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盘仍在,钟睒睒依然有很大机会重登首富宝座。
近日,胡润全球富豪榜与福布斯富豪榜同步更新,字节跳动创始人张一鸣以655亿美元(约4760亿元人民币)身家首次超越农夫山泉创始人钟睒睒(531亿美元),登顶中国首富。这一变动不仅是个人财富的此消彼长,更折射出中国商业生态的深层变革,科技新贵对传统行业的暂时胜利,以及消费品牌在数字时代的生存困境。
钟睒睒的财富缩水并非偶然。2024年,农夫山泉营收增速骤降至0.5%,净利润增长近乎停滞,包装水业务收入暴跌21.3%,股价全年累计下跌24.8%。回溯往昔,钟睒睒堪称中国快消品行业的“神话缔造者”。他凭借农夫山泉和万泰生物两大产业支柱,在商业版图上开疆拓土,将个人财富推至令人瞩目的巅峰。2022年,其财富高达4550亿元,彼时的他在商业世界中熠熠生辉。然而,时间来到2025年,这一数字已骤降至1800亿元,缩水幅度高达60%。
钟睒睒跌落首富宝座,不仅折射出资本市场的风云变幻,更无情地暴露了农夫山泉在行业竞争、战略转型以及舆论环境等多方面所面临的严峻挑战。
张一鸣的登顶则依托字节跳动AI业务的估值飙升,尽管TikTok面临监管压力,但其全球化布局与技术创新仍被视为“未来十年的增长引擎”。这场首富更迭的戏剧性背后,是传统消费品牌护城河的松动与科技巨头的崛起。
钟睒睒的财富为何缩水了?
农夫山泉的财富根基建立在“天然水+饮料”的双轮驱动模式上。然而,2024年这两大引擎或面临挑战。
深入剖析其背后的核心矛盾,“水”与“茶”两大业务板块的增长瓶颈逐渐浮出水面。
在饮用水业务方面,尽管其依然占据着营收的半壁江山,但其增速持续放缓的趋势已难以忽视。2023年,饮用水营收增长仅为5%,这一数字远远低于行业平均增速的12%。当前饮用水市场竞争激烈程度堪称白热化,华润怡宝、冰露等传统品牌凭借自身深厚的渠道资源和品牌影响力,通过渠道下沉策略,积极抢占县域市场,试图在这片广阔的下沉市场中分得一杯羹。与此同时,元气森林等新消费品牌则另辟蹊径,以“气泡水”这一新颖概念切入高端市场,它们精准捕捉到消费者对于健康、个性化饮品的需求,通过独特的产品定位和营销手段,成功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目光,进而挤压了农夫山泉在高端市场的定价空间。在这种前后夹击的市场态势下,农夫山泉饮用水业务的增长愈发艰难。
再看茶饮料业务,曾经作为农夫山泉第二增长曲线的东方树叶和茶π,如今也陷入了增长困境。2023年,茶饮料营收同比下滑4%。东方树叶虽凭借“无糖”概念在茶饮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但喜茶、奈雪等现制茶饮品牌的崛起,凭借现场制作、个性化定制以及丰富多样的口味选择等优势,成功分流了大量原本属于东方树叶的消费群体。而茶π则因口味相对单一,在面对元气森林“燃茶”、可口可乐“茶坞”等竞品时,竞争力不足,逐渐被市场所冷落。曾经的明星产品,如今面临着严峻的市场挑战。
从包装水业务来看,全年营收159.52亿元,同比暴跌21.3%,市占率从26.5%下滑至22.3%,首次被华润怡宝(121.24亿元)逼近。农夫山泉曾凭借“大自然的搬运工”这一独特定位,在包装水市场占据领先地位。但随着市场竞争加剧,众多竞品纷纷推出类似概念产品,使得农夫山泉的差异化优势逐渐缩小。
同时,行业内掀起的价格战也对其造成了巨大冲击。一些竞争对手通过降低价格来吸引消费者,而农夫山泉若不跟进降价,就可能失去市场份额;若参与价格战,又会压缩自身利润空间。
在饮料业务方面,增长乏力的态势也十分明显。茶饮料虽以167.45亿元营收反超包装水(占比39%),但增速从2023年的83.3%骤降至32.3%。果汁、功能饮料等品类增速不足10%。在茶饮料市场,消费者的口味偏好日益多样化,对产品的品质和创新要求也越来越高。农夫山泉虽然推出了多款茶饮料产品,但在产品创新和市场推广方面,未能及时跟上消费者需求的变化。
在果汁饮料市场,原料价格的波动对成本控制带来了挑战,同时市场上同质化产品众多,竞争激烈,或导致农夫山泉的果汁业务增长缓慢。功能饮料市场则被红牛、东鹏特饮等品牌牢牢占据,农夫山泉在该领域的市场份额相对较小,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财务数据也印证了农夫山泉面临的危机。2024年农夫山泉毛利率降至58.1%(同比降1.4个百分点),净利润121.23亿元,增速仅0.4%。资本市场对这些负面消息反应剧烈,港股股价单日跌幅超10%,市值蒸发超300亿港元。这一系列数据表明,农夫山泉的盈利能力和市场价值受到了严重影响,投资者对其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也有所下降。
新品孵化或面临挑战
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寻求新的增长点,农夫山泉近年来积极推出多款新品。然而,遗憾的是,这些新品均未能达到预期的市场效果。
2021年上市的“17.5°”NFC果汁系列,因价格过高(10元/瓶)且保质期较短(30天),在铺货过程中遭遇了重重困难。较高的价格使得消费者在购买时望而却步,而较短的保质期则增加了经销商的销售风险和库存压力。到了2023年,该系列产品销售额不足5亿元,远未达到企业的预期目标。
对标元气森林“苏打气泡水”推出的产品,也未能在市场中掀起波澜。由于口味单一、包装设计保守,在与元气森林等竞品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市占率不足后者的10%。在产品同质化严重的当下,口味和包装等细节往往成为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关键因素,而农夫山泉的这款产品在这些方面未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炭仌咖啡”同样面临着困境。因定价过高(6-8元/瓶)且功能定位模糊,未能复刻东方树叶曾经的成功。在咖啡饮品市场中,消费者对于产品的价格、口感以及功能定位有着明确的需求和认知。农夫山泉的这款产品未能精准把握市场需求,导致在市场竞争中失利。
那么被农夫山泉寄予厚望的即饮茶,能否接力持续领跑呢?
从财报来看,2024年即饮茶类收入167.45亿元,占比39%首次超越水类,看似接棒成功,但增速已现疲态。从2021年的48.3%、2023年的83.3%,到2024年全年32.28%的增速,显示无糖茶市场正在降温。东方树叶虽然仍占据35%的市场份额,但元气森林、三得利等品牌通过细分场景(如油切茶、益生菌茶)分流用户,农夫山泉的品类创新速度落后于市场变化。更关键的是,无糖茶行业整体增速从2023年的40%降至2024年的25%,进入存量竞争阶段,曾经的第二增长曲线面临增速换挡压力。
除了水和茶,农夫山泉的功能饮料(49.32亿元)、果汁饮料(40.85亿元)等品类贡献有限。功能饮料市场被红牛、东鹏特饮牢牢把控,农夫山泉的力量帝维他命水市占率不足10%;果汁业务则受原料价格上涨影响,毛利率下降3个百分点。这种“一超多强”的产品结构,让农夫山泉在核心业务受挫时,缺乏足够的缓冲带。
是不是舆论冲击下业绩增速放缓?
经常有投资人发出这样的疑问,农夫山泉是不是舆论冲击下业绩增速放缓?
2024年,钟睒睒因“首富生活曝光”“企业社会责任争议”等话题陷入舆论漩涡,农夫山泉被卷入“水源地环保问题”“价格垄断质疑”等负面舆情。
据农夫山泉财报披露,2024年1-2月瓶装水销售仍增长19%,但3月后因网络谣言扩散,上半年包装水收入同比下降18.3%,全年跌幅达21.3%。市场调研显示,35%的消费者表示“负面舆论影响购买决策”,尤其是年轻群体对品牌信任度下降12个百分点。
面对舆论危机,钟睒睒一改往日沉默态度,采取三重措施:一是法律维权,起诉多家自媒体;二是市场反击,推出1.5元/瓶的绿瓶纯净水发动价格战;三是资本表态,增持公司股票。
这样的应对措施效果参差不齐,法律诉讼耗时耗力,未能快速扭转舆论;价格战虽然压制了竞品,但拉低了品牌溢价,纯净水毛利率仅35%,低于天然水的65%;增持行为短期提振股价,但未能解决核心业务问题,2024年8月股价仍出现单日暴跌10%的情况。
面对当前的困境,农夫山泉需要重新审视自身的业务布局,实施战略收缩与聚焦策略,回归核心优势。
在高端化升级方面,农夫山泉推出了“长白雪”等高端矿泉水产品,对标百岁山,定价在10-15元/瓶。通过挖掘长白山优质水源地的独特卖点,结合高端的包装设计和品牌营销,试图在高端矿泉水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高端市场虽然竞争激烈,但利润空间相对较大,通过精准的市场定位和差异化竞争,有望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品牌形象。
功能化延伸也是一个重要方向。开发电解质水、维生素水等细分品类,精准抢占消费者对于健康饮品的需求。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对功能性饮品的需求日益增长。农夫山泉凭借自身的品牌影响力和生产能力,开发此类产品具有一定的优势。通过满足消费者在不同场景下的健康需求,进一步拓展市场份额。
渠道下沉同样不可或缺。通过社区团购、自动贩卖机等新渠道覆盖下沉市场。下沉市场具有广阔的消费潜力,但传统渠道在这些地区的覆盖和影响力相对有限。社区团购和自动贩卖机等新渠道,能够更加贴近消费者,提高产品的铺货率和销售效率。同时,利用新渠道的大数据优势,还能更好地了解消费者需求,为产品研发和市场推广提供有力支持。
在茶饮业务方面,农夫山泉需要摆脱以往的跟随者角色,成为场景创新者。基本盘仍在,钟睒睒依然有很大机会重登首富宝座。
该文为原创文章,未经许可不得擅自使用、复制、传播或改编该文章,如构成侵权行为将追究法律责任。
作 者 | 元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