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多部门发声后,长和实业有新动作,公开否认电讯业务交易,美媒的话或将应验,李嘉诚打定主意了?
在港澳办、外交部、商务部等多部门发声后,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宣布将对长和实业和贝莱德财团的港口交易进行审查。美方针锋相对,近日公开表示乐见美企与长和达成港口交易,以“削弱中国对巴拿马运河的控制”。在这种局势下,李嘉诚与贝莱德的这场交易已经不是单纯的商业行为,而是大国博弈的缩影,长和实业在中美之间选择哪一边?备受各界关注。3月31日,据观察者网等多家媒体报道,长和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董事会没有就公司全球电讯业务有关的任何交易作出决定,也不确定是否将会进行任何交易。
这则公告有两层信息,一是针对长和的全球电讯业务交易给出了“既不承认也不否认”的态度,这是商业领域典型的管控风险策略。据了解,该公司的电讯业务遍布全球23个国家或地区,如果要分拆上市,需要考虑到多方因素,从营收来看,电讯业务2024年占长和集团总收入的19%,增长率只有2%,显著低于其他板块,近期市场一直在传闻长和要拆分电讯业务。二是李嘉诚家族的资产配置或将调整,不否认就是承认,起码是不排除这种可能性,在对美企出售43个港口后,李嘉诚有意走“脱重资产”道路,把资金向通讯、清洁能源赛道转移,未来拆分电讯业务是大概率事件。
这则公告发布的特殊背景是,受港口交易的影响,长和港股近期连续下跌,市值缩水近千亿港元,只要李嘉诚不终止与美企的交易,市场的担忧就不会减少。而李嘉诚的次子李泽楷掌控着盈科拓展集团,商业版图涉及腾讯、金融和地产领域,如果长和拆分电讯业务,很可能由李泽楷接盘。巧合的是,几天前盈科拓展有人对媒体透露,李泽楷旗下的所有业务全部独立于长和实业。多种迹象表明,李嘉诚有意拆分长和的资产,把“鸡蛋”放到更多的篮子里,即便长和被内地针对,也可以最大限度“止损”。
如此一来,媒体的预判或许一语成谶,美媒“彭博社”此前发布报道,称尽管中方不满,但李嘉诚仍计划出售港口给贝莱德;几天前观察者网发布评论文章,揭露李嘉诚的“暂缓交易”是缓兵之计,本质上还是对美国经济胁迫的屈服。目前距离4月2号这个原定的签字日只剩1天时间,长和还没有任何表态,甚至拒不回应国民对港口交易的关切,已经说明了很多问题。
李嘉诚踩下的“刹车”或许并不是与美企的交易,而是在内地的发展之路,要知道长和的电讯业务主要涉及欧洲、香港和东南亚,未来李氏家族的资产和项目逐步撤出大陆是大概率事件。史笔如铁,不管李氏家族如何选择,这桩交易在中国现代化发展进程中,都会留下一笔评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