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中国特色估值体系”在资本市场上频频掀起波澜,大量资金涌入,让一向以传统行业示人的央企、国企上市公司颇受瞩目。截至5月12日,中国国企ETF、央企共赢ETF和国企共赢ETF今年以来累计涨幅达29.25%、23.08%和29.32%。
作为玻璃纤维世界龙头,中国巨石(SH600176,股价14.39元,市值576.05亿元)目前市值不足600亿元,与约千亿元的市值最高点相比,跌幅明显。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在玻璃纤维行业周期处于上升阶段时,资本市场也只给到中国巨石20倍左右估值。
5月11日,中国巨石证券事务代表沈国明接受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书面采访。沈国明介绍公司目前的二级市场表现与企业内在价值和业绩表现有较大偏离,其主要原因与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和A股市场大幅波动有关,也与玻璃纤维行业的周期属性密切相关。
“资本市场长期以来将玻璃纤维作为一个传统行业看待,估值始终不高,在当前行业处于下行或者底部区域的时候,估值更低。”沈国明说,提升估值,关键是让更多的投资者发掘玻纤成长的属性,将更多新兴的、富有增长潜力的需求释放出来。
海外业务对提升整体价值有明显作用
2022年,中央企业“一利五率”(利润总额、净资产收益率、资产负债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全员劳动生产率和营业现金比率)的目标为“两增一控三提高”。
其中,“两增”为增利润总额、增净利润,两个利润的增速要高于国民经济的增速。“一控”指的是要把资产负债率控制65%以内;“三提高”是营业收入利润率要再提高0.1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再提高5%、研发经费投入也要进一步提高。
到了2023年,中央企业“一利五率”的目标改为“一增一稳四提升”。“一增”即确保利润总额增速高于全国GDP增速,力争取得更好业绩;“一稳”即资产负债率总体保持稳定;“四提升”即净资产收益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全员劳动生产率、营业现金比4个指标进一步提升。
“在整个建材集团内部,不管指标是怎么变化,包括净资产收益率替代营收利润率,从考核的角度看,是更加优化和更加有针对性的,对于盈利能力的考核要求提升,更加与资本市场的审美贴合。”沈国明说,从公司发展的角度来说,净资产收益率指标本身就是公司非常重视的一个指标,考核起到了引导和强化的作用。
据介绍,中国巨石业绩连续多年实现高速增长,1999年至2022年,公司总资产增长了44倍,玻纤产量增长了83倍,营业收入增长了55倍,利润总额增长了171倍,合计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达217倍,实现了跨越式增长,成为了国家混合所有制的典范。
沈国明表示,未来公司也将充分利用行业发展的机会和公司所处的位置,实现稳步增长。但是制造业企业受宏观环境影响较大,存在一定的周期波动,因此合理的业绩预期管理是公司价值管理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出口方面,2022年,中国巨石海外营业收入占比达到43%,毛利率达到47.02%,产品在全球的市场占有率接近25%。公司设立了美、加、法、意、西、日、韩等多家海外公司,已建立起合理完善的全球产销布局,与包括处在北美、中东、欧洲、东南亚、非洲在内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户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在埃及苏伊士、美国‘南卡’,公司建有玻纤生产基地,可辐射欧洲、北美的产品供应,且具有非常强的竞争力。”沈国明介绍,海外业务往往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高端需求,对于公司的整体价值有明显的提升作用。
核心竞争力与行业地位也影响价值表现
在中国巨石看来,企业的价值经营、创造还包括技术创新、智能制造、绿色发展等。
据介绍,在创新体制机制建设上,中国巨石实施全面创新机制,并完善创新平台建设,以“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为核心,确定了5大系统支柱以及15种创新机制,公司现拥有17个省级以上创新平台,其中国家级5个。
知识产权方面,截至目前,中国巨石累计有效专利授权964件,其中发明专利436件(含国外发明207件)。值得注意的是,玻璃配方是玻璃纤维的核心技术,2008年,公司成功研发了E6玻璃纤维,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封锁,此后又实现E7、E8、E9技术更新。
如今,中国巨石生产的E9玻纤模量超过100Gpa,应用于新能源汽车、智能家居、5G通讯等领域。另外,公司玻纤能够广泛运用于6万多种产品。
沈国明表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及在行业中的优势地位是影响公司价值的另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中国巨石在玻璃配方研究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智能化和数字化制造方面引领行业发展,在高端产品的开发方面也走在行业前列,结合公司的成本控制优势,构成了影响公司价值的重要因素。
据了解,中国巨石推动“数字技术+制造技术”融合发展,运用了一系列“高精尖”智能装备和控制系统,赋能智能制造。同时还致力于玻纤绿色制造工艺技术及装备的设计与开发,在产品全生命周期中积极减少玻纤工业生产活动对资源、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充分挖掘了玻纤生产产业链各环节污染物减排潜力。
借助重估契机 促进公司估值水平合理回归
沈国明介绍,中国建材集团为进一步建立健全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本监管体系,激发企业活力,制定了《国有相对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管理指导意见(试行)》,并配套制定了《国有相对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差异化管控实施细则(试行)》,中国巨石被列入首批差异化管控企业试点。
“通过实施差异化管控,中国建材集团对于日常经营事项给予中国巨石充分的信任与授权,做到了应授尽授和分类授权,因此公司目前的价值评估体系兼具了国有民营的特点,相对而言是一个比较成熟的市场化估值体系。”沈国明说。
不过,中国巨石目前市值不足600亿元,与市值最高点的约1000亿元相比,跌幅明显。
5月11日,沈国明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公司目前的二级市场表现与企业内在价值和业绩表现有较大偏离,其主要原因与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和A股市场大幅波动有关,也与玻璃纤维行业的周期属性密切相关。
“资本市场长期以来将玻璃纤维作为一个传统行业看待,估值始终不高,在当前行业处于下行或者底部区域的时候,估值更低。”沈国明说,主要还是由于资本市场对于玻纤行业的成长属性需要进一步验证。
在全球市场,玻璃纤维主要应用领域集中在基建和建筑材料、交通运输、电子电器、工业设备、能源环保,占比分别为35%、29%、15%、12%、9%。其中有相对偏周期的应用领域,如建筑建材、管罐等,也有比较新兴的应用领域,如汽车轻量化、5G、风电等,所以玻纤行业兼具周期和成长双重属性。
沈国明说,要提升公司估值,关键是让更多的投资者发掘玻纤的成长属性,将更多新兴的、富有增长潜力的需求释放出来。
对于今年以来“中特估”概念股集体上涨,沈国明表示,从探索建立中国特色估值体系到国企对标世界一流企业,从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到促进央企估值水平合理回归,国有资产新一轮的价值重估,使A股市场有望在央、国企估值改善的过程中,形成对资本市场正向的影响作用。
同时,作为国有相对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中国巨石有效落实国企三年改革行动,以加强党的建设、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健全市场化经营等一系列改革举措,企业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内在价值进一步提升。借助央企价值重估契机,也将促进公司估值水平合理回归,带来价值挖掘和提升的机会。
“我们既要认识到这一轮的机会,也要看到抓住这次机会的关键,还是充分认识到实现企业经营业绩的增长才是核心。”沈国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