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人物资讯 » 正文

未来的竞争将是“世界级的较量”——专访东方国际集团董事长童继生

IP属地 北京 编辑:赵云飞 上海证券报 时间:2025-04-08 08:30:16

作为上海时装周主办方之一,东方国际集团(以下简称“东方国际”)董事长、上海时装周组委会主任童继生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时尚产业不是简单的物质消费,而是一种生活方式的表达。他期待以“科技+时尚”重塑消费格局,让时尚领域的跨国协同成为常态。

近日,春晚舞台上“扭秧歌”的宇树机器人G1又出圈了。这一次,G1来到2025秋冬上海时装周(以下简称“上海时装周”),登上T台当起了时尚模特。人机同台,实现了科技与时尚产业的有机融合。

作为上海时装周主办方之一,东方国际集团(以下简称“东方国际”)董事长、上海时装周组委会主任童继生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时尚产业不是简单的物质消费,而是一种生活方式的表达。他期待以“科技+时尚”重塑消费格局,让时尚领域的跨国协同成为常态。

回顾掌舵东方国际的十余年历程,这位从建筑行业跨界转型到纺织、外贸行业的企业家说:“几十年来,我到过160多个国家和地区,走得多了之后,自然而然就会产生‘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格局,心中有一幅‘世界地图’。”

具有全球视野 无惧跨界融合

“中国企业家精神需要两条:不迷失方向,保持自觉自律。”童继生分享道,初创时要自立自强,成功后更要自律。“我常和团队说,初心使命不是喊口号,而是企业存续的根本。”这种理念在童继生带领东方国际的实践中不断深化。

2017年,上海纺织集团与原东方国际集团携手联合重组。“市委要求我们‘全球布局,跨国经营’,这不是简单的业务扩张。”面对600余家业务庞杂的企业,童继生提出“一体两翼三支撑”战略——以贸易和供应链服务为主体,时尚产业、先进纺织制造为两翼,功能性平台、纺织材料与贸易科技、产业金融投资为支撑。

具有160年历史的上海纺织集团和具有70年外贸历史的原东方国际集团,通过“A+B”的形式重组为东方国际集团,却实现了“AxB”的效果。在童继生的管理下,两大集团原本分散的业务整合为有机整体,从物理叠加变为化学反应。

在管理方法上,童继生表示,要从建立三个统一协调的机制着手:一是战略、战役和战术的协同,可让企业起步稳、走得远;二是想法、说法和做法的统一,管理者不能“想一出是一出”,需要坚守初心使命,将想法和说法切实落地,以防“纸上谈兵”;三是点、线、面、体上的优势相协同,企业重组不能只抓住点的优势,应将其混合成体的优势,比如将一、二、三产业打通,转化为产业链生态。

东方国际旗下拥有东方创业、申达股份、龙头股份、香港联泰控股4家上市公司,以及“三枪”“衣架”“银河”等多个国民品牌。集团旗下的上海时装周在亚洲影响力首屈一指,上海国际棉花交易中心更是上海自贸区内唯一的棉花、纺织原料及纺织品交易平台。多个领域业务的成功,正是童继生管理理念的缩影。

在实践当中,童继生也注重梳理与总结不同业务的成功链条,将中国的“道”与西方的“术”进行有机融合,理论与实践并重,由此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影响力。“我们的员工可以说是不用扬鞭自奋蹄!”童继生充满自豪感。

科技赋能时尚 引领世界潮流

东方国际积极以“科技+时尚”重塑消费格局。

作为上海时装周的核心商贸平台,刚刚结束的MODE上海服装服饰展吸引了来自34个国家的200多个品牌参展,其中海外品牌占比57%。通过近百场发布首秀和近千个品牌订货首展等活动,上海时装周全方位展现出上海作为“首发经济”集聚地的强大吸附力。上海宠物时装周则通过多元化的活动板块和沉浸式体验场景,为全球宠物爱好者呈现了一场融合时尚、科技、艺术与文旅的盛会。

上海时装周引入宇树科技人形机器人G1的创新实践,正是科技与时尚融合的缩影。“机器人不仅能走秀,更能辅助设计,降低开发成本。”他透露,集团正在研发“数字原生”设计系统,未来将实现“国内设计,全球生产”的智能协同。

“时尚产业不是简单的物质消费,而是生活方式的表达。”谈到龙头股份旗下国货品牌“三枪”的年轻化转型时,童继生表示,公司提出“三级跳”目标:“我们要做上海三枪、中国三枪、世界三枪!”

三枪品牌从材质、工艺、设计方面持续创新,不仅为宇航员开发舱外作业内衣,更面向大众推出高科技含量面料,为老品牌注入新活力。

打造东方样本 绘就全球蓝图

“今年,我们将‘一体两翼三支撑’升级到了2.0版本。”童继生介绍,东方国际推动制造向“科技+”跃迁,实现太空纺织、医用材料等布局;同时扩大时尚理念,营造物质时尚、精神时尚、服务时尚的生活方式,这一升级紧扣国家战略,通过技术创新与模式变革重构产业生态。

东方国际不断开展新的探索。集团积极响应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打造中欧班列“上海号”等项目,联通了欧亚15个国家、境外120多个城市与站点,运载产品超1300余类。

“中欧班列‘上海号’不是简单的运输工具,而是贸易形态的革命。”童继生分析道,中国年进出口贸易约40万亿元,其中20%依赖铁路运输,目前仍有较大发展空间。中欧班列将运输周期从海运的40天压缩至14天,资金周转效率提升3倍。“宽轨与窄轨的适配问题一旦解决,班列运力将爆发式增长。”他透露,集团正联合研发“双轨距车厢”,给每节车厢装两套轮子,窄轨和宽轨自动切换,以突破技术瓶颈。

此外,东方国际打造的全球新品首发平台虹桥品汇,已成为“买全球、卖全球”的实体平台。通过区块链技术打通海关、物流、支付系统,实现24小时通关不打烊,已服务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0多个品牌,商品种类超过8.5万多种,为促进国家贸易发挥重要作用。

面对材料革命和数字化浪潮,童继生也有着清晰的应对策略。“我们将2024年定为数字化转型元年,要求全员通过数字化软件能力考试。我也要带头考试!”他表示,这不是“赶时髦”,这是培养“数字原住民”团队。在他看来,未来的管理者必须能用数字语言与机器对话,用商业思维驾驭算法。此外,集团已与高校共建研究院,开发新型贸易教材。

在童继生看来,未来的竞争将是“世界级的较量”。“我们的汽车用纺织产品已服务全球十大车企,这就是产业链整合的力量。”他信心十足地表示,东方国际要做的是从“点式优势”升级为“立体优势”,成为真正的跨国贸易实业航母。

从建筑工地上的蓝图到时尚产业的秀场,从非洲大陆的工厂到中欧班列的编组站,东方国际在童继生这位“世界行者”的带领下,正以独特的管理哲学编织着全球化的经纬。

当被问及未来愿景时,童继生的回答简洁有力:“我们要让世界看到,中国企业不仅能制造产品,更能定义标准、引领潮流。”这种“以世界为舞台,以创新为画笔”的格局,或许正是中国企业走向全球的最佳注解。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