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道者 | 李 百
两个交易日,小米股价下跌了将近10个点,市值蒸发了1200亿元,雷军的个人身家也缩水了280亿。不过,相对于财富,米粉们是否还会继续信任小米汽车,可能才是雷军眼下最棘手的问题。
一场车祸夺去了3名女大学生的年轻生命,事发两天后,雷军终于站了出来,在声明中强调“不会回避”,并“尽最大努力回应家属和社会关心”,字里行间依然透露出雷军一如既往的真诚和务实。只是,虽然态度还是那么真诚,但毕竟性命攸关,米粉们是否还会一如既往的信任雷军和他的小米汽车,可能就要打个问号了。
过去的小米一直主打“高性价比”,通过优化供应链和技术下放,将高端配置普及到中低价产品中去。去年才上市的小米汽车也不例外,SU7售价在21.59万元到29.99万元之间,SU7 ULtra售价52.99万元,在配置相当的同类新能源车中,小米汽车的性价比优势都显而易见。
这种“物美价廉”的市场定位,让小米尽管造车的历史最短,还是交出了一份足够抢眼的成绩单。2024年3月上市,到年底交付了13.5万辆。到今年3月18日,小米共交付了20万辆。在售价20万元以上纯电车型中可以冲击前三的成绩,让小米汽车把2025年的交付目标,从原定的30万辆增加到了35万辆。
车祸事故发生时,小米决定提高交付目标的时间刚过去11天。在此之前的小米,伴随着一段时间以来雷军在各种场合的频频亮相,小米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高光时刻。从天而降的车祸对如日中天的小米来说,确实犹如晴天霹雳。
从过往的公开视频来看,雷军并没有忽视对用户的安全知识普及,只是相对于用户对小米性能的关注,安全知识被淹没而已。这也导致,事故发生后,外界基本上不再关注小米的各种优越指标,而是更多质疑小米汽车的安全性。
在安全面前,汽车的外观和速度确实不值一提,而这恰恰是年轻的小米汽车短期之内难以改变的事实。有位华人博主亲自驾驶特斯科测试小米事故路段,结果令人意外。
这位华人博主开特斯拉FSD到事故现场,测试的地点尽量与小米发生事故的路段保持一致。特斯拉和小米汽车有一项指标是一样的,在智能驾驶上都采用纯视觉方案。他第一次采用正常速度行驶,临近施工区,特斯拉识别后便自动减速,减到50公里时,稳定通过。华人博主接着把时速提高到110公里,在变道、拐弯道、逆行道,限速只有40公里的情况下,依然丝滑无感地通过了整个路段。
测试证明,智能驾驶除了离不开算法和芯片,还离不开数据。特斯拉的纯视觉方案,背后是10亿公里级别的真实路况数据,他踩着无数的事故不断优化,才让特斯拉得以丝滑避障。相比之下,上市才一年的小米能够提供用于训练的路况数据还相当有限,这必然影响了小米智驾的训练效果。
就此而言,小米汽车不是硬件存在安全问题,而是智驾路训的经验不足,从而导致了小米智驾在遭遇路障时无法识别。当然,车门锁死导致无法逃生是另一个层面的安全性问题了。
到底什么原因酿成了这起事故的发生,目前各方还没有明确的结论。不过,用户是否还会继续信任小米汽车已然成了问题。
小米汽车上市后受到米粉的热烈欢迎,漂亮的外观和比同类车更高的提速性能成为卖点。在没有发生这么大的事故之前,米粉们应该都相信小米汽车是安全的。事故发生以后,在雷军无法证明小米汽车能够做到绝对安全的情况下,米粉们对小米汽车的安全性必然是心存疑虑的。
事故发生两天后雷军真诚地站了出来,但这只是暂时平息了舆论。事故后的小米汽车安全了吗?接下来能否顺利渡过“信任危机”,显然这才是雷军和小米更加头大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