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开年以来,杉杉股份(600884.SH)连续斩获6项硅基负极核心专利。值得注意的是,杉杉新一代硅碳产品相关核心技术已获得美国、日本的专利授权,标志公司技术壁垒突破国际认证。
高工产研(GGII)数据显示,中国硅基复合材料市场正以超50%年复合增长率快速扩张,预计2030年市场规模将突破30万吨。随着半固态电池、圆柱电池等高端应用场景加速落地,硅基负极需求正从消费电子向动力电池领域延伸,产业化窗口期全面开启。
作为全球人造石墨负极龙头,杉杉股份通过气相纳米化、流态化碳包覆等关键技术,破解硅基材料膨胀率高、循环寿命短等产业化难题。在产业化方面,杉杉股份硅基负极材料已实现批量供货,导入头部动力电池企业并在新一代消费电子企业的评测中取得领先。公司自主开发的高性能耐压型硅碳,具备高首效高容量长循环的特点;从原材料出发的高性价比硅碳产品,具备高能量密度又能够控制成本,将加速硅碳在动力电池领域的产业化应用,这两款产品已于2025年初进入试产阶段。
中信证券新能源团队指出,硅基负极赛道已进入“专利卡位+产能赛跑”关键阶段,具备持续创新能力与量产经验的龙头企业将主导价值分配。杉杉股份依托核心专利构筑的护城河及规模化量产的产业基础,有望在未来三年内收获技术红利集中释放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