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杭州车主陈女士驾驶标称CLTC续航610公里的某新势力车型返乡,在沪昆高速衢州段遭遇堵车。车载系统显示剩余续航380公里时,车辆突然断电趴窝,最终花费4200元拖车费。
中国质量新闻网数据显示,2024年新能源车投诉中,续航虚标占比达37.6%,而中汽研同期测试表明,CLTC标称续航平均达成率仅68.3%。不少人直言苦汽车虚标久矣!
CLTC陷阱
CLTC(中国轻型车辆测试循环)标准是2021年10月中国实施的电动车续航测试标准,旨在更贴合中国实际路况,但因测试条件理想化,实际续航通常比标称值低20%-50%,尤其在高速和低温环境下折扣更大。
该标准是由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主导制定的,在测试中设置了37.4%的低速工况与24.1%的高速工况,平均车速28.96km/h,最高车速114km/h。看似科学的参数背后,藏着精妙的利益设计。
首先停车不计能耗的特性,让搭载70kWh电池的车型,仅凭15kWh/100km电耗就能宣称460公里续航,而实际行驶时空调、座椅加热等负载使电耗激增30%-50%;
其次删除超高速测试环节,相较WLTC标准缺失了131.3km/h的极端工况,这使得某品牌车型CLTC电耗仅13.8kWh/100km,但120km/h高速实测达22.4kWh/100km,续航缩水38%;
实际上实验室定向优化已成行业潜规则,车企通过预加热电池、安装低滚阻特供轮胎、禁用车载电子设备等手段,将测试数据美化至极限。按真实场景测,数据至少要打8折已成为大众共识。
而这种运动员兼任裁判员的标准制定模式,造就了如今汽车市场现象。2024年销量前十的纯电车型中,CLTC续航超600公里的有8款,但懂车帝冬季实测显示,-10℃环境下这些车型平均续航仅327公里。
车企骚操作
车企在CLTC框架下的操作,堪称现代工业魔术。电池管理的数字戏法被车企研究到极致。
特斯拉的BMS系统能将SOC估算误差控制在0.5%,而部分国产车型误差达3.2%,这直接导致表显续航跳崖式下跌。
2024年12月,西安有车主反馈驾驶某CLTC标称550公里车型,表显剩余180公里时突然断电,厂家检测称电池均衡度偏差导致估算失误。
另外一个重头戏在热泵空调,尽管热泵空调可降低冬季能耗40%,但成本较PTC方案高3200元。行业数据显示,2024年15-25万元价位车型中,仅31%搭载热泵空调。
更隐蔽的是OTA锁电,上海多名车主投诉,某品牌通过系统升级将电池可用容量从78.4kWh限制至66.5kWh,续航从520公里缩水至402公里。
为追求CLTC数据,车企不惜牺牲实用性。某车型为降低风阻系数0.02Cd,将后视镜尺寸缩小15%,导致视野盲区增加23%;另一车型使用轻量化材料减重80kg,却导致车身刚度下降12%,维修经济性评级从A级降至C级。
2024年懂车帝冬季测试揭开了实验室滤镜,在-20℃极寒环境下,CLTC标称续航前五车型平均达成率仅41.7%,最低者不足35%;
搭载SiC电控+热泵空调的车型,续航达成率比传统方案高28%,但这类车型均价高出4.2万元;
磷酸铁锂电池在低温下表现惨烈,某车型-10℃续航仅197公里,较CLTC数据缩水63%。
这些数据冲击着消费决策,J.D. Power调研显示,83%消费者购车时优先关注CLTC续航,但提车三个月后,62%车主表示更信任第三方实测数据。
车主如何避免被数据蒙蔽双眼?
首先可以要求销售出示WLTP续航数据(通常比CLTC低15%-20%);或者这有一条真实续航计算公式:电池容量(kWh)÷车主论坛平均电耗×0.8(留出安全冗余);当然了,重点是关注低温和高速工况数据。
这时硬件防坑则显得尤为重要,优先选择热泵空调+SiC电控组合,这类车型冬季续航衰减率低19%;查验宣传车辆是否与量产车型一致,拒绝"测试特供车"(某车型量产胎滚阻系数比测试胎高0.8);警惕车重超过2.3吨的伪科技旗舰,每增重10%电耗增加6%-8%。
摆在现实的一个问题是,既然已是公开的密码,为何没有改变,其实2024年已有19位人大代表提议修订CLTC标准,但行业改革阻力重重。总结起来两个字利益!
首先测试成本上,增加真实场景测试将使单车认证成本提高8万元;其次是利益捆绑,中汽研年收入中,车企委托测试费占比达63%;另外国内BMS核心算法仍依赖进口,SOC估算精度较国际先进水平低1.8个百分点。
转机出现在2025年1月,国家新能源汽车大数据联盟上线多维度续航评价系统,通过接入200万辆实时运行数据,生成动态续航榜单。
首期报告显示,某CLTC标称580公里车型,实际城市通勤续航仅389公里,但冬季高速续航仅278公里。这种用真实数据"反哺"标准制定的模式,或许能打破实验室与现实的界限。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用十年时间实现了电池能量密度提升270%,但消费者续航焦虑指数同期仅下降18%。这场闹剧是该结束了,技术局限我们可以接受,但拒绝被精心设计的数字幻觉绑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