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做科技自媒体的大多都不太敢点评造车新势力。
身边一哥们做电子科技自媒体,主要是消费类电子产品居多,有时也会与新能源车企合作,做两期电车节目啥的,但是这几个月,他说基本不会接这类内容了,因为太难做了,条条框框限制太多。
不光是他,按他接触的很多行业人士来说,现在很多做这一行的,都尽量不评论造车新势力,因为这些品牌营销资源投放太厉害了,基本上所有平台都奉其为金主,自然舆论控制力很强,但凡有不利评论,分分钟就能控评,这样的话,给到自媒体从业人员施展的空间很有限,基本上只能说好话,无法做客观点评,所以难做。
按他们话说,现在评论一汽、二汽、上汽、丰田、本田、沃尔沃、福特、奔驰、宝马比较安全,因为人家还算是传统车企,没这么敏感与过激反应,也没太多水军脑残粉,所以这也算是目前车评人的共识吧。
听完哑然失笑,然后就觉得够荒诞,但是这确实是当下新能源车行业的现状,越是网红车企越是这样。
以前发过几篇对新能源车企的个人观感,都是大路边上的话,很中规中矩,但是仍然没两天就收到了平台方转来的投诉,投诉方自然是来自相关车企,甚至要发律师函警告云云,好吓人的模样。
唉,好好的生态,怎么搞成了这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