Tik Tok Shop更是在去年与印尼本土平台Tokopedia合并,成为当地主要玩家之一。
根据毕马威2024年最新报告,目前,Shopee和Lazada占据东南亚市场份额前二。其中,2022年开始,Shopee母公司Sea在东南亚电商市场几乎不再投入任何补贴,所有业务目标从“增长”切换到了“盈利”。
分析人士认为,东南亚仍是全球电商增速最快的地区之一,但正在迈向新的平衡。靠大规模烧钱争抢市场的阶段已基本结束,接下来应该重点投入提升用户、商家体验,提升履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