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智能车 » 正文

中国汽车出口区域独特-燃油车发展潜力较大

IP属地 北京 编辑:杨凌霄 崔东树 时间:2025-04-03 01:00:52

注:本分析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如有异议,请留言。

中国汽车产品的国内需求与海外需求错配,政策引导和产品规划的国际洞察少:整车企业的产品组合规划缺少全球视角,产品导入或与各区域需求错配,且针对区域市场的产品定制化能力不足。例如我们的消费面向高端过多,小微型乘用车少,国内私车普及水平差,出口缺乏合适的产品。尤其是A00和A0级乘用车的燃油车严重萎缩,也缺乏小微型的电动车,导致中国的土豪车在海外适应性不足。因此要推动油电同强,稳定国内燃油车需求,推动小型车走向世界。

1.中国商品出口的发达国家占比较高

从结构看中国对发达国家出口占比很高,尤其是经东南亚转口发达国家的表现出色,形成对欧美的巨大的出口贸易顺差。尤其是对美国和欧盟的贸易顺差巨大。

2.汽车与其它商品的出口额对比

汽车出口跟其它商品出口有巨大的差异。中国汽车出口由于前期是以合资企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尤其乘用车等合资企业的产品特征特别明显,所以在出口区域上有所约束,无法对发达国家出口,欧美、日韩等这些发达国家在中国的合资企业是无法实现产品返销的。所以在历史上来看,中国汽车出口与其它中国商品出口形成了巨大反差,尤其跟摩托车等这些对比反差大。中国摩托车对美、加的出口达到了15%的比例,对欧盟出口也达到较高的比例。而总体来看,中国出口对美、加、日、韩的出口比例都是相对较低的。而中国的其它商品对这些发达国家出口表现就相对比较多。

尤其是中国汽车零部件跟汽车整车出口形成巨大反差,中国对美、加汽车零部件出口占到总出口的21.2%,而整车只占到我们汽车出口的6%的比例。对日韩,我们的零部件出口也达到10.7%,而整车出口只有2.2%。由于考虑到对日韩欧美的整车出口的单价比较高,实际上从价格对比来看,我们的占比实际上比数量占比要高得多,因此实际上中国汽车出口主要还是面对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对美国、加拿大和欧盟、日、韩等这些出口占比都是比较小的,因此,如果出现贸易摩擦争端,对中国汽车的影响应该远小于汽车零部件,也远小于摩托车等这类产品的出口。

像拖拉机等这些产品,我们对欧美日韩基本就出口量是极其微乎其微的,因为拖拉机跟坦克实际上是相类似的战略产品,在前期很多企业的拖拉机坦克是一体化生产的概念,而现在来看,拖拉机、坦克与汽车等,中国对发达国家出口都是比较小的。但是像自行车、摩托车,还有像我们其它汽车零部件这些市场化充分的民用产品,中国对欧美日韩的出口都表现比较优秀,汽车在这块是短板,但也是我们短期防风险能力的具体体现。

3.近期中国燃油车出口贡献巨大

2024年中国汽车实现出口641万台,出口增速23%。2024年全年新能源汽车累计出口量201万台,同比增长12%。2024年全年中国常规燃油车型出口440万台,增26%,其中2024年全年中国纯电动车型出口170万台,增6%。2024年全年中国新能源插混车型出口32万台,增128%。

4.燃油车自主品牌表现优秀-要保护国内燃油车销量规模

中国自主燃油车企业出口表现优秀,奇瑞、长城、吉利等车企海外销量表现很好。

如果国内燃油车市场过快萎缩,未来的出口燃油车也面临巨大的产品技术提升问题。我们的燃油车产量萎缩,产业链萎缩,技术进步也会减缓,这样就丢掉巨大的出口市场,因此要稳定燃油车的国内基盘。

5.建议推动“油电同强” 的举措

中国汽车产品的国内需求与海外需求错配,政策引导和产品规划的国际洞察少:整体产品组合规划缺少全球视角,产品导入或与各区域需求错配,且针对区域市场的产品定制化能力不足。例如我们的消费面向高端过多,小微型乘用车少,国内私车普及水平差,出口缺乏合适的产品。尤其是A00和A0级乘用车的燃油车严重萎缩,也缺乏小微型的电动车,导致中国的土豪车在海外适应性不足。

国内新能源车的高速发展,市场渗透率突破50%,这是车企技术突破与国家政策支持的共同结果。由于新能源车的税收体系没有建立,未来将面临巨大的税收建设压力。类似俄罗斯的汽车报废税等,新能源车的报废税肯定应该更高。很多消费者没有新能源车的税收概念,未来新能源车的诸多税收都会建立的,如果我们不建立,国外也会逐步建立新能源车的税收体系的。

在2025年新能源车已经是乘用车主力的背景下,为了实现出口可持续增长,需要推动油电同强。

A、税费公平化:逐步调整税费政策,减少燃油车和新能源车之间的税费差异。例如,可以适当降低燃油车的购置税、车船税等,或者对新能源车的税费优惠进行合理调整,使其在市场竞争中更加公平。也可考虑根据车辆的能耗、排放等实际情况制定税费标准,而不是单纯以燃油车或新能源车来划分。

B、取消燃油车不合理限制:在交通管理方面,取消对燃油车的不合理限行、限购政策。燃油车交了巨额使用道路的税收,反而被约束部分时段不许上路,这是对燃油车巨大的歧视。道路拥堵可以根据城市的交通实际情况,采用更科学的交通管理手段,如智能交通系统等来缓解交通压力,而不是通过限制燃油车来达到目的。尤其是近期很多城市拥堵已经明显改善,城市人口也出现萎缩。

C、统一环保和积分管控标准:制定统一的环保标准,对燃油车和新能源车一视同仁。在加强对燃油车环保监管的同时,也要关注新能源车在电池回收、生产过程中的环境影响等问题,确保两者在环保方面都能达到相应的标准。燃油车的技术管控措施过于严苛,新能源车的积分管控漏洞太大,这些都应该有效的改善。

D、加大燃油车技术鼓励

燃油车技术升级:加大对燃油车技术研发的投入,推动燃油车的节能减排技术发展,提高燃油效率,降低尾气排放。鼓励车企研发更先进的发动机技术、混合动力技术等,使燃油车在性能和环保方面都能有更好的表现。

E、消费者教育:加强对消费者的教育,提高消费者对燃油车和新能源车的认识,让消费者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和使用场景,理性选择购买燃油车或新能源车。通过宣传和推广,消除消费者对新能源车的误解和担忧,同时也让消费者了解燃油车的技术进步和优势。

F、完善市场机制:建立健全汽车市场的竞争机制,加强市场监管,防止不正当竞争行为。确保燃油车和新能源车在市场上能够公平竞争,企业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优势,自主选择发展燃油车或新能源车技术路线。

附:近日信息合集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