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NEWS
栋察早报 内容提要
热门▶ 2025年一季度房地产,确实令人意外
商业▶ 沈阳恒盛广场或将重启
交通▶ 6号线大南边门站-南塔站区间右线盾构顺利始发
项目▶ 办事速度+服务温度=项目建设“加速跑
民生▶ 沈阳多条线路更换车型
2025年一季度房地产,确实令人意外
今年一季度,房地产市场总体运行平稳,自去年四季度以来,重点城市新房销售量已连续两个季度保持修复态势,二手房成交实现明显增长,市场“止跌回稳”取得一定成效。春节后核心城市在土地市场回暖带动下,购房者信心有所增强,加上高品质项目供给增加及传统营销季推动,3月重点城市新房、二手房成交量回升明显。
从趋势来看,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稳住楼市”写进总体要求,为市场传递信心,预计接下来重点将是加快推动各项政策落地见效。此外,“好房子”也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好房子建设提速有助于住宅产品迭代升级,以优质供给促进市场止跌回稳,预计二季度核心城市新房及二手房销售有望延续修复态势。
(1)市场供求:2025年一季度,核心城市市场延续修复态势,尤其是3月以来重点城市新房、二手房成交量持续回升,多个核心城市迎来“小阳春”行情,市场延续修复态势。在供给缩量与销售修复推动下,重点城市可售库存普遍下降,出清周期有所缩短。
(2)房价:2025年1-2月,百城二手房价格累计小幅下跌0.93%,截至2月,环比跌幅已连续7个月收窄;受改善型楼盘入市带动,前两月百城新房价格累计上涨0.34%。
(3)土地市场:一季度,300城住宅用地成交面积仍小幅缩量,同比降幅较去年全年明显收窄。房企投资进一步聚焦一线及杭州、成都等强二线城市,叠加核心城市优质地块供应节奏加快,带动一季度300城出让金同比增长约两成,TOP20城市住宅用地出让金占全国比重提升至7成左右。多地竞拍出高溢价地块,一季度杭州三次刷新地价纪录,成都两度刷新地价纪录。拿地企业方面,头部央国企凭借资金实力,投资主动性和补仓能力更强,仍是市场拿地主力。
(4)政策展望:3月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稳住楼市股市”写进总体要求,宏观调控更加重视资产价格,并再次强调要“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同时报告用较长篇幅全面部署了房地产各项政策,预计接下来各项举措将加快落实。促需求方面,因城施策调减限制性措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工作有望提速;去库存方面,预计使用专项债券资金收回收购闲置存量土地、收购存量商品房等配套政策将进一步完善;防风险方面,针对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有望加大;新模式方面,各地“好房子”建设标准加快出台有助于推动优质供给增加,促进住房需求释放。
(5)市场展望:随着各项政策加快落实,叠加高品质项目供给增加,预计二季度核心城市成交量将继续修复,一线及核心二线城市市场有望率先“止跌回稳”,不同城市及城市内部板块之间分化行情或将延续。同时,收购存量闲置土地已成为今年房地产“稳投资”的关键举措,预计接下来各地盘活存量用地进展将加快,进而改善市场供求关系,促进市场进入新的循环。
2025年一季度中国房地产市场形势总结
(一)成交规模:一季度核心城市市场延续修复态势,二手房保持较高活跃度
图:2023年至今全国新建商品房累计销售面积及销售额同比增速
数据国家统计局,中指数据CREIS
全国新房销售: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5年1-2月,全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为1.07亿平方米,同比下降5.1%,降幅比上年全年收窄7.8个百分点;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3.4%,降幅收窄10.7个百分点。新建商品房销售额1.03万亿元,同比下降2.6%,降幅比上年全年收窄14.5个百分点;其中住宅销售额下降0.4%,降幅收窄17.2个百分点。
现房销售表现仍好于期房,占比持续提升。2025年1-2月,商品房期房销售6940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1.8%;现房销售380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0.0%。从占比来看,1-2月现房销售面积占总销售面积的比重为35.4%,较2024年全年提升4.6个百分点。
图: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新房周度成交走势
数据中指数据CREIS
重点城市新房销售:一季度核心城市市场延续修复态势。去年9.26一揽子政策落地以来,楼市政策环境已处于近几年最宽松水平,为居民置业创造了良好条件,有效带动了住房需求释放,重点城市新房销售明显恢复。今年以来,核心城市房地产市场延续修复态势,春节后市场交易回归常态,一线及部分核心二线城市市场修复更加突出。今年一季度(截至3月27日),深圳新建商品住宅网签成交面积同比增长超80%,上海、广州、杭州、宁波、南京等城市同比增长均超20%。在供应缩量及销售加快共同推动下,重点城市整体可售库存规模持续下行,出清周期有所缩短。
图:30个代表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各面积段销售套数占比
图:2025年1-2月30个代表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各面积段销售套数占比
数据中指数据CREIS
重点城市新房成交结构:改善性需求是新房市场重要支撑,120平方米以上户型成交占比有所提升。从成交面积段来看,2025年1-2月,90-120平方米产品仍是新房市场需求主力,30城整体占比仍接近四成。一线城市中深圳、上海90-120平方米新建商品住宅成交套数占比均超四成,其中上海占比达56%。北京、上海120平方米以上大户型占比超30%;二线代表城市中,长沙、成都、合肥、西安、济南等城市120平方米以上大户型成交占比超60%,改善性住房需求仍占主导,其余城市90-120平方米产品成交套数占比均接近或超过四成;三线代表城市中,佛山、东莞、芜湖、唐山90-120平方米住宅成交套数占比均超40%。
从成交占比变化来看,与2024年同期相比,30个代表城市中,19个城市120平方米以上改善类产品成交占比有所提升,其中宁波、合肥、沈阳、佛山120平方米以上住宅成交套数占比提升幅度均超过7个百分点,南京、苏州、济南等核心二线城市120平方米以上住宅成交套数占比也提升明显。
图:北京、深圳、成都、杭州二手房周度成交走势
数据中指数据CREIS
重点城市二手房成交:“以价换量”带动下,节后核心城市二手房成交活跃度持续提升。今年一季度(截至3月27日),深圳、杭州二手房成交套数同比增长约六成,北京、上海、成都同比增长均超30%。节前部分积压需求与节后教育需求的加快释放,带动核心城市二手房市场活跃度持续提升,3月(截至27日),一线城市中,深圳二手房网签成交套数同比增长57%,北京、上海同比增幅均超30%;二线城市中杭州同比增长76%,成都、厦门成交同比增幅均超30%。
综合来看,自去年四季度以来,重点城市新房销售量已连续两个季度保持修复态势,二手房成交实现明显增长,市场“止跌回稳”取得一定成效。今年一季度,核心城市新房销售量同比继续修复,二手房保持较快增长。同时,两会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稳住楼市”写进总体要求,为市场传递信心,预计接下来政策落实将加快,加上供应改善及高品质项目供应增加,核心一二线城市市场活跃度有望延续回稳态势。
(二)价格水平:1-2月百城二手房价格累计下跌0.93%,环比跌幅已连续7个月收窄;改善型楼盘入市带动百城新房价格前两月累计上涨0.34%
图:2021年以来百城新建住宅、二手住宅价格环比变化
数据中指数据CREIS
二手住宅方面,根据中国房地产指数系统百城价格指数,2025年1-2月百城二手住宅价格累计下跌0.93%。年初以来,中央继续强调要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核心城市在政策利好持续作用下,二手房交易活跃,业主心理预期趋稳,带动百城二手住宅价格环比跌幅持续收窄。2月百城二手住宅均价为14071元/平方米,环比下跌0.42%,跌幅较1月收窄0.09个百分点,月度环比跌幅已连续7个月收窄。
分梯队看,1-2月,一线城市二手住宅价格累计下跌0.35%,跌幅较去年同期收窄0.5个百分点;二线城市二手住宅价格累计下跌1.04%,梯队内成都房价现筑底企稳态势,二手房价格累计上涨0.20%;三四线城市二手住宅价格累计下跌1.05%。
新建住宅方面,根据中国房地产指数系统百城价格指数,2025年1-2月百城新建住宅价格累计上涨0.34%。具体来看,受改善型楼盘入市带动影响,2025年1月、2月百城新建住宅价格环比均上涨,2月百城新建住宅均价为16711元/平方米,环比上涨0.11%。
分梯队看,1-2月,一线及二线城市新房价格累计分别上涨0.60%和0.34%,其中合肥、上海、成都在置地·雲台映月(合肥)、越秀·苏河·和樾府(上海)、金融城交子缦华(成都)等高品质改善项目入市带动下,新房价格累计涨幅位居百城前列。前两月三四线城市新建住宅价格累计下跌0.01%。
图:2021年以来百城新建住宅、二手住宅价格环比下跌城市数量变化
数据中指数据CREIS
从涨跌城市个数看,二手房方面,多数城市仍延续“以价换量”态势,2月二手房价格环比上涨的城市共3个,分别为成都、德州及嘉兴,其中成都二手房价格已连续4个月环比上涨。新房方面,2025年1-2月,百城新建住宅价格月度环比下跌城市数量保持平稳,基本维持在40-50个之间。
(三)土地市场:一季度300城住宅用地出让金同比增长约两成,核心城市加快优质地块供应节奏,房企补仓意愿较强,土地市场有所升温
开年以来,核心城市优质地块竞拍热度较高,300城住宅用地出让金同比增长约两成。根据中指初步统计,2025年一季度(截至3月27日),300城住宅用地成交规划建面为731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5.9%,降幅较去年全年收窄16.3个百分点;土地出让金3449亿元,同比增长20.2%;溢价率提升至12.4%。核心城市优质地块土拍升温,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房企对核心城市新房市场销售回稳的看好,补仓意愿较高,同时年初拿地能够在当年进入销售阶段,有助于回笼资金,提升周转效率;二是各地政府加大优质地块的供应力度,一季度各地推出了不少位于城市核心区、配套成熟的地块。(注:自2025年起,中指数据扩大了300城土地覆盖范围,目前已涵盖全部地级及以上城市,历史数据为可比口径)
表:2025年一季度300城各线城市住宅用地推出和成交相关指标同比变化(截至3月27日)
注:推出面积按公告时间统计,下同。
数据中指数据CREIS
各线城市住宅用地出让金同比均增长。根据中指数据,2025年一季度(截至3月27日),多数城市供地保持“量缩质优”的特点,各线城市土地出让金同比均实现增长,其中一线城市优质地块供应较充足,上海推出面积同比增长,北京推出地块价值较高,房企举牌积极,一季度北京、上海住宅用地出让金分别达569、345亿元,叠加低基数影响,一线城市整体出让金同比增幅超两成;二线城市中,杭州、成都、苏州等核心城市供地节奏加快,推出面积同比增幅较大,房企积极补仓,带动二线城市土地出让金同比增长三成以上;三四线城市土拍表现相对一般,土地出让金同比小幅增长。在房企投资进一步聚焦核心一二线城市背景下,土地出让金集中度继续提升,根据中指数据,2025年一季度(截至3月27日),TOP20城市住宅用地出让金占全国比重提升至7成左右(2024年全年为51%)。
重点城市来看,为了提高房企拿地积极性,今年以来各地政府在土地出让方面进行了多项政策优化。一是核心一二线城市通过增加核心区域的土地供应,引导房企聚焦高价值区域开发,如成都、杭州等地一季度核心区宅地供应占比均过半。1月,北京还明确提出,在住宅用地供应方面,优先向轨道交通站点和就业密集地区供应住宅用地。同时,低密度住宅用地(容积率≤1.5)的供应占比提升。根据中指数据监测,2025年一季度(截至3月27日),22个重点城市容积率在1.5以下的宅地宗数占比达17.6%,较去年同期增长2.0个百分点。其中苏州推出15宗宅地中,容积率1.5以下的有9宗;沈阳推出的3宗宅地,容积率均在1.5以下。二是产品设计条件放宽,助力好房子建设。去年以来多地加快优化地块规划设计条件,包括放宽阳台/公共空间计容规则、支持建设立体生态住宅等,助力好房子建设。去年以来,北京、重庆、杭州、南京、苏州、江苏、安徽、湖北、四川等多个省市出台“好房子”建设相关规范,其中今年2月北京出台了《北京市平原多点地区“好房子”规划管理相关技术要点(试行)》,示范效应和风向标意义明显,预计后续将有更多城市优化相关政策。
土拍热度方面,去年四季度以来,随着房地产销售端出现阶段性回稳,土地市场也迎来积极变化,核心城市土拍情绪升高,2025年一季度,杭州、上海住宅用地平均溢价率分别达43.2%、28.1%,成都、苏州平均溢价率也在20%以上,北京、杭州、成都等地成交楼面价创新高。
上海、杭州土地市场升温明显:一季度,上海三次土拍共计成交10宗宅地,9宗溢价,5宗溢价率超30%;杭州出让32宗地中有28宗溢价成交,多宗地块溢价率超40%,有4宗溢价率超70%,其中3月25日,滨江西兴单元BJ030102-25地块成交楼面价72915元/㎡,刷新杭州地价单价最高记录(之前最高记录为1月24日滨江竞得的湖墅单元GS0201-R21-05地块,成交楼面价为64834元/㎡),3月28日,杭州地价单价最高记录再次被刷新,一季度杭州三次刷新地价记录,西湖蒋村文新单元XH030203-01
(3)地块成交楼面价88029元/㎡,溢价率115.39%。
南京、天津、长沙、郑州、沈阳等城市仅个别优质地块房企举牌意愿较高,整体土地市场低温情绪未改。福州、武汉、无锡一季度出让地块均为底价成交。
表:重点城市2025年一季度高溢价成交地块(截至3月28日)
注:高溢价率地块统计口径为按成交溢价率高于25%统计
数据中指数据CREIS
拿地企业方面,央国企仍是拿地主力,地方国资占比降低。根据中指数据,2025年一季度(截至3月27日),22城累计拿地金额中,央国企占比为56%,其中北京、上海、成都、广州央国企拿地金额占比均超7成;地方国资占比12%,较2024年全年降低20个百分点;民企占比24%,较2024年全年提升7个百分点,其中滨江一季度补仓力度较大,带动民企整体拿地占比提升。
近两年,中小房企拿地多聚焦“小而美”地块,这类地块能够帮助房企更好地平衡发展规模与经营效益,降低开发风险,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而与之相比,头部央国企凭借资金实力,投资主动性和补仓能力更强,除通过获取“小而美”地块实现较快周转外,也通过加大深耕城市高总价地块获取,实现货值补充,巩固市场地位。
整体来看,2025年一季度,房企投资保持“聚焦深耕”策略,叠加多地优质地块供应节奏加快,核心城市土拍热度较高,带动300城住宅用地出让金同比增长。短期来看,预计地方政府将进一步优化土地供应策略,一方面着力提升供地质量,加大核心区域优质地块供应;另一方面通过放宽规划设计条件,如优化容积率计算规则、鼓励立体生态住宅等,给予产品设计更多的灵活性,以此提升房企拿地意愿。
此外,收购存量闲置土地已成为今年房地产“稳投资”的关键举措。2月广东省发行收购存量闲置土地的专项债券落地,为市场释放了更加积极的信号,随着专项债收购闲置土地的政策经验积累,未来各地存量闲置土地的盘活进展有望加快,进而推动房企再投资,实现“以土地存量换发展增量”,促进房地产市场加快“止跌回稳”。(明源地产研究院)
沈阳恒盛广场或将重启
提起沈阳恒盛广场,这个项目烂尾也有12年了,2011年,恒盛广场动工,结果2012年10月停工,2022年11月有过一次复工,之后很快归于沉寂。
图片来源网络,如侵删除
恒盛广场是位于北于洪怒江北街沿线的商场,占地面积约3万平米,建筑面积约12万平米,体量较大,包括地下两层、地上四层,定位为辐射沈阳北部的中高端购物中心。
2023年于洪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提及,恒盛商业广场等闲置商业项目已成功盘活。但是之后一直没有明确的消息。
最近有消粉儿给我们爆料,这个项目终于要重启了,不过仍在努力中,主要原因还是要完成剩余的建设收尾,当然还有资金到位。
而网友也爆料,据传万达对该项目有兴趣,不过前提还是能工程顺利完成。
恒盛广场周边小区不少,比如阳光尚城、依云北郡、五彩园、万科魅力之城、亚都名苑、七彩阳光等等,区域人口比较密集。这个地方真的缺一个大型购物中心,希望能这次真的盘活,更多消息,我们继续跟踪。(沈阳消费网)
6号线大南边门站-南塔站区间
右线盾构顺利始发
决战决胜 勇于争先
抢工期、拼进度、保质量
奋力加快推进地铁建设
3月下旬,6号线大南边门站-南塔站区间右线盾构顺利始发,项目正式进入盾构施工阶段。
大南边门站-南塔站区间右线全长883米,采用盾构法+暗挖法施工,其中暗挖段全长42.3米。盾构机由南塔站下井经暗挖段空推至盾构始发处始发,先后下穿、侧穿及上跨多个二级、三级风险源到达大南边门站。
为全力确保右线盾构机顺利始发,中煤三建项目部针对盾构暗挖段空推、暗挖段内反力架安装等难题,制定了详尽的施工方案和应急预案,采用“顶升盾体、移动托架、盾体在托架上平移”的施工方案,安全高效完成了右线盾构机空推到位的始发准备工作。同时,严格落实领导带班制度,管理人员现场全过程盯控,严格履行安全管理职责,为现场安全、平稳、连续作业保驾护航。(沈阳地铁)
办事速度+服务温度=项目建设“加速跑
春意盎然的大地,涌动着干事创业的热潮。3月25日,在新民市举办的2025年重点项目审批推进会暨“企业会客厅”活动现场,辽宁新民经济开发区、新民市自然资源局等职能部门负责人与10余家企业代表围坐一起,面对面协调解决企业诉求。
遇到问题现场办
当沈阳市鑫雨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负责人王立新抛出“现在我们厂区南侧规划道路缺失”这一问题后,开发区及自然资源局的同志现场办公,经研究后很快调整了道路规划,确保项目投产后道路也能修建完毕。
“原本跑多个部门可能都难以弄清的问题,今天半小时就明确了办理部门和解决办法。这效率,没说的!”王立新为职能部门解决问题的效率深深折服。
当天,这场别开生面的现场答疑会共解决企业各类难题20余个。
“这样的高效场景,是我们新民市优化营商环境的常态。”新民市营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为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民市以“放管服”改革为抓手,聚焦市场主体关切,通过打造便捷高效的政务环境、亲商安商的投资环境等一系列扎实有效的举措,全力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
审批手续并肩办
“过去办手续绕来绕去的,现在审批人员成了‘导航员’。”在新民市政务服务中心“肩并肩”服务专区,沈阳达森新材料有限公司负责人齐昊和审批专员并排而坐,电脑屏幕上跳跃的审批流程图清晰可见。
这种打破传统窗口界限的服务模式,让企业体验从“求人办事”到“并肩作战”的转变。更让企业感到惊喜的是,原本需要月余的搬迁审批,如今通过“拿地即开工”模式,当天就拿到了相关手续,还享受了“送证上门”服务。
在服务创新的背后,是领导干部“换位思考”的深度变革。年初至今,新民市已开展3次“领导干部走流程”活动,市长、局长、科长“三级领导干部”26人,化身“办事群众”,在13个部门亲历20项高频审批事项。他们深入政务服务一线,以企业和办事人员的身份体验企业审批、项目申报等流程,亲身感受企业在办事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堵点,及时协调相关部门优化流程、简化手续,真正做到“发现问题在一线、解决问题在一线”。
项目落地再提速
不断完善“拿地即开工”审批模式,执行“联审联批+容缺受理”。年初至今,新民市通过组织各审批部门靠前服务、提前介入,压减审批时限,提升审批效率。
为进一步简化审批流程,提升办事效率,新民市还推出AI智能问答助手“新”易办。依托DeepSeek先进的语义分析技术,快速洞察企业、群众办事想法和要求,提供24小时在线咨询服务,力求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这个搭载先进算法的智能平台,将解答企业、群众咨询等待的时间压缩了不少。“就像有个‘数字秘书’随时待命。”刚完成环评备案的创业者孙刚点赞道。
通过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建立“一项目一专班”全周期服务体系,新民市为企业、群众提供了更加高效协同、更为精准的服务,从而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企业投资新民、深耕新民、奉献新民,实现了项目建设工作量、实物量、投资量“三量齐增”。
当“新民速度”遇见“新民温度”,一幅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图景正徐徐展开。据悉,2025年新民市已储备重点项目197个,其中,新建项目80个、续建项目52个、储备项目65个。年初以来已实现开复工重点项目47个。这些项目建成后,将有力推动新民在新能源、新材料、原料药等方面实现新突破,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塑造新优势。(沈阳日报)
沈阳多条线路更换车型
近日,沈阳地铁巴士调整部分线路车型。
206路车型更换为中车TEG6105BEV15型,配车27台,来源于各线路抽车,原有车辆下线。
283路车型更换为金龙XMQ6106AGBEVL33型,配车16台,来源于各线路抽车,原有车辆下线。
259路车型更换为中车TEG6105BEV15型,配车20台,来源于各线路抽车,原有车辆转给220路11台,279路10台。
另外,199、201、203、204、207、208、216、226、238、269、276、277、278、282、286、287、288、291、313等线路均有车辆调整,以抽车减车为主。
其中,208路目前为三种车型混搭,分别是3台中车TEG6105BEV15型、1台金龙XMQ6106AGBEVL33型、14台金龙XMQ6106AGBEVL31型。
小编注意到,206路换车后的车隔似乎有所增大。你感觉到了吗?(话沈阳)
▶编辑| 李佳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