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房地产 » 正文

这是一个关于“房子”的关键信号

IP属地 北京 编辑:顾雨柔 牛弹琴 时间:2025-04-03 09:00:10

房子,房子!

它是最大的财富,也是最大的软肋,任何一点有关房子的风吹草动,都是热点。

偏偏这两年,有关房子的消息特别多。

这些消息背后,有一条清晰脉络:不管是买还是租,房子正回归“住”的本质,而且“住有好房”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这其实对整个中国房地产和住房租赁行业指明了新的方向,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住房供给必须马上进行一场品质“升维”。

今年,政策端已经明确提出了“好房子”的说法,而行业端,需要有人推动它在这个大棋盘上落子生根。

(一)从两会热词“好房子” 看中国住房变革的大棋局

今年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一连串概念:

要“适应人民群众高品质居住需要”,要“推动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

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的“好房子”,成了2025年春天的第一个热词。

房地产,好大一盘棋,也是很复杂的一个命题,我极少说它,但如今大局已定,围绕“好房子”这个词,我们不妨做一些关键思考。

比如说,想买到好房子还算容易,但“租房市场越来越大,政策之下,谁来为广大的租房人群打造一间好房子?”

你可能想象不到,中国有多少人正在租房?

根据《2025中国城市长租住房市场发展蓝皮书》(下文简称《蓝皮书》)统计,当下,全国租房人口已近2.6亿,一线城市近50%人口通过租房解决居住问题。

而且,今天的租客结构也在发生深刻变化:

“越来越多的群体回归租房市场,长租和改善型需求崛起,多居室整租客源量同比增幅超50%,居住品质成为新常态下的核心诉求。”

跟买房人一样,租房人也需要“好房子”。但跟供给过剩的买房市场不一样,租房市场仍然存在着很大的错配问题。

(二)供需错配下的租房市场 亟待提质增效

租房市场有多“魔幻”?

从《蓝皮书》数据来看:一边是渐成规模的“品质租房”需求,一边是亟待提升质量的大存量供给时代。

“多看,多挑,然后把结果交给运气。”“大海捞针”一样的租房体验,是品质房源太少的必然结果,而这背后,关乎租房市场的客观规律。

供给,到底能不能跟上需求?

你可能没太注意过,一方面,中国租房市场个人房源占比高、个人业主占比高构成了供给侧显著的“双高”态势。

这个数字是多少呢?蓝皮书显示:

在我国住房租赁市场中,供应主体90%以上是个人出租。

个人出租更直接,更广泛,但也有不少问题,比如难统一标准、难高效运营、难有效管理。时间久了,这就带来了多种层面的错配。

另一方面,保障性租赁住房正加速筹建,但也面临存量利用、需积极引导和支持多主体参与的问题。

《蓝皮书》显示,当下租房市场中,就存在三个主要错配:

产品方面,供给房源普遍存在设施老化、配置不全、安全隐患等问题,这与租客“品质租房”的需求错配;

服务方面,当下租客越来越多的服务需求,与个人房东难以覆盖的服务现实错配;

运营方面,海量的分散式个人房源缺少专业化、规模化、平台化、机构化的规范运营管理。

(三)为什么机构化长租是“最优解”?

梳理清楚了逻辑,一个关键问题就浮出水面了:

谁能让分散的“蚂蚁雄兵”升级为统一管理的“正规军”,谁就能解开“为2.6亿租房人提供一间好房子”这团乱麻。

清华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吴璟教授有一个发现:

在模式、产品、服务、科技等领域上更领先的长租机构,正以长租房市场新质生产力代表的角色,承担起推动房地产市场消存量提质量、为城市居民打造“好房子”的重要价值。

这里其实提到了一个词:

“机构化长租房”。

这正是国际上其他国家解决租房市场诸多问题的普遍解法之一。

实际上,比起中国人热衷于买房,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主流是租房。这也导致了中外租房市场成熟度的巨大差异:目前,我国住房租赁市场机构化率仅约 10%,而在德国,这个数字是40%,在日本超过80%。

这些成熟的租房市场中,各个“机构”的方法、模式各不相同,但都起到巨大的调节作用,让整个市场趋于稳定、持续、向上。

无独有偶,跟吴璟教授一样,在今年两会上,也有专家肯定了机构化长租房的价值,并提出了进一步提高机构化长租房占比的具体实践建议。

比如,全国政协委员商文江认为:“针对个人房源,建议长租机构对城市用于出租的老旧房屋做改造,同时政府对于改造达到标准的房屋进行补贴,满足民生需求”。

全国人大代表田轩也表示,鼓励保租房运营引入长租机构模式、产品、服务、科技运营能力。由此助推住房租赁市场高效实现消存量、优质量,快速提升城市“好房子”供给、提升城市新市民生活幸福感。

专家们的建议并非无源之水,无根之木。他们的洞察不仅来自外国的成功经验,也来自中国企业的相关尝试。

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也有不少机构在进行相应的探索和尝试——

目前,国内长租机构头部企业自如,管理房源近100万间,为近百万业主、500万次租客提供服务。另据机构数据显示,集中式长租公寓TOP30的企业,累计开业房源量达122.6万间;集中式租赁社区管理规模超过3万间的运营机构,占比达到14%。可见,机构正在成为弥合租房市场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巨大鸿沟,让租客住上好房子,让房东长期受益的推动者之一。

这着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正如很多事一样,行则将至。

至少这个行业里领先的自如是这样想的。

(四)大势已成,但仍需有人落子生根

任何行业都会随趋势自然进化,但想要加速这一进程,往往需要“探索者”带来的突破。

自如或许就是这样一个探索者。

2011年,中国城市化脚步加快,无数青年人带着憧憬走进城市,他们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租房。

自如率先推出长租模式,以产品标准化、服务标准化提升租房体验,完成了行业的破局。

如今,房屋出租行业的第二个“局”出现了。“租有好房”的需求和“各类错配”的供给之间,亟需一个在“机构化租房”这件事上有能力、有信心的探索者来弥合。

破局者,还会是自如吗?

答案或许是肯定的。

一是因为实力,如今的自如是机构长租赛道中当之无愧的第一,管理房源近100万间,业务覆盖全球8个国家和地区。

二是因为经验,过去十余年时间里,自如在分散式机构化长租房、集中式长租公寓、集中式租赁社区等多种类型房源中全面布局,打造了成熟的服务模式。

三是因为专注,其实早在2011年,自如就洞察到了“有的住”向“住得好”转变的行业大势,并提出了“一稳四好”的运营策略,顺着趋势进行产品、服务和运营的全方位变革。

从租房市场“品质无标准”到大师设计、深呼吸、1800承诺,让行业品质整体螺旋上升;用智能锁管理房源、AI算法匹配需求,将行业推向科技服务赋能运营;从租房延展至家装、二手房买卖,打造“住”的全生命周期服务,让“好房子”落到实处……可以说,正是自如租房这样的探索者,推动中国租房行业一点点进化。

这让自如成为了机构化这条路上走的最稳、最远的那一个。

如今,好房子已经是全民居住新关键词,以机构化为抓手,也已经是住房租赁消存量、优质量、稳发展的确定选择,那么,这个大棋盘上,推动棋子落地生根的角色,也就很关键了。

住房,关乎我们每个人的幸福生活,也是很多人现在最大的痛点。

期待自如,让我们的生活更自如。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