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至今,房地产市场走过了一个较为波澜的过程。
首先是年初受供应缩量、房企推盘积极性低等影响,整体市场较为惨淡。
随后,在疫情全面解绑、降首付、降利率等外部利好刺激之下,从春节起,部分城市成交出现了显著复苏,整体楼市点状复苏。
进入4月,在前期积累的刚需刚改需求释放完毕后,市场供求均迎来“拐点”,整体热度虽走弱但部分城市仍有一定持续力。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得益于疫情管控全面解绑,旅游行业呈现爆发式增长。但房企整体推盘积极性不高,除了广州、武汉等等极个别城市集中在节前一周取证开盘、蓄势待发之外,余下多数城市推盘量较去年同期均有了不同程度回落,青岛五一期间甚至出现0供应。4月末5月初整体新房增长动能也在持续放缓。
我们认为,当前楼市主要受到供给约束、需求疲软两方面制约。在五一短期回温后仍面临阶段性的调整期。
从CRIC监测的“五一”成交备案数据来看,2023年“五一”期间(2022年4月29日-5月3日,下同)44个重点监测城市累计成交78.85万平方米,较2023年4月日均降幅达64%,同比持增21%,不过尚不及2021年和2019年同期水平。
其中,一线城市需求相对“坚挺”,同比翻番,广州、深圳成交表现略好于2019年五一假期,北京则明显缩量,“五一”期间同比下降65%,日均也较4月日均下降91%。
二线城市跌多涨少,苏州和南京同比增长,涨幅分别为21%和8%。三四线城市春节后涨幅不及二线,但目前较4月日均回调幅度也略小于二线。
考量到备案数据或将存在一定的延迟,因此我们结合了克而瑞城市机构调研数据,结果显示:“五一”假期整体市场成色一般,26个重点城市成交环比下降48%,近乎“腰斩”,同比持增33%。
一线城市运行平稳,北京及上海两城“热点恒热”,广东和深圳则低位持稳。
具体来看,上海“五一”期间,共3盘开盘、7盘完成认筹,10个盘中仅3个楼盘去化表现较差,主要原因为区位差、蓄客时间短、无价格优势等。
北京“五一”期间项目分化持续加剧,部分刚需刚改楼盘得益于“老带新”、一口价、特价房、到访礼、认购礼等多重优惠政策,假期期间认购量在25套以上,日均到访量达40组左右,而相对冷门楼盘假期认购量在10套以内。
广州因4月底扎堆开盘,客户分流,“五一”期间去化率仅为15%,同比下降13个百分点。
深圳“五一”成交平平,房企推盘积极性不高,仅一刚需盘加推,去化不足15%。
二线城市呈现轮动复苏状态,多数城市较4月末增长动能放缓,环比持降,主因源于前期积累的刚需刚改需求释放殆尽,仅武汉、郑州、昆明等少数城市小幅回升。
武汉主要得益于房交会补贴政策,实际优惠额单套在3万元左右;郑州同样得益于前期限购政策松动扩大购房基数,叠加短期内房企加大营销折扣,短期内刺激了一波抄底需求释放。
随着返乡置业热潮已过,三四线整体延续下行走势,环比下降56%,同比下降23%,在不同能级城市中降幅居首,整体去化承压,仅洛阳、开封等个别城市轮动复苏。
从项目去化来看,短期内各城市大体呈现出如下特征:
一是郑州、武汉、昆明等以刚需客群为主导城市,短期内依托价格优势尚能走量。以昆明为例,典型民企项目平均认购11套,较4月周均认购套数增加5套,涨幅45%。认购套数高位的项目除华夏金地世博一号渠道+降价双管齐下外,筑友双河湾降价+送产权车位降低实际成交单价、万科城凭借长期红盘+五一期间特价房噱头实现认购套数在20套以上。
二是广州、深圳、济南、青岛、天津、厦门等改善盘整体去化优于刚需:广州中心区中高端需求旺,天河、荔湾核心区推新去化约3成,外围增城、从化去化不足10%。厦门改善楼盘在五一前及五一期间抢开,天琴海、五缘湾海两大湾景楼盘均凭借价格差策略实现了7成以上高去化。济南改善项目铁投仁恒河滨城开盘去化率达到95%,刚需刚改项目大华公园城市去化率仅为7%。
总体来看,春节后的短暂脉冲式复苏行情已然告一段落,二手房也存在回落,但是整体降幅低于新房,部分城市诸如北京、杭州、苏州等二手房成交量仍处于高位维持。
若5月供应端可以稳步放量,改善盘加大供应,整体成交尚有止跌企稳的可能。城市间分化还将持续加剧,对于热点恒热的北京、上海、杭州、成都、合肥而言,整体成交还将平稳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