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关税冲击波,正在急剧影响全球资本市场。
假期后的首个交易日,亚洲主要股指迎来巨幅震荡。日、韩、新、港股指数相继刷新今年以来的单日跌幅记录。
再看汽车业,身处风口浪尖的特斯拉,自然首当其冲。上周五,特斯拉美股大幅下跌10.42%;而丰田汽车股价也下跌5.62%、本田股价下跌5.09%;蔚来、理想、小鹏汽车的美股价格跌超15%。A股方面,多家整车企业股价跌停,宁德时代、华域汽车、福耀玻璃、均胜电子等汽车零部件龙头股价也迎来大幅下跌。
可以说,美国关税“冲击波”,再度让全球汽车业的不确定性大幅增加。资本市场的过度反应,也放大了短期的恐慌情绪。
值得注意的是,在美国最新一波所谓“对等关税”落地前,美国已经宣布对所有进口汽车及零部件加征25%关税,多家全球车企,被迫启动“HARD”模式。
2024年美国市场的1600万辆新车中,约50%为进口车。其中主要进口来源地为墨西哥(200万+)、韩国(100万+)、日本(100万+)、加拿大(100万+)、德国(50万+)。
最受伤的,当然首先是美国的消费者。第二受伤的,就是现代汽车集团。2024年,韩国品牌在美国销售177万辆车,其中100万辆从韩国出口,占比56%。25%关税将推高每辆车约5000至7500美元的成本,或将迫使其涨价。尽管日本品牌对美出口量也很大,但因品牌较多和本土化生产,新关税政策对日系车企的冲击相对可控。
而中国去年全年对美整车出口仅为约11.6万辆,在中国汽车总体出口数量的占比仅有1.81%,相对于中国商品出口的14.7%,中国汽车出口美国受阻对中国汽车出口基本没有啥影响。
零部件方面, 2024年我国对美出口汽车零部件约为99.8亿美元,其中电池管理系统、电机等关键部件占比18%。电池材料(如锂、钴)占比超30%。
反观中国对美国汽车业的进口,除部分大排量、豪华车外,主要还是集中在芯片、传感器等零部件领域。尤其是关注度颇高的智能座舱芯片、智驾芯片等,将有可能在对等关税政策的影响下迎来新一轮的涨价。
但总体来看,新一轮关税政策对中国汽车业的直接影响仍相对有限。以比亚迪为例,24年,其锂矿自供率突破了70%,IGBT芯片自供率超过80%,动力电池自供占比在90%以上。
当然,在这一轮美国关税“冲击波”中,最“幽默”的还得是贾跃亭。
近日,贾跃亭发布视频表示,美国实施的 25%汽车进口关税政策,对于法拉第未来旗下的 FF 和 FX 品牌而言是一次利好契机。贾跃亭介绍,在关税政策的影响下,中国汽车产业链向海外拓展变得愈发紧迫和重要。而 FF 和 FX 所推行的全球汽车产业桥梁战略,正是加速中国汽车产业和供应链出海的关键破局点,有助于推动中国汽车产业链从国内“内卷”走向海外拓展。
明眼人都知道,贾老板的这番话,除了逻辑狗屁不通,主要还是为了怒刷一波存在感。
功夫拍案
美国肆意挥舞“关税”大棒,意在重构其主导的全球贸易秩序,希望通过加征关税,推动制造业“回流”。
然而,从历史经验来看,这更有可能是“伤敌800,自损1000”的昏招。美国这种霸道行径,除了会推高国内市场通胀,或将进一步推动竞争对手的联合反制。
尽管全球汽车业的不确定性在增加,但中国汽车业的早就明确了欧洲、东南亚、中亚、南美等主要出海方向。
“天不会塌下来”,“办好自己的事”,中国汽车业的自信自强,永远是应对挑战的坚实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