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智能车 » 正文

技术不够,容量来凑,大电池增程是否就是版本答案?

IP属地 北京 编辑:柳晴雪 车圈老刀 时间:2025-04-03 23:31:48

五年前,我对增程的评价是“传统车企转型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没想到现如今很多传统车企并没有选择增程路线,反而是越来越多的新势力加入了“增程神教”。像是理想、问界、哪吒、零跑,包括今年很可能增加的新成员小鹏。造车新势力更多倾向于增程路线,而比亚迪、吉利、奇瑞、长安、长城这些传统车企基本上都选择了插混。插混和增程到底孰优孰劣?所谓三四百公里纯电续航的大增程是否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这次咱不吹不黑,不偏不倚做一个相对公允的分析。

先简单科普一下,所谓增程,说白话是增加续航里程的意思,车辆全靠电机驱动,发动机相当于一个大号的燃油充电宝,用油发电,增加续航里程。实际上所谓的氢能源汽车也是增程,只不过充电宝使用的燃料换成了氢气而已。

而插混则是插电式混动,可充电可加油,可纯电也可纯油,发动机能直接驱动车轮,也可以使用增程模式给电池充电,同时让电机驱动。也就是说现在市面上在售的插混车都能用增程模式,而增程则无法混动,两者相当于包含关系,插混包含了增程,而增程只是插混众多模式中的一种。

那么增程式是落后的技术吗?相对插混而言,技术门槛的确没那么高,很多小作坊都能给纯电车改装增程器(小作坊并不可靠,有安全隐患)能做插混的肯定能做增程,不过只能做增程的不见得能做插混。

实际上用落后形容增程技术有点不公平,因为市场上还有更为落后的纯燃油车还在大行其道。相对于增程式,我们可能还未意识到,使用了上百年的发动机、变速箱组合才是最该淘汰的落后技术。

就具体使用场景而言,对于有家充桩的用户来说,在市区使用时,两者几乎没区别,都是当纯电车开。如果不方便充电的话,那么插混会有一定优势,比如说比亚迪的秦L,能够做到更低的油耗。而高速路况是两者的分水岭,插混车在高速行驶时,直驱的优势被无限放大,发动机直接把动力输出到车轮,几乎没有能量损耗。而增程式多了一道能量转换的过程,不可避免造成浪费。同时在高速工况下,电机效率也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增程式无法发挥发动机在高速上的优势。

增程相比插混,无论从技术难度,同等硬件条件下的动力、油耗、环保、静谧等方面都完败。不过增程也并非没有可取之处。比如说结构简单,因为发动机并不直驱车轮,所以可以更容易做成后驱,相对于前驱车可玩性更高。同时因为没有传动机构,空间上也更灵活,往往能够塞下更大的电池,拥有更高的纯电续航。

目前很多车企采用了大电池+小增程的方案,纯电续航动辄三百多公里,甚至四百公里的增程式也要出来了。而增程器则基本上都选择了1.5T的小发动机,问界M9如是,理想L9如是,阿维塔11如是,包括东风猛士917和尊界都是如此。其实在这个价位上,无需探讨够不够用的问题,豪车的产品逻辑是冗余,甚至是浪费。从这一点上又暴露出增程的一个问题弱点,门槛这么低的技术能否支撑起高端人设?仅仅靠宣传够吗?

当然,从实用角度来说,大电池+小排量增程器的动力组合是可行的,大电池决定了车辆很难亏电,可以掩盖增程器排量小的弱点。而相对于纯电车型而言,也确实解决了续航焦虑问题。不过这个组合并非是版本答案,以前总说插混只是过渡产品,现在过渡时期眼看就要结束了。比亚迪已经推出了兆瓦闪充技术,实现了油电同速。当兆瓦闪充桩实现普及的时候,这种增程式车型就显得很鸡肋了。

所以,现在探讨插混和增程两种技术路线已经没有太大意义了,在兆瓦闪充面前,都只是菜鸡互啄而已。技术是在不断向前发展的,不思进取,无论哪种路线,都将变成落后的技术。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