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智能车 » 正文

新势力销量3月狂飙,格局再巨变!

IP属地 北京 编辑:江紫萱 汽车K线 时间:2025-04-05 10:01:02

新势力改变中国汽车市场竞争格局,也让行业变得“轻浮”。生命的代价,能否让人沉下心?

4月1日,一则小米SU7高速失控发生爆燃事故的新闻登上热搜,将小米汽车和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推向风口浪尖。

尽管事故原因尚在调查,却将公众视线再次拉回到电动汽车引以为傲的电池安全和智驾技术是不是可靠,充分暴露公众对跨界造车的品控忧虑,令资本市场重新审视新势力品牌的“高增长”是否存在泡沫。

这甚至让新势力喜人销量和零跑汽车股价大涨近13%的风头都被掩盖;小米集团因小米SU7事故,两天市值蒸发超1200亿港元。

资本市场反应分化、新势力销量继续狂飙的背后,是技术、品控与用户信任的极限挑战。

正如小米汽车以单月交付超2.9万辆的表现稳居新势力第二梯队,却在舆论场遭遇“冰火两重天”,新势力品牌竞争已超越销量数字本身,将是技术、服务与品牌韧性,以及可靠性和安全的全面较量。

第一集团再生巨变

3月统计的“中国主要新势力品牌/企业销量排名”中,零跑汽车以3.71万辆的表现,首次成为“蔚小理零”之中的销量冠军;双品牌运营的蔚来,似乎已愈发跟不上友商的脚步。

截至发稿,华为鸿蒙智行乃至旗下“四界”,均未披露销量数据,有点蹊跷。

相比此前理想汽车、华为鸿蒙智行轮番登顶,中游集团奋力绞杀的新势力竞争格局,如今堪称一场混战。

极氪科技在极氪、领克两品牌的合力下,3月销量突破4万辆,同环比分别增长24.58%和30.18%;一季度累计销售11.4万辆,同比增长21.14%,蝉联单月和累计销量榜首,凸显大厂新势力的深厚积淀。

在吉利汽车集团战略整合的推动下,极氪与领克的协同效应正进一步放大。领克900即将于4月底正式上市,极氪007GT和极氪9X也是箭在弦上,极氪科技第二季度或将再迎一波销量上涨周期。

紧随其后的零跑汽车,3月交付3.71万辆,同比增长154.65%,环比增长46.7%;一季度交付8.76万辆,同比大增162.05%。

曾经“蔚小理零”中,最默默无闻、最不为人所关注的零跑汽车,可谓把“闷声发大财”演绎到极致。凭借全域自研带来的成本优势,将产品打造为市场中的“性价比之王”。

此番领跑初代造车新势力,直接推动零跑汽车股价突破57港元/股,创历史新高。

「零跑汽车股价走势K线图」

随着零跑汽车2024年四季度净利润转正,成为继理想汽车之后第二家实现单季度盈利的中国造车新势力,愈发健康的财务状况正支撑资本市场对其长期估值。

以微弱劣势落后于零跑的理想汽车,3月交付3.67万辆,月交付量正逐步回升;一季度共交付9.29万辆,历史累计交付已超122万辆。

不过,理想汽车的纯电转型压力依然不小。高盛在最新的研报中表示,在理想i8、i6新纯电动汽车推出之前,理想汽车在2025年上半年将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需要捍卫其市场份额。

这家著名投行预计,两款纯电新品将跻身各自细分市场中的畅销车型行列。

小米汽车搅动中游集团

近期势头正盛的小鹏汽车,3月表现依旧不俗,单月交付3.32万辆,同比大涨267.88%,仅以不足900辆的差距落后于埃安,位居榜单第5。

不过,小鹏汽车一季度实现榜单最大同比涨幅,达到330.81%,累计交付超9.4万辆,仅次于极氪科技。若以单品牌交付量计算,小鹏汽车则为一季度新势力品牌销冠。

「小鹏汽车港股股价走势K线图」

如此成绩,也难怪小鹏汽车在4月1日8:30就率先发布销量数据,直接引得当天小鹏汽车港股上涨5.58%,报收82.9港元/股。

随后开盘的美股,上涨1.16%,收于20.96美元/股。

但小鹏汽车面临的问题是售价相对较低的MONA M03销量占比较高,致使毛利率承压,这或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小鹏汽车股价进一步上行空间。

小米汽车3月交付量逼近3万辆,一季度累计销量或已突破7万辆大关。原本小米汽车正在按照自己的节奏,逐步提升产能,向着全年交付35万辆目标挺进。

但一切的努力恐怕都要因发生在安徽高速上的交通事故打乱。

自从小米SU7 Utlra开启交付之后,因其动力过于强劲,引发多起交通事故,网络中已非议四起。

此次SU7严重撞击后车辆爆燃的情况,更让雷军和他的小米汽车团队承受着巨大压力。

不论最终的事故调查结果如何,也不论小米汽车是否要在其中承担相应责任,单就汽车行业内普遍存在过度夸大智驾技术,令不明所以的消费者“迷信智驾”的现状,车企难辞其咎。

三条年轻生命,是否能吹散整个中国汽车行业过度营销、虚假宣传之风?

车企抢夺用户要有前提,就是要交给用户技术过硬的产品,而非试验品。消费者享受到的应该是与车款相匹配的品质与服务,而非成为倒贴钱的智驾测试员。

「小米集团股价走势K线图」

事故发酵后,小米集团股价连续两日下跌,截至4月3日收盘,报收45.9港元/股。

蔚来已沦为末流

至于蔚来,3月交付1.5万辆,同环比增长26.74%和14%,季度累计交付4.21万辆,同比增长40%。看似表现尚可,实则已沦落到与阿维塔、岚图汽车为伍的境地,与零跑、理想、小鹏、小米已不在同一水平。

「蔚来公众号」

其中,蔚来品牌仍为销售主力,单月交付环比增长11.77%,勉强突破1万辆,但同比下降13.88%;季度累计销量也下滑9.12%,为2.73万辆。

第二品牌乐道的情况仍不容乐观,3月仅交付4820辆,一季度累计交付1.48万辆。也正因销量长时间难有起色,乐道汽车总裁艾铁成黯然“下课”,由蔚来能源业务负责人沈斐接任。

换帅能否令乐道脱胎换骨,尚需时间检验。可以肯定的是,李斌想短期内依靠乐道扭转蔚来公司局面的希望,几乎破灭。

将冲销量的任务交给售价80万元的ET9显然不切实际,那么接下来,李斌手中就只剩下萤火虫这张牌可打,只是“一只小小的萤火虫”,又能掀起多大的风浪呢?

Views of AutosKline:

造车新势力的市场竞争,也是资本意志的投射。

零跑异军突起、小米争议不断、蔚来自我挣扎,折射出新势力赛道从“烧钱换增长”到“盈利定生死”的残酷转型。

加上传统车企从资本、技术、服务等多个维度开始反攻,更令新势力倍感压力。

造成新势力任何风吹草动,都会使逐利的资本市场警觉。之所以如此,皆因新势力太过“年轻”,它们还需用时间、用足够可靠的产品扎根市场与用户,才能获得消费者、投资者的充分信任。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