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智能车 » 正文

技术竞争未成主流 价格战再度升温

IP属地 北京 编辑:赵云飞 车市红点 时间:2025-04-07 10:05:37

近期比亚迪王朝和海洋网旗下多款非智驾车型都推出了限时一口价,最高降幅达到1.6万。你是会选择价格更低的老款车型,还是标配了“高阶智驾”的新款呢?另外,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上个月奇瑞一边发布智能化战略,一边推出30多款车型的限时一口价政策呢?

似乎2025年的中国车市,原本被寄予厚望的“智驾平权”浪潮尚未完全展开,市场却迅速转向了以“一口价”政策为核心的价格混战。

从比亚迪、奇瑞等自主品牌到大众、丰田、别克等合资车企,纷纷通过大幅降价、金融贴息等手段抢占市场。这种看似矛盾的“技术内卷”与“价格厮杀”并存的局面,折射出的正是行业转型期多重挑战与消费者决策逻辑的复杂性。

当比亚迪把高阶智驾功能下探至10万元以内的时候,其实就已经埋下了价格战的种子。因为市面上的传统燃油车和老款新能源车无法跟进这样的技术普及,唯一的应对策略就是降价,包括比亚迪也在通过 “一口价”政策加速非智驾车型的淘汰。另外,因为2025年以旧换新政策持续推进,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数据显示,前两个月带动新车销售额达1165亿元,这也进一步刺激了车企通过降价争夺政策红利。

当然,价格战带来的也有积极影响,比如推动了智能驾驶从高端市场向大众市场渗透,消费者能以更低成本享受高阶智驾功能。尤其是倒逼了合资品牌向新能源和智能化的转型,广汽丰田铂智3X就是一个典型案例,不到14万就能拥有带激光雷达的合资纯电智驾车,开售1小时订单突破1万台,在合资品牌中已经好久没见到过这种抢购场景了。

尽管“一口价”政策降低了购车门槛,但消费者又并非仅以价格为唯一标准,既要价格低,又要智驾功能强也并非所有车企都能做到。2025年新能源市场将会呈现“头部吃肉、尾部喝汤”格局,头部车企通过规模化效应可以大幅降低车辆成本,同时以规模化数据采集与算法迭代构建壁垒,其他品牌则需通过差异化定位求生,当然更低的价格是前提。

红点观察

当前“一口价”泛滥的本质是行业转型期的阵痛,智驾技术尚未完全成熟,市场亟需通过价格杠杆完成新旧动能转换。然而,若车企仅依赖降价而忽视技术深耕,将难以应对未来以“数据+算力”为核心的竞争生态。对消费者而言,在享受价格红利的同时,更需理性评估产品的全生命周期价值。唯有技术、成本与用户体验的均衡发展,才能让中国车市真正从“价格内卷”迈向“价值引领”的新阶段。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