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广州第一批配售型保障性住房开始网上申购,成为全国首个配售型保障房上市销售的一线城市。今年以来,已有多个城市的保障房开始申购,专家预计今年保障房将全面进入配售阶段。
记者采访了多位有意向的购房人,有人满意保障房的价格和交通、学校,也有人对户型等问题提出了一些担忧。
中房集团原董事长、原国家房改课题组组长孟晓苏认为,保障房要建成好房子,但与商品房的主要区别在于户型要小,以满足更多保障需求。但他也强调,保障房要找准定位人群,满足对应人群的需求。
▲资料图片 据图虫创意
广州配售型保障房4月1日网上申购
为首个一线城市
根据《广州市2025年第一批次配售型保障性住房项目销售公告》中的消息,首批配售型保障房自4月1日起开始申购。
公告显示,首批推出的萝岗和苑、嘉翠苑两个项目分别有936套和400套现房,共计1336套,基准价分别为15800元/平方米、17300元/平方米。
申购家庭分为户籍家庭和人才家庭两类,户籍家庭要求主申请人具有本市户籍,本市无自有产权住房且3年内无自有产权住房转移记录,并且没有享受购买房改房、解困房等购房优惠政策,还有社保方面的要求。人才家庭申请则需要本科及以上学历或相关技术职称,且同样没有享受过相关购房优惠政策。公告还提到,一个家庭只能拥有一套配售型保障性住房。
广州成为全国首个配售型保障房上市销售的一线城市。长期研究保障房建设的孟晓苏认为,广州去年在一线城市中最早全面取消限购,如今又率先推出了面向广大群众的保障房,位置还十分优越,给其他城市做出了榜样。
▲资料图片 据图虫创意
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提到,两个保障房项目一个位于黄埔区、一个位于白云区,分别是广州新兴产业集聚的区域,年轻人新市民集聚的区域,而且距离中心区比较近,是年轻人、新市民和人才群体愿意买房置业的区域,项目供应对需求的匹配度比较高。另外,作为位于广州次中心区的房源,1字头的价格只有同区域、同品质二手商品房价格的一半左右,新房的三分之一到一半,符合目标人群的购买能力。
中指研究院华南分院研究主管陈雪强则关注到其退出机制,配售型保障房实行3年期的封闭管理,禁止以任何方式违法违规将其变更为商品房流入市场。只能通过两种模式退出:一是回购模式,回购价格为建设运营机构按照原购房价格每年扣减1%计算;二是内部流转模式,出售(对象为合资格申购者)价格不得高于原购房价格。
政策发布以来,已经有不少购房人前往现场看房。两个项目的销售均表示,项目为现房销售,可以直接看到小区环境和楼盘全貌,看房不需要预约,但周末看房人较多,建议工作日前往。
观察:多个城市已经发售保障房
专家预测今年保障房全面进入配售阶段
记者梳理发现,2024年多个城市开展保障房建设和存量房收购,各地也在陆续制定保障房政策。进入2025年,保障房建设和销售速度明显加快。仅三月份就有多个项目启动申购,也有城市发布最新管理办法。
3月7日,呼和浩特市首个配售型保障性住房项目——“青年社区”启动申购登记,该项目旨在为住房有困难且收入不高的工薪收入群体和本市发展所需引进人才群体提供安居保障。据中国房地产网消息,该项目首开区容积率<1.6、绿化率为35%,户型面积约42㎡、56㎡一居室,75㎡两居室,90㎡三居室。
3月18日,银川市首个配售型保障性住房项目高桥二期开放申请购买,意向销售价格为每平方米5500元左右。申请人需要满足家庭无房或家庭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低于15平方米、家庭人均收入低于上年度本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倍等要求。
3月19日,东莞市住建局官网发布关于公开征求《东莞市配售型保障性住房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公告还称,此举旨在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加快解决工薪收入群体住房困难,进一步完善住房保障体系。这是东莞首次对配售型保障性住房出台政策办法。
3月24日起,兰州市启动配售型保障性住房申请审核工作。根据居民申请的需求情况,按照“以需定建、以需定购”的原则,由政府主导,采取划拨土地新建或收购存量商品房的方式筹集建设配售型保障性住房。
3月28日,青岛市首批配售型保障性住房选房工作正式启动,据齐鲁晚报消息,2108名申请人将在为期3天的选房活动中按序选定心仪房源,实现“安居梦”。青岛市住房保障中心副主任陆杰荣介绍,本次选房工作顺利开展,是青岛市配售型保障性住房从政策设计到具体实施迈出的关键一步。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严跃进认为,广州首批配售型保障房开始申购,标志着配售型保障房的工作从土地开发端开始进入到交易端或配售端。今年上半年配售型保障房配售工作会逐渐活跃,将成为一线城市购房市场非常重要的亮点,在各个城市也会全面铺开。随着房地产市场升温,配售型保障房的性价比会进一步增强,企业参与保障房建设也会更有积极性和动力。
孟晓苏此前接受采访时曾表示,我国保障房供应明显不足,应按照城镇常住人口来解决住房保障问题,每年要供应1000万套,其中新建保障房约800万套,用十年时间补齐目前的缺口。
保障房如何达到好房子标准?
在社交平台上,有许多看过广州两个保障房项目的人在分享看房体验,讨论十分热烈,但也有部分用户对这两个项目的户型、隔音和价格问题提出疑虑。
江女士告诉记者,她看完之后对户型设计不太满意,并且感觉隔音较差,价格相比于商品房没有绝对优势,自己还是决定考虑购买商品房。有一位购房人表示,地理位置和周边都挺好的,感觉比商品房好,会报名登记。也有很多网友认为,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学校配套较好,价格也便宜,性价比很高。
今年两会期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曾表示,各地首先要把保障房建成好房子,政府主导的民生工程一定要发挥带头示范作用。保障房成为好房子的标准是什么?价格如何确定才合适?
孟晓苏告诉记者,保障房的低价在于政府不收土地出让金、不摊入基础设施建设费用,但土地成本是需要承担的。对于一些位置较好的地块,土地成本本身比较高,保障房价格肯定不会太低。据孟晓苏观察,大城市如果不收取土地出让金,保障房价格大致能做到周边房屋价格的三分之一到一半。要求保障房价格比这个标准还低,并不现实。
孟晓苏认为,保障房和商品房最重要的区别在于户型要小,广州及其他城市供应的保障房几乎都是小两居、小三居,体现得很明显。孟晓苏解释,保障房要满足基本保障,而不是过度保障,户型大会加大成本的同时缩小保障范围。而小户型设计非常困难,保障房如果出现一些不让人满意的户型,应该多一些理解。装修品质也是一样,保障房应该有基本的装修质量,该有的厨卫都要有,但不能要求过于高品质。
李宇嘉提到,保障房和商品房的差异,就是在体现着住房供应的多元化,普通商品房、保障房、高端商品房、租赁住房,分别对应不同群体才是合理的。
对于保障房的购买群体,孟晓苏认为,一方面应该把农村转移人口纳入到住房保障范围;另一方面,必须要对申请人的收入水平有严格限制。
孟晓苏表示:“各地缺乏保障房建设经验,需要摸索前进,对于出现的问题要及时总结调整,不同的保障房要找准各自的定位,对应到适合它的人群。”
记者 付垚 刘亚洲
编辑 郭宇 责编 邓旆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