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智能车 » 正文

电动汽车冷却系统全球市场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20.1%

IP属地 北京 编辑:沈如风 恒州博智QYResearch 时间:2025-04-07 19:03:46

电动汽车冷却系统是保障电池、电机及电力电子设备安全高效运行的关键子系统,是高度集成的热管理系统,需要应对电池充放电产生的热量、电机大功率运行产生的热量以及复杂的环境温度变化,其性能好坏直接影响车辆的安全性、续航能力和寿命。随着电池能量密度的提升和快充技术的普及,高效智能的冷却系统将成为汽车厂商竞争的重点领域。

电动汽车冷却系统全球市场总体规模

据QYResearch调研团队最新报告“全球电动汽车冷却系统市场报告2025-2031”显示,预计2031年全球电动汽车冷却系统市场规模将达到350.2亿美元,未来几年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20.1%。

根据QYResearch头部企业研究中心调研,全球范围内电动汽车冷却系统生产商主要包括MAHLE、Valeo、Hanon Systems、三花集团等。2024年,全球前三大厂商占有大约50.0%的市场份额。

就产品类型而言,目前动力电池系统是最主要的细分产品,占据大约72.9%的份额。如今,大多数电池都采用主动冷却,使用液体进行冷却以改善温度管理。由于液体的导热系数比空气高出数百倍,因此温度管理要简单得多。北美、欧洲和韩国等市场更倾向于高性能液冷+热泵。液冷已在中国中高端车型中普及,而印度和日本的部分车型仍使用风冷来降低成本。全球趋势正朝着高效的液冷系统发展,以提高电池寿命并适应极端气候。

就产品应用而言,目前BEV是最主要的需求来源,占据大约61.2%的份额。从产品类型来看,纯电动汽车(BEV)的冷却系统主要用于动力电池、电机和电控系统。大部分车型采用液冷对动力电池进行冷却,高端车型引入热泵系统以提高能效。整体趋势是朝着高效的液冷+热管理一体化解决方案发展,以提高续航能力和适应极端气候。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的冷却系统比BEV复杂,需要同时管理发动机冷却、动力电池冷却和电机电控冷却。动力电池冷却需求较低,部分车型采用风冷降低成本,高端PHEV则逐步引入液冷技术。发动机冷却系统仍采用传统燃油车方案。整体来看,PHEV对电池管理要求低于BEV,但仍在向更高效的混合热管理系统迈进,以优化燃油和电动模式的协同效率。

电动汽车冷却系统市场动态

主要驱动因素:

电动汽车 (EV) 的普及率不断提高:由于可持续发展目标和政府激励措施,全球转向电动汽车,这推动了对先进冷却系统的需求,以提高电池和动力系统效率。

电池技术和热管理的进步: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需要有效的冷却以防止过热、延长使用寿命和提高性能。

主要阻碍因素:

先进冷却系统成本高昂:液体冷却和两相冷却系统显著增加了电动汽车的制造成本,限制了其在中档电动汽车和廉价电动汽车中的应用。

系统集成的复杂性:电动汽车的热管理需要精确集成冷却回路、电池组和电力电子设备,这增加了设计的复杂性。

行业发展机遇:

下一代冷却技术的开发:直接液浸冷却、纳米冷却剂和热相变材料的创新将提高电动汽车的热效率。

固态和快速充电电池的进步:随着固态电池和超快速充电解决方案成为主流,冷却技术将不断发展以支持新的要求。

QYResearch市场调研将持续关注行业动态,为投资者和业内人士提供最新、最全面的市场分析和趋势预测。

服务领域行业涵盖各高科技行业产业链细分市场,如电子半导体产业链、化工原料产业链、先进材料产业链、机械设备制造产业链、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光伏产业链、软件通信产业链、食品药品、医疗器械、农业等。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