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在国补政策延续、以旧换新补贴加码及春季车展等多重利好推动下,3月新能源车渗透率上升至54.1%。
在此基础上,造车新势力几乎是全线飘红,具体到车企来看,零跑夺冠,理想承压,小米蔚来有喜有忧,造车新势力激战2025,第一季度就这样落下了帷幕。
3万俱乐部:零跑、理想、小鹏
这下零跑真成领跑了,2025年4月1日,零跑汽车早早的公布3月交付成绩单:单月交付量达37,095台,超过了小鹏汽车此前公布的交付数据,同比大幅增长154%,实现登顶。
2025年第一季度共计交付87,552辆,强劲的增速使其在今年首次超过理想汽车。其主要是由于C系列车型“高配置+亲民价”的产品策略在增程车市场成功突围,与此同时,B10精准卡位10-15万元智能电动市场空白,数据显示,B10预售48小时订单即突破3.17万台,预计很有潜力。
值得一提的是,其2024年财报显示,全年营收达321.6亿元,同比增长100%;毛利率从0.5%跃升至8.4%,并在第四季度实现单季度盈利8,000万元,成为继理想之后第二家实现季度盈利的新势力车企。这一财务表现印证了零跑“全域自研+供应链优化”策略的有效性。
理想汽车当月交付新车36,674辆,同比增长26.5%,相比于1、2月份的交付量,理想汽车在3月的成绩有所回升,只是暂时未能回归榜首。2025年1季度,理想共计交付92,864辆,同比增长15.5%。截至2025年3月31日,理想汽车历史累计交付量为1,226,736辆。
为了刺激销量,理想也针对L7、L8、L9全系车型推出限时优惠,部分车型最高立减3.8万元,除此之外,还有金融贴息和置换补贴等。
接下来,理想有i8、i6两款纯电车型将在今年上市。不过,理想汽车今年的销量目标是70万辆,其中纯电车型i8和i6的预期总量为5万辆,也就是说还有65万辆需要L系列和理想MEGA来承担,按照目前的增速来看,仍很有压力。
小鹏汽车继续起飞,连续五个月交付破3万辆,3月共交付智能电动汽车33,205辆,同比增长268%。2025年第一季度,小鹏汽车共累计交付94,008辆智能电动车,同比增长331%,环比增长2.7%,超过Q1交付指引上限。
在车型方面,小鹏MONA M03连续4个月交付量超过15000台,且在3月31日,达成了10万台下线的里程碑,而小鹏P7+则在上市4个月内累计交付超过40000台,打破了同级车型的最快交付纪录。这个月小鹏推出了两款新车型,小鹏的2025款G6上市仅7分钟便突破5000台的预定量,45分钟内小鹏G9累计预定量达3000台。
在之前公布的“史上最强财报”中,小鹏汽车的营收在2024年达到了408.7亿元,同比增长33.2%。而第四季度的营业总收入高达161.1亿元,与第三季度相比增长了59.4%,而这一部分收入几乎占据了全年收入的四成。同时,运营亏损也显著降低,2024年的经营亏损为66.6亿元,相较于2023年的108.9亿元减少了40%以上,净亏损则从103.8亿元降至57.9亿元。
董事长兼CEO何小鹏在财报发布会上充满信心,设定了到2025年销量翻倍的目标,力争达到至少38万辆,同时他还重申了公司盈利的时间节点是2025年第四季度。
目前市场抱有一种观念,新势力激战2025,要么盈利,要么出局,第一梯队的三家至少零跑、理想已经到了安全线上,小鹏前景也十分乐观。
小米、蔚来各有悲欢
小米汽车3月交付量超29,000台。根据此前小米汽车发布的前三个月销量,其1季度的交付量至少达到了7万辆。即将在4月开幕的上海车展,小米汽车还将带来小米YU7。
然而,产能问题仍是小米汽车当前面临的一大挑战。小米汽车在北京亦庄投产的一期工厂,额定年产能为15万辆,但在市场需求驱动下实际产出已经远超设计值。第三方数据显示,截至3月16日,小米SU7系列四款车型累计预订量已接近38万份。
从小米汽车App提供的信息来看,SU7标准版的预计交付周期为45-48周,SU7 Pro为44-47周,而SU7 Max则相对较短,为40-43周。若消费者现在预订小米SU7 Ultra并选配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预计交付时间将缩短至31-34周。
另外,近日,小米SU7突发高速碰撞爆燃事故,目前事件正在调查中,但舆论已经十分火热,十个热搜独占四个,小米汽车遇到成立以来最大品牌危机。
而李斌的“苦”就比较老生常谈了,3月蔚来交付新车数明显落后,为15,039辆,其中蔚来品牌交付新车10,219辆,乐道品牌交付新车4820辆。作为曾经“苦逼三兄弟”之一,蔚来明显跑输市场,不管是蔚来品牌还是乐道品牌,都没有太好的表现,乐道品牌CEO艾铁成担责下课。
据了解,蔚来品牌年内多款车型将改款,乐道品牌将于三季度推出乐道L90,萤火虫品牌将于4月正式上市。
除此之外,蔚来于3月27日宣布通过“闪电”配售方式成功募集了超过40.3亿港币的资金,显示了其在资本市场的强大号召力。
“厂二代”也有春天
除了以上新势力车企,其他一些传统汽车企业的新能源汽车品牌也报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成绩。
极氪科技3月份共交付40,715辆新车,其中极氪品牌交付15,422辆 ,同比增长18.5%,环比增长9.9%;领克品牌交付25,293辆,同比增长28.6%。1季度极氪科技集团累计销量达到了114,011辆,同比增长21.1%。
据了解,2025年,极氪科技集团将挑战71万台年度销量目标,实现40%增长率,在两年之内成为年销百万的、全球领先的高端豪华新能源汽车集团。
阿维塔3月销量终于破万,交付10,475辆,同比环比均翻倍。
从产品侧来看,2月上市的阿维塔07 pro+车型担当主力军,此外,最近阿维塔06也开启了预售,该车型起售价仅21.59万元,预售开启后仅26小时,阿维塔06便收获了20,117辆订单,预计4月份正式上市后,将进一步助力阿维塔销量迈上新台阶。
值得一提的是,阿维塔与华为的合作再传好消息,3月31日,华为引望完成工商信息变更,阿维塔科技和赛力斯分别持股10%;管理层方面,徐直军担任董事长,余承东和朱华荣担任副董事长。
岚图汽车也实现了稳步增长,3月实现销量10,012辆,同比增长64%;而在1-3月的累计销量达到26,034辆,增长率为59%。
销量上涨的背后,第一要义一定是产品力,3月24日,岚图汽车首倡“智驾安全五星标准”,涵盖全时速、全方向、全目标、全天候、全场景下的智驾安全,旨在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驾驶安全保障。
与此同时,岚图汽车已自研兆瓦级超充站、5C超充电池等领先技术,其超充站峰值功率均能达到1000kW。也算是“长期主义”布局的一个典范。
智己汽车呈现小步快跑,3月共交付5029辆,同比增长67%,环比增幅达46%,延续了自2024年底以来的增长态势。
据悉,其B轮融资资金正转化为数字智能底盘、线控转向等领域的突破,为产品升级奠定基础。随着首款增程式车型筹备及海外市场拓展,品牌有望在2025年打开新增长空间。
写在最后:
汽车是规模化产业,销量高就是市场和消费者对造车新势力最好的反馈,强者更强也是行业发展规律。不过从零跑汽车的登顶、小鹏的崛起,小米、蔚来汽车的波折,以及其他车企的奋力追赶,都让我们看到中国电动汽车市场的仍然是生机勃勃,前途远大,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