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制造业领域,许多看似坚不可摧的壁垒,常常被新技术轻而易举的迅速攻破。
当年的诺基亚在功能机时代风头无两,依靠成熟做工与可靠质量,牢牢把持着手机业的头号交椅,然而智能机登场,用更智能更友好的交互体验,打破了诺基亚引以为豪的键盘、续航、通话质量等一系列优势,从另一种维度,轻松打败了它。
现在的汽车行业,同样的故事似乎又要重新开始上演。
汽车诞生至今已过百年,作为集制造业各项能力之大成的工业桂冠,从诞生之初到现在,能够自主生产汽车的地区也只集中在欧洲、北美、东亚三地,其中大量重要关键技术,更是长期被美日德英法等少量国家掌握。
过去,消费者选购汽车,往往先从发动机、底盘以及变速箱等核心指标开始对比,一众外国车企巨头在这些领域耕耘百年,积累的技术成果数不胜数,依靠技术优势,这些外国车企长期占据着宣发高地,把持着中高端市场,压得国产品牌不得不以合资形式用市场来换技术。
以大众较为熟知的ABS防抱死技术为例,早些年间ABS技术被博世等少数供应商垄断,价格居高不下,直到2000年,国家将ABS技术列入十五规划重点发展项目,众多国产品牌共同发力,才成功获得突破。然而西方供应商只需下调价格,就能凭借技术优势迅速断送国产ABS市场,自主研发之艰难可见一斑。
直到电车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
虽然都是四个轮子载人跑,但电车的结构与燃油车迥然不同,电动车完全不需要发动机和变速箱,一台电机,一个大电池,一套电控系统,就能取代传统燃油车的动力总成。包括燃油车上的差速器、底盘架构、电控单元以及动态管控系统等一系列核心组件,电车都统统可以绕过或者用其他方案替代,并且这样做不但不会降低汽车性能,相反因为动力系统简化,汽车性能反而有了更大幅度的提升。
如此一来,我们与外国车企巨头之间的技术鸿沟大大缩减,大家都需要在新的领域重新开始竞争,我们凭借完善的供应链与丰富的工程师储备,一路高歌猛进,这才有了如今登顶全球成为最大汽车制造国与出口国的成绩
更令传统车企尴尬的是,过去的种种优势,在新时代已经隐隐成为了负担。传统车企耗费资金人力打造的发动机、变速箱等供应链体系,在电动车时代已经无法全力发挥作用,但工厂运行成本却不会下降,曾经用来阻挡对手的壁垒,如今更像是难以承受的负担。
细数历史,人类科技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新技术取代旧技术的故事仍在不断上演,从功能机与智能机,从胶卷相机与数码相机,从燃油车与电动车,单纯想要依赖旧技术一直保持领先根本就是白日做梦,唯有变化,才是不变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