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很长时间,众多家电经销商利用“物流差、信息差”等因素,通过卖产品“赚差价”的经营模式,已经走向尾声。当越来越多家电企业,推动“全渠道融合下同款、同价、同促”落地,还要继续靠“赚差价”生存,对于经销商来说“太难了”。
常伟 撰写
目前,主管美的家用空调业务的美的集团副总裁赵磊,悄然出圈。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除了回应“美的拒绝表演式工作,坚持反内卷”等热门话题,还透露了美的集团旗下家电业务正在探索一条全新的业务模式变革。核心就是直达用户的DTC经营手段和体系落地。
谈及具体细节,赵磊还透露两个重要信息:一是,今年以来,空调事业部就已经率先探索基于“全渠道融合”下的线上线下产品全面打通,采取“同款、同价、同促”,市场效果不错。二是,不只是美的空调品类,接下来美的其他家电品类也会快速跟进,都要推动更多产品的“同款、同价、同促”,目标就是缩短交易流程、降低营销成本,提高企业面向用户的影响力。
这个信息,对于线下市场上的众多渠道经销商来说,又意味着什么?一,终端零售商家,面对用户销售时,没有自主定价权,要抢夺用户订单,不能降价促销也不能加价营销,只能靠自己的服务、口碑和信誉等,去赢得用户;二是,终端零售商家,过去习惯了几十年的“赚差价”经营模式,即使没有美的DTC直面用户变革,也会面临拼低价内卷竞争带来的利润下跌甚至亏损。
所以,对于家电经销商来说,不管是企业层面搞DTC直达用户的业务模式变革,还是线上与线下不同渠道的市场抢拼低价,都无法掩盖一个事实:过去“赚差价”的盈利模式转不动了,很多经销商的经营利润一路下行,甚至还出现了亏损等局面。这就意味着,众多的终端零售商,无论是经营线上的网店,还是线下的实体店,或者是达人带货、社群运营等,都需要通过“运营用户、服务用户”赚取产品差价之外的更多模式利润了。
目前不只是美的集团,获悉,包括海尔智家过去2年也在海外市场推动DTC模式变革,更好地贴近用户通过产品、品牌和技术等手段去影响用户,建立用户体验和认知。同时,在国内市场海尔智家也一直通过数字化工具和零售化赋能,推动自有渠道海尔专卖店经营转型,核心就是全员零售化落地。目前,包括海尔智家一系列产品线高管的出圈,打造IP,这也被认为是直接面向用户,赋能终端市场的引流获客和多方式卖货。
当然这种直达用户的业务模式变革,还在探索之中。现实的尴尬在于,对于众多家电企业来说,目前还没有办法解决线上与线下渠道的经营成本差。一边是,多年以来,很多家电企业线下渠道链路过长,货从工厂到用户家中,往往需要3、5个环节。以线上的商品出货价格,很难覆盖线下渠道商家的成本。只有解决了线上与线下渠道的经营成本无限接近,才能推动“同款、同价与同促”。
另一边是,虽然家电零售渠道在最近几年经历多轮洗牌,但卖家电的商家和个人却是“不减反增”。为了抢夺订单和用户,面对相似的产品、性能和体验,众多商家在一线市场拼的是价格,而不是服务用户的能力。 所以如何推动各个渠道商家真正建立并具备经营用户的能力和意识,不只是依靠卖产品,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去赚取更多的利润,相关的商业模式探索还需要时间和试错。
当前,支撑美的家电业务DTC变革落地,在看来,主要有两个支撑。一方面,早在多年前,美的就通过美云销APP,逐步实现了对线下所有乡镇零售门店的直接合作,逐步优化了代理商、分销商,以及运营商,直接变成了零售服务商,缩短线下渠道与线上渠道的经营成本差;另一方面,基于集团数字化的全价值链运营提质增效,不断优化工厂内部到市场外部的运营成本,以及线上线下终端网点经营用户的零售能力提升,仓储、物流和服务等平台化实力由工厂解决了。简单来说,就是改造传统的家电经销商能力和价值链,从而努力去提升并创造用户的价值。
今年以来,市场上众多家电经销商,遭遇了生意的困顿和经营的挑战。一是,找不到用户,货卖给谁?二是,价格没优势,商家的进货价都高于电商零售价,怎么卖?三是,不能谈能力建设和模式创新,很多乡镇商家就是混日子、等机会、熬时间,完全不想去改变。
这种局面,也将倒逼更多的渠道商家们,不能活在过去的成功经验和经营模式之中,更不能守着老思路和老传统去赢得年轻人信任,必须要紧跟时代的步伐,紧盯头部企业的探索与创新,找到适合自己经营用户、服务用户的手段。这也将成为今后两三年中国家电零售市场最大的看点和变局。
声明: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一律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