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人物资讯 » 正文

小米SU7事故给全民智驾降温,开放L3应慎之又慎,雷军已回应

IP属地 北京 编辑:苏婉清 汽车大公司 时间:2025-04-02 09:31:02

小米汽车遭遇了其诞生以来,最大的信任危机。

一起小米SU7的高速交通事故,因造成三人遇难的惨痛结局,而备受关注。

根据小米新闻发言人给出的说明,车辆在事故前处于NOA智能辅助驾驶状态,在检测到障碍物提醒后,驾驶员接管不及,最终导致了惨烈的碰撞。

在全民智驾的营销热潮中,这无异于一盆冷水,当头浇下。

类似的辅助驾驶事故,在过去几年中,也曾出现过。造车前辈们踩过的坑,小米SU7也难以避免。

不过,就事故本身来说,我们还是坚持一贯的观点,交通事故的第一责任人是驾驶员。目前国内的智驾都是辅助驾驶。如果驾驶员全神贯注开车,不可能发现不了修路的警示和障碍物。

但是,这起事故暴露出的最大的问题是,智驾系统发出预警到驾驶员接管并发生碰撞的时间,仅有几秒钟。

这个时间是否足够人类驾驶员接管?不过,这是一个关于L3的问题,和L2的智驾事故定责无关。

结合今年部分车企和行业部门的表态,这是我们目前最为担心的一点。

按照行业领导的最新表态,今年工信部将有条件批准L3及自动驾驶车型生产准入。不少企业也表态,L3技术基本成熟,预计在今年下半年,等法规开放时上车。

根据国际汽车工程师协会(SAE)分级标准,L3 自动驾驶指车辆在特定设计运行条件(如封闭高速公路、交通拥堵场景)下,可由自动驾驶系统持续执行全部动态驾驶任务(包括加减速、转向、车道保持等),但驾驶员需对系统发出的接管请求及时响应(如遇到极端天气、突发障碍物等)。

L3的核心边界是:由系统主导驾驶,但驾驶员需随时保持 “被动监控”,而非全程专注路面。

但恰恰就是这个接管的要求,很难被清晰地量化,在什么情况和条件下,驾驶员需要接管。如果需要足够的预警时间和距离,系统是否自己就能处理?当系统都无法应对的突发状况,突然让驾驶员来接管,人类又能否反应过来?这个标准是否有科学的量化依据?

所以,在前几年行业里的很多车企和专家,都有一个类似的观点,因为L3的实操性太低,很难确定接管责任,所以,他们认为没有推出L3的必要。

像奥迪等企业,直接砍掉了L3的研发部门,准备直接奔向L4,是个屡次被提及的案例。

但是,2021年底,奔驰在德国获得了全球首个有条件自动驾驶(L3级)系统的国际认证。后来,宝马和本田分别在德国和日本拿到了L3自动驾驶上路的证书,行业对L3再次产生了关注和兴趣。但德国和日本对于L3的车速和封闭路况的条件认定非常苛刻。

按照这些国外的标准,我国车企的L2基本都能轻松应对。

即使这些国家已经颁发了L3认证,但截至目前,我们也很难看到L3自动驾驶具体的接管定责案例。

国内企业中,也没人能讲清楚L3自动驾驶时,到底什么时候需要人类接管,什么时候是系统的责任。

所以,我们呼吁,关于L3自动驾驶的开放,还需要慎之又慎。全民智驾的营销热潮也该降降温了。

截至发稿时,小米董事长雷军在微博对此事件进行了回应。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