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载改革铸辉煌,内陆开放谱新篇。2025年4月1日,全国第三批自贸试验区之一的河南自贸试验区迎来挂牌成立八周年,其中,郑州片区是河南自贸试验区的核心片区和重要承载。过往八年,郑州片区在制度型开放方面累计形成394项创新成果,其中全国首创56项。在产业发展方面,累计签约重大项目460余个,投资总额超6000亿元。郑州片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使命,以高水平开放为引领,在中原大地书写了内陆开放的崭新篇章。
8年累计形成394项成果,制度创新构建开放新范式
4月1日,记者从河南自贸试验区郑州片区获悉,挂牌八年来,郑州片区累计形成394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国家级首创56项,省级首创113项,12项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43项在全省落地生根。
在投资领域,“国有建设用地出让考古前置改革”被自然资源部全国推广;贸易领域首创跨境电商保税备货监管“1210”模式,获批全国首个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药品试点;金融领域推出绿色资产支持商业票据、类REITs等创新产品;政务服务领域“一码集成服务”实现企业全生命周期管理。这些创新成果犹如颗颗明珠,串起了制度型开放的璀璨链条。
目前,郑州片区已复制推广346项改革试点经验。17项国务院对接国际高标准推进制度型开放试点措施和24项河南自贸试验区第六批“最佳实践案例”复制推广工作正在研究推进中。
为推动改革红利全域共享,郑州片区构建起“全域自贸”制度创新成果清单。建立由48家单位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将346项国家及省级改革任务纳入绩效考评,第三方评估确保改革实效。同时,制定“首创性+集成式”创新清单,在多式联运、数字经济等领域率先复制全国其他自贸区30项先进经验,形成“先行先试-成果转化-全域辐射”的良性循环。
此外,郑州片区开放载体能级持续跃升。截至2025年3月26日,通过设立的省级RCEP企业服务中心,累计受理办结各类业务17311件,累计为1174家企业签发原产地证书,货值超52亿元;移民事务服务中心实现外籍人才停居留证办理时限压缩至7个工作日,签发永久居留身份证,截至2025年3月26日,累计受理外国人签证2154件;涉外法律服务中心整合7大涉外服务功能,组建国际商事专家委员会。这些“一站式”服务平台,为企业“走出去”和人才“引进来”架起了便捷桥梁。
郑州机场货邮吞吐量突破80万吨,枢纽经济培育发展新动能
在产业发展和枢纽建设方面,郑州片区持续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产业集群和规模加速崛起,紧扣“两体系一枢纽”战略定位,构建起“五条丝路”协同发展格局。
产业集聚效应持续显现。培育形成高端装备、汽车制造、生物医药、现代物流四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引进超聚变、华兰生物等龙头企业,落地重大项目460余个,总投资超6000亿元。2025年1~2月,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75.12%,占全省91.3%,高技术产业外资占比达92.9%,外贸进出口额同比增长18.4%,显示出强劲发展韧性。
航空物流实现质的飞跃,郑州机场货邮吞吐量突破82.5万吨,旅客吞吐量2850万人次,首创空空中转模式,电子货运平台服务企业超350家。中欧班列(郑州)开行突破3600列,首创TIR国际公路运输双向贯通,形成“海铁空陆”多式联运网络。跨境电商交易额达1458.8亿元,“网购保税+线下自提”模式引领消费新潮流。
在数字经济领域,郑州片区率先出台数据跨境流动负面清单,形成40个应用场景,数据交易额突破千亿规模。郑东区块数字经济规模近千亿元,华为中原区域总部、启迪郑东科技城等项目加速集聚,数字经济成为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推行“一次办妥”“多证合一”,打造开放新高地
在营商环境和法治保障方面,郑州片区持续深化“放管服效”改革,推行“一次办妥”“多证合一”等176项告知承诺制,审批效率提升60%以上。建立“办不成事”兜底服务机制,累计解决企业难题2000余件。2021、2022年郑州片区营商环境评价连续两年位居全省国家级功能区第一位。
法治化建设成效显著。全国第五家自贸区法院、第四家自贸区检察院挂牌运行、试运行全国首家省级涉外法律服务中心,建立涉外商事纠纷一站式解决机制。域外法律查明服务中心、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等创新举措,为企业提供全链条法治保障。
国际交流合作日益深化。郑州片区持续办好中国(郑州)国际期货论坛、中国(郑州)国际旅游城市市长论坛等国际盛会,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国际合作论坛成为国际交流新品牌。与智利伊基克自贸区建立战略合作,开通南美货运专线,国际“朋友圈”持续扩大。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郑州片区将重点推进六大工程:制定制度创新责任清单,对接CPTPP、DEPA等高标准规则,打造“丝路自贸区”升级版,培育新质生产力,完善开放体制机制,强化联动创新区建设。
八载砥砺奋进,八载春华秋实。河南自贸试验区郑州片区正在中原大地绘就内陆开放的壮美画卷,将郑州片区建设成为制度型开放的先行区、枢纽经济的标杆区、营商环境的示范区。
责编:刘安琪 | 审校:李金雨 | 审核:李震 | 监审:万军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