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以为,哪吒汽车渐行渐远的故事几乎到了终章时,似乎又看到一丝智启新篇的可能性。
日前,哪吒汽车通过134家核心供应商超20亿元债转股协议与泰国金融机构100亿泰铢,约21.5亿元授信的双线操作,试图破解资金链危机并推动复工复产。
如今,身体孱弱的哪吒汽车打出了这套自救的连环拳,当然会引发市场对其复苏可能性的高度关注。
01
2024年12月6日,哪吒汽车发布的一封全员信里明确表述,哪吒汽车前CEO张勇“下课”,此前身居幕后的哪吒汽车创始人、董事长方运舟走到台前,“带着哪吒汽车再次出发”。
对,这篇内部信最关键的四个字就是“再次出发”。
它表明,哪吒汽车承认了前期所有失败。并希望以如今这个糟糕的结果为起点,重新开始。
这也意味着从去年10月开始,哪吒汽车遭遇资金链危机的消息开始在互联网平台发酵,终于有了一个确切的结果——哪吒汽车真的崩盘了。
彼时,很多人觉得2022年还是新势力销冠的哪吒汽车其实也就是摔了一个大跟头而已,它自己是可以站起来的。
然而,好巧不巧,极越汽车很不合时宜的一夜闪崩,让人多人对哪吒汽车的乐观情绪就此打住。
其实,我们稍费笔墨来唠叨这些旧事,只是想修正一个认知。
也只有修正了这个认知,才更有利于我们对哪吒汽车未来逆风翻盘的可能性到底有多大,做一个更接近正确的判断。
很多人认为,哪吒汽车的崩盘源于它的战略误判。
2022年哪吒稳坐新势力新车交付量的头把交椅,是源于哪吒U和哪吒V的大卖。前者定位10万元级别,后者的起售价为5.99万元。
发迹之后的哪吒汽车并没有沿着性价比的路线深挖市场潜力,就像零跑汽车那样。
反而,推出哪吒S,哪吒GT等所谓的性能车“妄图”拔高品牌定位。
当哪吒汽车模糊的品牌标签与市场竞争环境严重背离时,距离它生命中最大的一场渡劫也就不远了。
2023年国内汽车圈开始了史上最残酷的价格战。比亚迪振臂一呼“油电同价”。
倘若彼时哪吒汽车还在坚守“走量为上,保住现金流”的产品策略,或许生存的几率会大大增加。
但上不上,下不下的哪吒汽车如无根的漂萍,只需要一个浪头就被拍在了沙滩上。
上述这套关于哪吒汽车“怎么没的”的逻辑说得通,但没有触及到底层。
2022年,也就是哪吒汽车最火的那一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同比分别增长96.9%和93.4%;
到2024年底,也就是哪吒汽车崩盘的去年年末,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同比分别增长34.4%和35.5%。
增速大大放缓是大盘最真实的现状,让哪吒汽车雪上加霜的是,诸如比亚迪、特斯拉等头部车企的市占率来到了60%以上。
所有自主新势力品牌生存空间被进一步压缩,特别是尾部车企面临前所未有的融资困难与供应链压力。
当固态电池、智能驾驶技术突破推动产业升级时,凡是还能留在牌桌子的品牌不约而同的把研发投入门槛提升到年均30-50亿元。
这几乎成为压垮本来就面临生存危机的这类车企的最后一根稻草。
这时候,哪吒汽车与零跑汽车的不同决定了它们各自的生存状态。
零跑汽车有全栈自研的能力,要不然斯特兰蒂斯和一汽红旗这类国际、国内大厂怎么会都把它看上?
反观哪吒,长期以来其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不足5%,显著低于行业10%-15%水平。
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等领域依赖第三方供应商,核心专利数量仅为头部新势力的1/320。
所以,对于哪吒汽车的塌房事件,码在明面上的事实是产品策略的错误,而真正的底层逻辑是长期战略远见的失察。
02
正如前文所述,促成哪吒汽车如今出现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迹象的原因来自两个方面。
而这两个方面几乎对应了导致哪吒失势的一显一隐两个原因。
我们先看显性因素,即直接与产能、产品相关的战术级因素。
134家核心供应商签署债转股协议,形成“利益共同体”模式。
对供应商而言,这当然是一个迫于无奈的选择。
如果不签转股协议,债务主体都没了,欠款找谁要?
一旦签了,至少还保留了希望。
于哪吒汽车而言,短期内,通过股权绑定替代传统账期结算,缓解了哪吒汽车短期流动性压力,保障了零部件的稳定供应。建立了哪吒汽车可以复产的基本条件。
中长期来看,通过债转股减少刚性债务,资产负债率预计从85%降至68%,释放融资空间。
对比蔚来的重资产模式,哪吒汽车在产能调整与市场响应上更具弹性。
当然,债转股的操作办法一旦落地。
对行业而言,将打破传统车企与供应商之间零和博弈的关系,建立长期协同机制。也不失为一件行业可以借鉴的“报团取暖”的好办法。
再看隐性因素,即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方向的战略级因素。
不仅仅是中国市场,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速同样从2023年的45%回落至2025年的25%。
但是,东南亚市场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却从2022年3%跃升至2025年的12%。其中,泰国、印尼尤其突出,成为中国车企出海的必争之地。
而泰国100亿泰铢对哪吒汽车授信并与当地金融机构深度绑定,不是慈善,更不是无脑决定的事情。
首先,此举契合泰国政府“30/30政策”,即泰国政府计划实现2030年泰国汽车市场电动汽车占比达到30%的目标。
其次,在当红的2022年,哪吒汽车在泰国建立了KD(散件组装)工厂,可以合法规避25%的进口关税,成本较竞品降低15%-20%。
众所周知,如今中国汽车品牌在海外市场的竞争,本质上就是本土化生产与金融配套能力的竞争。
至少在泰国市场,因为哪吒汽车3年前有了一次战略远见级别的布局,而今面临退无可退的境地时,竟然成了最后安身立命的栖息地。
03
好了,既然哪吒汽车有了这块栖息地,关乎企业存续的关键命题该如何书写答案呢?
短期内,供应链稳定与资金注入可保障3-6个月的复工复产。
根据汽车产业规律,如果月产量恢复至5000辆,即可覆盖变动成本。而当前供应商协同机制也将产能爬坡周期缩短30%。
所以,最长将时间拉长到1年,哪吒汽车的存活概率将超过70%。
中长期内,一旦复工复产顺利达成,哪吒汽车将面临三项主要工作。
一是迅速缩短技术掉队的距离。哪吒汽车需要尽快通过开放平台引入外部研发资源,聚焦800V高压平台、高阶智能辅助驾驶等差异化技术。
二是迅速完成渠道下沉。哪吒汽车不要纠结于一二线城市的市场份额。
立足入门级以及中低端产品,重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另外,海外市场立足泰国,但不限于泰国,应该以泰国为原点,辐射整个东盟市场。
三是夯实资本池塘的堤坝。
哪吒汽车有必要借助南宁产投集团资源推动混改,重新引入战略投资者优化股权结构。让既不缺钱,也不缺资源的投资人进驻哪吒汽车。
倘若哪吒汽车在2026年4月之前完成了上述三项工作,哪吒汽车在未来5年内的存续几率将延续复产后的70%。否则,又会为昙花一现这个成语,添加一个新案例。
“危中有机”是哪吒汽车演绎这场咸鱼翻身剧情的关键词。但窗口期不足12个月。
其实说一千道一万,不管国内市场还是海外市场,只要哪吒汽车能够在今年年底前,月销量能够回暖到1.2万辆,什么投资人,什么政府支持,什么海外资本介入等等一切都会聚拢回归。
没有办法,新能源汽车市场从来不缺少悲情英雄,唯有时间与执行力才能重新改写自己的命格。
毋庸置疑,哪吒汽车真的到了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时间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