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提了辆新车,车漆在太阳下照得我眼都快瞎了,就像新婚妻子那种闪闪发光让人爱不释手的感觉。
但别高兴太早,提完车可不是万事大吉,一大堆汽车用品在跟你招手呢。
问题来了,到底哪些是真正必须买的?哪些纯属花冤枉钱?
我这十几年跑车的经历告诉我,大部分汽车用品其实都是智商税。
尤其是4S店那些所谓"超值大礼包",不是质量差就是价格离谱。
我有一次在4S店被推销了个所谓"原厂"脚垫,回家一查,某宝上同款三分之一价格,当时气得我差点把方向盘给掰了。
1安全必备,这钱必须花
先说安全装备,这是绝对不能省的。行车记录仪是新车第一优先级配置,不是为了拍风景,是为了防碰瓷保权益。
市面上几百到几千的都有,我建议选择清晰度至少1080P以上、具备停车监控功能的双路记录仪。
曾经在深圳我停车场一晚上,第二天发现前保险杠被刮,多亏记录仪抓到了肇事车辆,不然就只能自认倒霉了。
灭火器是很多人忽视但异常重要的小物件。
别以为车子自燃是小概率事件,我来告诉你,它就发生在我一个老铁身上。
那天他在高速上,突然发动机舱冒烟,因为有灭火器,第一时间控制住了,救了一辆三十多万的车。
只要99块钱,救你一整车,这买卖不做你亏大了。
安全锤也是命悬一线的救命物件。
记住,买那种带切割安全带功能的,万一落水或翻车,车门可能打不开,这时候破窗逃生就看它了。
我自己把它放在中控台旁边,确保随手可及。
2实用装备,解决痛点
脚垫是必不可少的,但别被营销忽悠了。
什么"专车专用"、"环保材质",都是忽悠人的噱头。
TPE材质的全包围脚垫性价比最高,防水耐脏还容易清洗。
记住,一分钱一分货,那种几十块钱的丝圈脚垫用不了几个月就卷边变形了,我当年就栽过这个坑。
手机支架就选气囊吸盘式或者重力感应的,稳得很。
我用过那种夹在出风口的,夏天开空调直接把手机烤得烫手,冬天跟冰块似的,充电还特慢,真特么反人类设计。
说到充电,车载充电器和数据线必须买好点的,我之前用过三块钱包邮的快充线,充着充着突然冒烟,吓得我魂飞魄散。
为了爱车安全,这些电器产品千万别贪便宜。
3内饰提升,个人舒适
新车内饰散发的刺鼻塑料味道,实际上含有大量甲醛等有害物质。
我以前认为放几包活性炭就能解决问题,结果半个月过去,车里味道丝毫未减。
后来我用了竹炭包配合光触媒,外加勤通风,这才慢慢好转。
对新车除味最有效的其实是时间和通风,别指望什么神器立竿见影。
后备箱垫强烈推荐入手,尤其是经常需要装东西的朋友。
我有次后备箱放了瓶没拧紧的酱油,结果洒了,那味道酸爽得我整整找了三家洗车店才彻底去除。
自从用了TPE材质的后备箱垫,再也不担心这问题了。
4技术解析:到底需要什么级别的配置?
很多人买行车记录仪时盲目追求4K高清、ADAS预警等功能,实际效果却差强人意。
关键不在于分辨率有多高,而在于芯片的处理能力和镜头的光圈大小。
我测试过多款产品,发现索尼IMX335传感器配F1.8光圈的1080P记录仪,表现比某些4K产品还要好,尤其是夜间成像质量。
同样,汽车空气净化器也存在一样的问题。
市面上宣称能去除PM2.5、甲醛的产品如山似海,但实测能达到宣传效果的寥寥无几。
HEPA滤网+活性炭组合是目前最实用的配置,价格在300-500元之间就够用了,千元以上的智能净化器多是噱头。
5实测体验:我最后悔和最满意的购买
我最后悔的就是某次在4S店花1200买的行车记录仪,回家发现淘宝同款只要399。
4S店的汽车用品普遍比市场价高出50%-200%,记住这个数字,下次再也不会被坑了。
最满意的是一个功能性改装—升级LED大灯。
原车卤素灯简直是照明灾难,夜间高速行驶视线模糊。
升级后,视野提升了3倍不止,夜间行车安全感大幅提升。
但这里要提醒,大灯不是越亮越好,要选择正规品牌,否则光型不对,反而会对向对面车道。
6实用建议
1、买前多看,下手要稳:任何汽车用品,上某宝先搜索一下,看看评价和真实使用反馈。
2、优先级排序:安全类 > 功能实用类 > 美观舒适类,按这个顺序逐步添置。
3、学会拒绝:4S店推销的东西,八成都可以拒绝。什么"底盘装甲"、"纳米镀晶"之类的,大多是智商税。
4、季节性购买:像是遮阳挡这类产品,冬天不需要可以不急着买,夏天再入手也不迟。
总之,新车配置汽车用品遵循一个原则:真正解决痛点的才值得买。
那些看起来很酷但实际用不到的东西,少买为妙。
毕竟,钱包不是无底洞,能给爱车加点实用的东西,比面子工程强多了。
你的新车,你做主,别让销售忽悠了你的钱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