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交易没有成功,立于舆论风口浪尖的长和集团居然又传出了准备跑路的消息。虽然李嘉诚对此矢口否认,但股价的变化还是证明了公众的看法。
当下,长和集团主要经营着基建、港口、零售、电讯等方面的业务,2024年时电讯业务甚至为企业带来了19%的营业额,因此电讯业务就是长和盈利贡献值最高的核心业务之一。
按理说长和集团当下面临的困难再怎么高,他们都不该选择动电讯业务,可就在前些时间,相关媒体便一直在报道他们可能要拆分全球电信资产及业务的新闻。
而如果这则消息属实,其实完全可以视为李嘉诚正在为长和集团谋求退路。
毕竟这部分业务的资产估值大概在1000亿-1500亿左右,如果真的最终在英国上市,李嘉诚很可能是在所有人眼皮子底下玩了一出断尾求生。
不过李嘉诚其实很难轻易的把这部分业务转移出去,大型集团是藏不住小动作的,而当下随着消息的传出,该集团已经在股市当中迎来了大震荡。
3月31日港股开盘时,长和股价便应声下跌了很多,跌幅甚至来到了3.54%。
目前,长和集团为了防止股价进一步下跌,已经让董事会发出了公告。公告中显示,长河集团目前并没有对内部的全球电信业务做出交易决定。
虽然他们的声明很郑重,但能起到多少正面的效益其实是很难讲的。
其实如果这件事发生在港口交易事件之前,他们还能凭借民众的信任基础而挽回损失,可现在一切都已成空谈了。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时,港澳地区使用长和电讯的民众数量就已经超过了430万,这些人一旦对李嘉诚的信任度降低,对长和集团的打击也是非常深重的。
而就在李嘉诚因为港口交易和转移资产这两件事丧失港澳客户信任度的当下,官方其实也并没有选择沉默。
在3月初时,香港《大公报》和港澳办就希望通过刊登文章的方式警醒李嘉诚,希望他能在港口交易一事上慎重选择。
可李氏家族的选择无疑是让人感到遗憾的,他们居然声称出售港口只是在商言商。
而我国外交部在了解到他们的态度之后,也是在最近发表了声明,那就是我们向来是反对利用经济胁迫侵害他国利益的行为的。
这种态度背后的意思其实就是,我们认为长和集团和美国财团的港口交易一事绝对存在不合理之处。至少在我们调查清楚美国是否在暗中捣鬼之前,港口交易都是不可能顺利进行下去的。
同样的,随着我们的调查深入,他们再想要转移资产也就只能是空谈了,李嘉诚没有转移资产的想法最好,如果真的有这种计划,只能佐证他在交易港口一事当中绝对也没有那么正大光明。
毫不夸张的讲,长和集团已经是山雨欲来风满楼,而这种时候其实谁都不想和该集团有太多的联系,就算是李嘉诚次子的盈科拓展也不例外。
近日,盈科拓展相关工作人员在接受采访时就公开表示,当下企业内部的业务运行是完全独立的,并没有依附于李嘉诚的长和集团。
此外,李泽楷的选择与李嘉诚也完全不同,李嘉诚倾向于布局港澳地区以及欧洲,李泽楷却始终中意内地。其本人最近也表示,未来要继续积极的投资内地市场。
而我们也对李泽楷的投名状进行了回应,3月24日时,我们便邀请他参加了中国发展高层论坛。
至少就目前的局势来看,盈科拓展的发展前景绝对不是长和集团可以媲美的,长和集团自己背离了最值得信任的合作伙伴,而盈科拓展却把握住了最大的发展机遇。
不过,这也并不意味着长和集团已经走向了死局,要知道,让李泽楷一跃成名的就是他在2000年时收购了香港电讯,所以盈科拓展在未来不一定不会和长和集团达成电讯业务的合作或者收购。
因此,如果李嘉诚真的明智,就不应该选择向外国转移资产,而是将核心业务转移给独立的盈科拓展,这样既能保证业务流转于李氏家族内部,又能让李嘉诚和长和集团重新获得民众信任。
说实在的,长和集团已经经不住再一轮的舆论冲击了,相比于和所有人做对抗,李嘉诚不如选择顺势而为,体面的承认失败有时反而更加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