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房地产 » 正文

兵败如山倒!为啥二线豪华品牌,销量完全比不上国产新能源车了?

IP属地 北京 编辑:赵云飞 关于车的那些事 时间:2025-04-05 18:02:10

曾经以品牌溢价和进口光环著称的雷克萨斯、凯迪拉克、沃尔沃等二线豪华品牌,如今销量持续下滑。

而国产新能源品牌如理想、问界、极氪等却势如破竹,甚至在30万以上的高端市场占据主导地位。

这背后,既有消费趋势的转变,也折射出传统豪华品牌在电动化、智能化浪潮中的战略滞后

雷克萨斯为例,其2021年在华销量曾达到22.7万辆的巅峰,但此后连续三年下滑,2024年仅勉强维持18万辆的销量,同比增幅趋近于零。

沃尔沃、林肯等品牌同样表现疲软,2024年沃尔沃在华销量15.6万辆,增速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林肯销量更跌至5万辆,同比下滑超13%。

相比之下,国产新能源品牌在高端市场异军突起:理想汽车2024年10月销量突破5万辆,问界M9以1.6万辆的月销量稳居50万以上豪华车榜首,极氪、腾势等品牌也在快速崛起。

2025年1月,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零售渗透率已攀升至41.5%,而豪华车市场中新能源占比更高达40%。

国产新能源品牌通过智能化、长续航和高性价比,直接冲击了传统豪华品牌的燃油车基本盘。

吉利星愿以2.8万辆的月销量超越特斯拉Model Y,成为纯电车型销冠;小米SU7等新势力车型通过科技属性吸引年轻消费者,进一步挤压二线豪华品牌的市场空间。

传统豪华品牌在燃油车时代的优势——发动机技术、底盘调校——在新能源时代被彻底颠覆。

国产新能源品牌以全域800V高压平台高阶智能驾驶(如华为ADS 2.0)、车联网生态等为核心卖点。

奔驰虽推出支持“无图”L2++智驾的全新CLA纯电车型,但其落地速度和本土化适配远不及问界M9的鸿蒙座舱系统。

年轻消费者(30岁以下占比35%)对科技体验的重视,使得传统豪华品牌的机械优势显得“过时”。

二线豪华品牌在纯电车型布局上严重滞后。同样,以雷克萨斯为例,其首款独资电动车型计划2027年投产,而国产新能源品牌早在2023年已实现400公里以上续航车型的普及。

此外,传统豪华品牌受制于全球供应链体系,难以快速响应中国市场对电池技术、充电效率的需求。

沃尔沃纯电车型销量占比仅为23%,远低于国产新势力的80%以上。

国产新能源车通过“堆料”策略重新定义豪华标准。理想L9以45万元售价提供全车OLED屏幕空气悬架NOA导航辅助驾驶。

而同等价位的雷克萨斯RX仅能提供基础L2级辅助驾驶。消费者逐渐意识到,传统豪华品牌的高溢价并未带来与之匹配的科技体验。

新势力品牌通过直营模式、OTA升级和用户社区构建差异化竞争力。蔚来已建成超3000座换电站,支持3分钟换电;小鹏MONA M03则通过高性价比(515-620km续航,月销1.5万辆)抢占入门市场。

反观二线豪华品牌,经销商网络因盈利压力收缩,服务质量下滑,进一步削弱用户粘性。

二线豪华品牌过度依赖燃油车利润,电动化投入不足。凯迪拉克2024年销量暴跌37.8%,但其纯电车型Lyriq因续航不足、充电效率低未能打开市场。

相比之下,比亚迪通过插混车型实现规模效益,2024年电混车销量达514万辆,成本优势显著。

国产新能源品牌深谙中国消费者需求,而传统豪华品牌的本土化进程缓慢。奔驰、宝马虽在华设立研发中心,但决策权仍集中在总部,导致产品迭代周期长。

奥迪A6L e-tron直至2025年才计划上市,而蔚来ET7早已在智能驾驶领域领先一代。

雷克萨斯宣布在上海独资建厂生产纯电车型,计划2027年投产,并实现80%核心零部件本地采购。

沃尔沃则加大电池研发投入,试图通过自研电驱系统降低成本。然而,这些举措能否在2025年新能源渗透率超66%的市场中挽回颓势,仍需观察。

传统豪华品牌需重新定义“豪华”。宝马iDrive 9.0系统整合中国互联网生态,奔驰推出本土化MBUX交互系统,均是向用户体验靠拢的尝试。

但若无法在智能驾驶、补能效率等核心领域突破,品牌溢价终将被瓦解。

一场不可逆的产业创新!二线豪华品牌的溃败,本质上是燃油车时代逻辑与新能源时代需求的冲突。

国产新能源品牌凭借技术迭代速度、用户思维和供应链优势,正在改写豪华车市场的游戏规则。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