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搜狐汽车 ·
作者 | 胡文静
“华为紧密合作的车企会在一两年内率先走向盈利,并且会成为中国盈利最好的车企之一。”
随着赛力斯2024年的扭亏为盈,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余承东在2023年给出的这句承诺得以兑现。
3月31日晚,赛力斯(601127.SH)发布2024年年报: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451.76亿元,同比增长305.0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达59.46亿元,成为继特斯拉、比亚迪、理想之后全球第四家盈利的新能源车企。
从合作前三年累计亏损超80亿元,到第四年大幅扭亏为盈,2024年,是赛力斯绑定华为、合作造车终于迎来丰收的一年。
大赚的业绩背后,离不开问界品牌的热销,尤其是问界M9的成功。
不过,这一阶段性成功,难以让赛力斯躺平在问界创造的功劳簿上。四季度,赛力斯连续三个月销量环比下降,导致单季度营收、归母净利润双双环比下滑。今年1、2月,赛力斯更是遭遇销量同比暴跌。尽管这当中有产品迭代的因素影响,但作为赛力斯销量和利润支柱的问界,面临的内外部压力可见一斑:
在与华为合作的车企内部,随着鸿蒙智行“五界”成形,加上HI 模式“朋友圈”快速扩容并升级为“HI PLUS”模式,赛力斯的光环正在被削弱;在外部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问界也需要在升级的智驾竞赛中继续突围。
2025年,赛力斯仍需加速奔跑,再一次证明自己。
靠问界业绩翻身
毛利率超比亚迪
2021年,赛力斯与华为开始合作造车,当年12月推出AITO问界品牌。2021-2023年,赛力斯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8.24亿、-38.32亿和-24.50亿,累计亏损超81亿元。
从合作前三年的巨亏,到2024年大赚近60亿元,赛力斯2024年扭亏为盈的财务业绩背后,离不开问界品牌的热销。
具体到车型来看,问界新M7尤其是问界M9是销量和利润的两大增长引擎,也是问界品牌得以触底反弹的关键所在。
2023年9月,问界新M7通过降价增配,叠加华为Mate 60手机引爆的流量,上市两个半月内斩获10万订单,将彼时处在销量低谷的问界品牌带离了危险区,按余承东的话形容,“起死回生”;当年12月问界M9上市,这款售价高达46.98万-56.98万元的车型,成为问界迄今最成功的一款产品。
这两款车型带动2024年问界销量实现爆发。乘联会数据显示,问界全年销量38.91万辆,同比增长275.80%。其中,问界M9、问界新M7两款车型分别销售了15.62万辆、19.36万辆,占问界去年全年销量的近九成。
2024年,整个问界品牌为赛力斯新能源车贡献了超91%的销量。相比之下,赛力斯2023年3月推出的新能源车品牌蓝电,2024年全年销量3.41万辆,对赛力斯销量的贡献还非常有限。
问界的车卖得更多,也更贵了。在问界新M7尤其是问界M9的支撑下,2024年问界品牌全年成交均价达40.2万元。
体现在赛力斯的财报数据上,2024年公司营收翻三番、大幅扭亏为盈,毛利率也一骑绝尘。
2024年,赛力斯全年毛利率高达26.15%,超过了主机厂中毛利率水平处于前列的特斯拉(17.9%)、长城(19.51%)、理想(20.5%)、比亚迪(19.44%)。即使只对比比亚迪毛利率更高的汽车业务,赛力斯在毛利率上也保持了3.84个百分点的领先。
分季度来看,随着售价更高的M9在销量中占比提升,赛力斯毛利率在四季度甚至来到了28.70%,创下历史新高。
不过,尽管毛利率比比亚迪更高,但从净利润率来看,赛力斯2024年仅3.27%,不敌比亚迪的5.35%。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赛力斯销售费用的快速增长。
2024年,赛力斯销售费用191.84亿元,同比增长251.03%,销售费用率(销售费用占营收比重)为13.21%,远高于比亚迪的3.1%。
赛力斯在年报中解释称,销售费用变动主要由于新能源汽车业务量增长,广宣费和销售服务费增加。
销售服务费即赛力斯需要支付给华为的服务费。根据明细,2024年,赛力斯“广宣、形象店建设及服务费”高达181.12亿元。
内外竞争压力加剧,四季度业绩增速放缓
2025年,问界需继续突围
尽管2024年整体交出了一份高分成绩单,但分季度来看,赛力斯的四季度业绩没能维持前三季度的增长。
去年一至三季度,赛力斯销量、营收、归母净利润逐季上升,但进入四季度之后,10月至12月,赛力斯销量持续环比下滑。体现在财报数据上,赛力斯四季度营收385.49亿元,环比下降7.29%;归母净利润又加上由于年底计提的一次性费用影响,环比下降了20.93%至19.08亿元。
今年来,赛力斯销量更是遭遇“开门黑”。根据产销快报,2月赛力斯销量2.12万辆,同比下降39.43%;1-2月累计销量出现42.88%的同比降幅,与整个新能源车大盘52%增幅形成鲜明对比。
虽然这其中有产品迭代的因素影响,但去年10月以来连续5个月的销量下降,也反映出赛力斯面临的内外部竞争变得愈加激烈。2025年,赛力斯还无法松懈。
在内部,一是从鸿蒙智行“独子”到五分之一,问界的稀缺性正在被稀释。“五界”的成形,也加剧了鸿蒙智行内部营销、渠道等方面资源的紧张度,并使得内部如何避免相互间产品内耗成为一大值得关注的问题。
二是HI模式不仅扩容到了东风日产这类合资车企,还加深了合作程度,长安阿维塔、深蓝,东风和广汽等都将合作升级到更深入的“HI PLUS”模式,进一步提升“含华量”。此外,比亚迪旗下方程豹品牌,包括广汽本田、宝马等都宣布在自家产品上搭载华为的智能化产品。
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当越来越多品牌在宣传中比拼“含华量”,当华为的智能化产品成为“基础设施”,华为的赋能效应、赛力斯建立起的智能化优势,或许将被削弱。
从外部市场环境来看,竞争烈度加剧,价格战继续厮杀,瞄准在问界所在中型到大型SUV市场的新车攻势不断,小米YU7、理想i8、腾势N9、领克900、极氪9X、深蓝S09等重磅新车都在今年上市。并且,随着智驾成为新一轮竞争焦点,比亚迪、吉利、奇瑞等车企宣布跻身智驾“第一梯队”,这一定程度上将冲击问界的智驾标签。
内外部巨大的压力之下,赛力斯在今年年初还提出了更宏大的目标:三年内,赛力斯新能源汽车要实现百万量级的销量目标。
这意味着,当家的问界需要迈上新的销量台阶。从目前的产品来看,问界M9需要更进一步,在原本天花板不高的50万元以上豪华SUV市场中,继续寻找增量;从巅峰期月销近3万辆、滑落至今年2月0.64万辆的M7,也需要重新激活销量。
问界已经开始加速出牌节奏,提前焕新产品:3月20日,问界新M5 Ultra、2025款问界M9上市,据报道,较原计划提前近一个季度;M7的中期改款上市时间,据称也将从今年底提前至暑期。
除了焕新,问界还将推出全新车型问界M8,填补M9和M7之间35万-45万元价格带的空白,这款新车预计将在4月上海车展期间上市。
从目前的数据来看,问界稳住了局面:M9上市72小时大定突破2.1万辆;M8预售21天小订达8万辆,已经有爆款之势。
不过,还需持续观察新车上市后常态化的销量数据。2025年,将是赛力斯能否实现业绩持续上扬的关键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