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莹川
编辑|天宇
2025年开年,多家海外美妆品牌在国内经营困难,连曾经创下年销10亿神话,被百万网红力荐的平价彩妆巨头ColourPop也难以幸免。
最近有网友发现,ColourPop在国内各大电商平台的官方店铺全部"罢工",不仅无法下单,连过去异常的订单也迟迟没有处理。
一时间,网上议论纷纷,有的猜测ColourPop或许已经倒闭;有的认为这是退出中国市场的信号;也有的透露该品牌或将被知名大牌收购。
面对传言,品牌方始终未正面给予回应,仅在小红书和微博官方账号发布声明,称团队正在与支付宝、微信展开深入沟通,解决店铺问题。
ColourPop中国区经营停摆
近日,美国美妆品牌ColourPop在中国的三大主要销售渠道全部被关闭,小红书官方店铺商品已全部下架,微信及支付宝小程序渠道则显示“系统维护”状态。
面对突如其来的异常,ColourPop直到近一个月后才通过社媒作出回应,表示官店出现了一些小状况,品牌方已积极行动,并承诺会妥善处理,不让大家受到损失。
但该声明随即便遭到了大量消费者质疑。
事实上,早在三个月之前,社交平台便已经涌现了大量投诉的帖子,贴子内容无一例外,全是对ColourPop既不发货,也不退款的控诉:
有消费者称去年11月份购买的商品直到现在都还没有发货,退款也没有受理,客服更是直接消失;
也有消费者表示咨询客服时,客服称已经发货,但是给的凭证单号却是假的;
还有消费者给官方多次发邮件,均没有收到回复,投诉支付宝官方时,官方的答复也是联系不上商家。
甚至有消费者在小红书以“ColourPop今天给我退款了吗”为大字报封面,每天更新退款情况,只希望自己的诉求能被受理。
3月12日,ColourPop终于正面回应,但截至目前为止,发货问题依旧没有解决。
有网友透露,ColourPop在微信与支付宝上的官方店铺实际已经倒闭,并非系统故障。
不过,事实真相如何,品牌方没有做出进一步说明,我们也不得而知。
目前,ColourPop小红书店铺已经恢复正常营业,但支付宝小程序依旧处于维护状态,微信小程序已经搜索不到该品牌的官方旗舰店入口。
在华洋牌水土不服
与国内销量平平、口碑暴跌相反的是,ColourPop在海外一片欣欣向荣。
2023年,其年营收额约合人民币10.32亿元,2024年年销售额仍然狂飙不止,预计达到17.9亿元人民币左右。
之所以在国内始终做不起来,原因与大多数闭店或退出中国市场的海外美妆品牌一样:水土不服。
过去,外资美妆品牌在中国市场上往往能够凭借“洋品牌”的光环,轻松吸引大量关注与热度,无需过多投入便能坐享其成。
这也导致了一些外资品牌虽然在中国经营多年,却并未真正投入资源去打造符合中国市场需求的产品与营销体系,ColourPop同样如此。
作为一家美国本土品牌,ColourPop依靠高性价比、快速创新和产品多样化而闻名。
这得益于ColourPop创始人尼尔森兄妹背后的超强供应链。
尼尔森兄妹的家族拥有着南加州最早的化妆品制造商之一—Spatz Labs,不仅拥有世界一流的业务水平,还曾与众多顶级美妆品牌进行过合作。
兄妹俩依托家族企业的雄厚实力,于2014年创立品牌ColourPop。据了解,从产品的构思、研发、生产到营销推广,ColourPop只需要5天时间。
价格上,ColourPop的大多数产品定价在5美元至20美元之间,以极具竞争力的亲民价格迅速抢占了美国市场。
而在营销上,ColourPop则摒弃了传统的实体店零售渠道,将重心放在了电商上,利用独立站及社媒平台进行多渠道布局,多IP合作的烧钱营销模式。
发展至今,ColourPop独立站平均月访问量为250万次,TikTok官方账号粉丝量达到140多万。此外,ColourPop还关联了1万位达人,对产品进行宣传推广。
数据显示,ColourPop在TikTok美区小店的销售额达到10多万美元,总销售额高达325.78万美元。
到了中国,ColourPop将过去的运营办法依葫芦画瓢套用,仅入驻了小红书、微信小程序与支付宝小程序。
在微信与支付宝上也采用的是直邮的方式,不仅导致收货时效性难以保证,一旦出现问题,消费者的售后也极为困难。
同时,由于产品质量存在隐患,ColourPop在中国市场的口碑也受到了影响。
在这种模式下,ColourPop原本的价格优势被国内本土品牌所削弱。2015年商标被抢注的事件更是让其错过了在中国发展的黄金时期。
地域差异下,彩妆品牌的出路真的是出海吗?
事实上,Colourpop等洋牌在国内的水土不服,也间接映射出国内美妆出海时所面临的种种挑战。
人种以及文化导致的肤质、审美差异;供应链与成本压力;支付风险和不同的支付习惯,是每个试图向外扩张的品牌们不可避免的课题。
当前,尽管国内美妆品牌如花西子、橘朵等在日本市场取得了一定的销售业绩,但这些成功更多是基于产品的新奇性和独特性,作为爆款短暂地进入了当地市场渠道。
(花西子日本首店剪彩)
实际上,国外消费者其实并不认中国品牌。
对于出海的美妆品牌来说,爆火容易,如何在海外市场中长久立足才是难题。
再加上国内外品牌运营的侧重点不同,国内流行的“短平快”的方式未必适用于流量更加分散的外国市场。
国货品牌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资源,在考虑出海之前,必须自我审视,评估自身是否具备出海的条件和资源。
这导致行业内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一方认为出海是品牌发展的必经之路,只要存在未开发的空白市场,都值得一试;而另一方则主张先稳固本土市场,打好内功。
出海的美妆品牌美妆品牌往往首选文化差异相对较小、运输成本较低的东南亚和日韩市场作为首战之地,因为这些地区更容易建立品牌认知,降低市场进入的风险。
而那些知名度不高的白牌,则更注重与当地市场的深度合作,努力解决消费者信任问题,以提升市场接受度。
与此同时,专注本土市场的品牌则不约而同的选择了线下渠道。
“在电商渠道红利见顶的当下,品牌需要重新审视线下渠道的价值。”知名品牌负责人曾在采访中这样提到。
2022年,谷雨在全国布局了超过4500家门店;2024年。毛戈平线下渠道占比已经达到了50%;目前已经有不少于12个美妆品牌布局线下首店。
对品牌而言,线下实体门店可以让更多的消费者接触到、看到,独有的灵活性和可塑性为品牌营销提供了更多可能。
然而,实体门店的运营成本高昂,并非所有品牌都能承受。
因此,不少美妆品牌选择了与胖东来、山姆等商超渠道合作,利用这些平台的客流量和品牌影响力来推动销售。
据公开数据显示,高姿在胖东来系统仅上架60天,便卖出了两万多瓶。
不过在业内资深人士李总(化名)看来,一个品牌想要进入线下渠道,要面临和解决的问题并不比出海少。
总结:
草莽时代已经过去,如今是线上线下相互交融的课题,彩妆品牌应该要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相对比较高效益的方案,去构建更为多元的竞争优势,才能活得更长久。
参考资料:
1.国货美妆该出海还是去线下?.聚美丽
2.2024年,外资美妆品牌“大败退”.i根号C
3.一年卖十亿多!兄妹俩在红海赛道赚爆了.伊恩APP
4.ColourPop如何以电商独立站打造美妆快时尚帝国.跨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