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房地产 » 正文

四川省绵阳市,为什么GDP排名全省第二?

IP属地 北京 编辑:顾雨柔 花花爱吃美食 时间:2025-04-02 07:30:22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李白笔下的险峻,如今成了绵阳经济的注解:这座四川第二城,硬是在成都的光环下,用科技与文旅劈出一条新蜀道。

2024年,绵阳GDP突破4344亿元,连续25年稳坐四川经济“老二”位置。但比数字更值得琢磨的,是它如何用一座地级市的体量,扛起中国科技城的招牌,又在火锅味弥漫的四川,端出一碗让280万人上瘾的绵阳米粉。

站在京东方绵阳工厂的玻璃走廊往下看,机械臂像绣花一样组装液晶面板。车间主任老陈摘下手套比划:“一块65英寸的屏幕,从玻璃到成品只要18小时。全球每十块屏幕,就有一块是绵阳造。”离这儿20公里的江油市,稀土抛光粉正装车发往深圳——你手里的华为手机屏幕,可能刚被这里的材料打磨过。

但绵阳人最得意的不是这些。清晨六点的翠花街,米粉店老板王姐舀起一勺红汤:“成都人喝盖碗茶,我们嗦米粉要配醋汤。”

她身后墙上贴着价目表:一两6元,二两7元。2023年,这样的米粉店在绵阳开了4800家,比公交站还密。文旅局长开玩笑:“李白给我们留了诗,我们给世界留了米粉。”

90后创业者小林在红砖房里调试无人机:“九院搞大国重器,我们搞智能巡检。上个月刚帮云南电网查了300公里高压线。”他办公室窗台上,一盆多肉和卫星模型摆在一起。

说到经济,绵阳人总被问:“离成都这么近,企业不怕被吸走?”

某电子的副总老刘摆手:“成都搞金融,我们搞制造。他们谈一单生意的时间,够我们造两批屏幕了。”这话不假。2023年绵阳工业投资增长12%,光是涪城区就贡献了全市35%的GDP。但危机感还是有的——宜宾的锂电池和白酒追得紧,去年GDP差绵阳不到340亿。

李白纪念馆去年游客破百万,但人均消费才80块。“不能光让人拍照发朋友圈啊。”

他们在试新招:九院旧址改成了密室逃脱,年轻人要破译“两弹密码”才能通关;越王楼顶装了全息投影,李白会在月光下和你碰杯。最火的还是米粉主题服务区,司机老周说:“上次见人边嗦粉边背《蜀道难》,辣椒油滴在诗签上,文旅局该给发奖状。”

虎牙大峡谷的悬崖酒店倒是火了。上千块一晚的房价,提前三个月都订不上。上海来的李女士在露台拍照:“这儿比瑞士刺激,Wi-Fi信号比上海还快。”

有人问绵阳凭啥稳坐四川第二,他敲着算珠笑:“成都吃火锅,我们啃硬骨头。他们涮毛肚的时间,够我们造三块屏幕了。”

傍晚的涪江三桥,左边京东方的大屏放着城市宣传片,右边越王楼的灯笼刚亮起。散步的老夫妻指着江面:“从前这里运丝绸,现在运电子元件。变了,也没变。”

想起费孝通在《乡土中国》里写的:“从基层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绵阳的聪明,在于既接得住卫星零件,也留得住街边那碗滚烫的米粉。当大城市都在比谁楼高时,这里悄悄证明了一件事——真正的底气,不在账本的数字,而在手心的温度。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