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零售 » 正文

泡泡玛特是潮玩神话,还是消费泡沫?

IP属地 北京 编辑:任飞扬 IT时报 时间:2025-04-01 23:41:01

年入百亿!泡泡玛特的底气从哪来?

作者/ 记者 贾天荣

编辑/ 王昕

凌晨时分,小乔的手机屏幕还亮着——她刚抢到了泡泡玛特最新款的LABUBU毛绒玩偶。“心情不好时买一个安慰自己,心情好时更要买,奖励自己!”她笑着说。

小乔是泡泡玛特的狂热粉丝,多的时候她每月要为此花费数千元。社交平台上,像小乔这样的年轻人不在少数。“端盒”(一次性买齐整套盲盒)成为他们炫耀的资本,二手交易平台上,限量款玩偶价格翻了数十倍仍被秒杀。

狂热背后,是泡泡玛特庞大的用户帝国。数据显示,泡泡玛特中国内地注册会员数突破4608万,全年新增会员超1172万——相当于每天有3.2万人加入这个“潮玩俱乐部”。

泡泡玛特“头马效应”持续放大

3月27日,港股泡泡玛特股价涨幅扩大至10%,创历史新高。而后股价还在不断拉升,截至3月31日收盘,泡泡玛特总市值达2102亿港元。3月26日,泡泡玛特发布了一份令行业震惊的成绩单。财报显示,2024年泡泡玛特实现营收130.4亿元,同比增长106.9%,经调整净利润34.0亿元,同比增长185.9%。中国内地营收79.7亿元,同比增长52.3%。

截至今年2月,我国潮玩经济相关企业数量已突破4.9万家,2024年以来新增注册企业约1.3万家,行业热度持续升温。然而,在这一增长背后,即便是最头部的企业,盈利能力也呈现出明显分化。

作为国内知名的拼搭玩具品牌,布鲁可凭借“中国版乐高”之称和“中国最大拼搭角色类企业”的地位赢得市场关注,也是继泡泡玛特之后第二家在港交所上市的IP玩具生产与销售商,一度被市场期待为“第二家泡泡玛特”。

然而尽管品牌热度高企,其盈利之路依旧艰难。2024年财报显示,布鲁可实现收入22.41亿元,同比增长155.6%。但令人关注的是,布鲁可集团2024年依旧处于亏损状态,亏损额4.01亿元,同比2023年增加94.59%。这已是布鲁可连续四年亏损。

潮玩品牌TOPTOY背靠名创优品,2024年全年收入9.8亿元,首次实现全年盈利。

事实上,受全球经济恢复不如预期、终端消费疲软等因素影响,2024年中国玩具出口表现并不理想。海关数据显示,我国玩具去年实现出口额为398.7亿美元,同比下滑1.7%。

在财报发布后的业绩说明会上,泡泡玛特CEO王宁放下“狠话”:“2025年希望集团整体销售能突破200亿元,海外及中国港澳台地区销售超百亿元。尽管基数越来越大,但公司整体充满信心。

泡泡玛特的底气在哪里?

当其他潮玩品牌还在苦苦挣扎时,泡泡玛特的盈利能力一骑绝尘。2024年,其毛利率达到66.8%,较2023年的61.3%提高5.5个百分点,创下历史新高。泡泡玛特称,毛利率的增长一是因中国港澳台地区及海外渠道收入占比的增加,二是不断优化供应链端成本控制,三是自主产品占比提升,外采商品逐渐减少。

看得出来,泡泡玛特把钱花在了“刀刃”上。

记者注意到,在成本构成上,虽然泡泡玛特的销售成本从2023年的24.4亿元上升至2024年的43.3亿元,但其模具成本仅为4800万元(2023年2600万元),显示生产成本并非最大负担。同时,设计及授权费从2023年的1.57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3.93亿元。

2024年,泡泡玛特旗下DIMOO WORLD、HIRONO、Zsiga等13个IP的营收突破亿元,THE MONSTERS、MOLLY、SKULLPANDA和CRYBABY四个IP累计营收更是达到76亿元。

目前,泡泡玛特品类结构共分为四大类,分别为手办、毛绒、MEGA和衍生品及其他。其中,手办仍为集团第一大品类,2024年营收69.4亿元,同比增长44.7%。如果说戴着皇冠的MOLLY是泡泡玛特的“开国功臣”,那么龇牙咧嘴的LABUBU则是新一代“顶流”。

去年4月,泰国艺人Lisa在社交平台晒出LABUBU系列产品,该形象首次出圈,后续通过与Vans、瑞幸等品牌联名,其受众群体进一步扩大。而凭借古怪的精灵造型,目前THE MONSTERS系列已经成为年轻人的社交“硬通货”,多款产品上架即断货。

正是由于LABUBU的大热,THE MONSTERS系列收入首次突破30亿元,同比增长726.6%,成为年度最大黑马。

泡泡玛特的经典IP MOLLY则稳定发挥,以20.9亿元的营收位列IP榜第二;CRYBABY的营收增速最快,2024年同比增长1537.2%至11.6亿元,是集团最快进入10亿俱乐部的IP。

值得一提的是,泡泡玛特IP收入增长与集团的品类拓展战略有关。过去一年,泡泡玛特持续加码搪胶毛绒、积木、饰品等新品类。

互联网产业分析师张书乐告诉记者,国产原创IP的潮玩,可以在国内激活年轻人的消费需求,并形成一定的线下消费场景,拉动周边,特别是商场的年轻人“含量”,对于拉近实体经济和年轻人的距离,都有带动作用。而在海外市场,一方面可以成为现有文化出海“新三样”之外的“第四极”,还可以让中国“谷子”(周边商品)成为海外年轻人的心头好,尤其是可以让二次元产品如《哪吒2》《黑神话:悟空》打破次元壁,从虚拟走向现实,形成衍生消费链。同时,国内优秀IP的火爆,亦可成为IP衍生潮玩的宣传队、播种机,为中国潮玩在海内外市场的孵化和扩张,做好催化剂。

“做世界的泡泡玛特”

财报显示,2024年泡泡玛特另一块支出“大户”,就是其表现亮眼的海外业务:运输及物流开支从1.7亿元上升至5.43亿元。短期租赁及可变租赁开支从2023年的1.86亿元增加至2024年的4.58亿元。

泡泡玛特国际业务总裁文德一用“里程碑式的突破”来描述2024年其在中国港澳台地区及海外的营收收入。

2024年,泡泡玛特首次将海外业务划分为四大区域。其中,东南亚市场营收24.0亿元,占比47.4%,同比增长619.1%,是四大区域中收入占比最高以及业务增速最快的区域;东亚及中国港澳台地区营收13.9亿元,收入占比27.4%,同比增长184.6%;北美市场营收7.2亿元,收入占比14.3%,同比增长556.9%;欧澳及其他市场营收5.5亿元,收入占比10.9%,同比增长310.7%。

韩国街头的泡泡玛特门店

“做世界的泡泡玛特”并不是一句空话,今年3月,泡泡玛特开出英国第7家门店,并举行LABUBU专场快闪活动,吸引大量粉丝排队签售。

2024年11月,西班牙首店开幕当天,清晨时分,巴塞罗那门店尚未营业,门外已排起长队。粉丝们唱起“LABUBU之歌”,甚至吸引了路人加入。在泰国街头,不少行人的包上挂着LABUBU玩偶,曼谷门店门口人潮涌动。截至2025年初,泡泡玛特已在全球25个国家和地区开设超150家门店。

“2024年大家对东南亚市场的火爆感知很强,但其实北美市场表现也非常优秀。”王宁在财报会上表示,2025年北美市场有望达到集团2020年时25亿元的营收规模,即在海外市场再造一个5年前的泡泡玛特。

在张书乐看来,中国谷子经济的爆发是多年积累的成就,正在打破日美韩二次元衍生品在中国市场的独霸地位,用带有中国风味的中国潮玩激活了中国Z世代的消费欲望和情绪价值。

年轻人还会爱它多久?

尽管泡泡玛特业绩亮眼,潮玩市场的挑战依然存在。如今风光无限的泡泡玛特也曾度过一段十分艰难的时期。

泡泡玛特于2020年12月登陆港股,发行价为38.5港元,上市首日公司股价便大涨近80%,随后更是一路水涨船高,2021年2月,股价最高达107.6港元/股,市值接近1500亿港元。

不过好景不长,随后市场上涌现出许多对潮玩盲盒盈利可持续性的质疑声。与此同时,2022年泡泡玛特的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44%,公司股价也持续走低,2022年末一度跌至10港元以下,市值也缩水至130亿港元,较股价高位市值暴跌超千亿元。

大起大落如今再重回顶峰,泡泡玛特要面临的关键问题是,当最初的热情褪去,年轻的消费者们是否还愿意继续为情绪价值买单。

“被下滑的质量劝退了,最近出的芭比系列本来挺期待的,但出来后发觉不好看,做工也不行。”曾经的泡泡玛特深度用户小月表示,“身边不少以前的重度用户,现在都很‘佛系’了”。

另一方面,张书乐向记者表示,国内谷子经济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主流二次元IP多来自日韩和欧美,国内知名IP影响力偏弱,消费场景、演绎场景也较为局限,主流说法往往是盲盒、卡牌和Cosplay,缺少更多玩法和周边衍生链。此外,一些国产热门“谷子”出现几十倍乃至百倍溢价,在二级市场上不断被炒热的情况,则可能导致市场过热“高烧”,对行业健康发展和国产IP的成长不利。

泡泡玛特用数据证明,IP才是潮玩的终极战场。从“收割年轻人”到“征服世界”,IP的故事远未结束。但下一个LABUBU在哪里?如何让MOLLY们永不过时?这些问题将决定这个潮玩帝国能走多远。

而对于正沉迷其中的消费者来说,或许只关心一件事——明天的新款,还能不能抢到?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