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人物资讯 » 正文

深读|“学费不能白交!”兴业银行董事长业绩表态关键词

IP属地 北京 编辑:江紫萱 南方都市报 时间:2025-04-01 12:01:02

“过去一个时期的金融风险,让我们对风险形势更清楚了,对风险的表现形态和传染路径更了解了,我们管控好风险更加心中有数。”3月28日,在2024年度业绩说明会上,兴业银行董事长吕家进如是表示。

在财报中,他同样强调道,“危机不能浪费,学费不能白交,我们要从经历过的风险中重新检视风险管理理念和机制”。

近日,兴业银行交上了一份去年营收和净利润“双增”的成绩单,但是与业绩高光时刻相比,无论是增速还是净利润额,都仍有提升空间。

又到一年金融业财报季,除了继续深入观察数据背后机构发展趋势外,2025年,南都湾财社将聚焦业绩发布会上的高管众生相,旨在观察高管带领下机构发展的新机遇。

系列观察首篇聚焦兴业银行。作为股份行中的头部银行,兴业银行近年来稳中求进,其业绩走势、面临的挑战,以及解决问题的策略与路径,对行业都具有一定的参照价值。

“学费不能白交”

3月28日,兴业银行举行2024年度业绩说明会。吕家进在致辞中表示,过去一个时期国家出台的系列增量政策尤其是房地产化险政策、 地方政府融资化债政策,已经开始显现成效,一些地区市场价格开始止跌回稳,市场情绪开始复苏回暖,对我们重点领域的风险管控形成利好,风险逐步在收敛。

“过去一个时期的金融风险,让我们对风险形势更清楚了,对风险的表现形态和传染路径更了解了,我们管控好风险更加心中有数。我们有信心让风险保持在合理、可控状态。”吕家进说道。

在财报中,吕家进在谈到2025年工作时,也提到风险。他表示,我们要加快风险向低点收敛。风险是影响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变量,安全仍是头等大事。危机不能浪费,学费不能白交,我们要从经历过的风险中重新检视风险管理理念和机制,进一步树牢底线思维和极限思维,落实审慎稳健的风险偏好,健全分工明确、职责清晰、有机配合、有效制衡的三道防线,完善全面、全员、全流程的风险管理体系,运用数字化工具提升风险管理的质量和效率,确保风险曲线尽快掉头向下。

今年1月份召开的兴业银行2025年工作会议也强调,树牢底线思维,全面加强风险合规内控管理,健全合规管理体系,扎紧合规篱笆墙,优化风险管理体系,打好风险防控主动仗,确保行稳致远。

兴业银行日前发布的财报显示,去年,该行营收达到2122.26亿元,同比增长0.66%;归母净利润772.05亿元,同比增长0.12%;净利差和净息差分别下降0.10个百分点、0.11个百分点,至1.56%和1.82%;不良贷款率与2023年末持平,为1.07%;拨备覆盖率较2023年末下降7.43个百分点,至237.78%。

“潮头浪尾的翻转就在瞬息之间”

1968年出生的吕家进今年57岁了。1988年,当20岁的他走出校园,进入河南省邮政储汇发行局工作时,在我国东南沿海的福建福州,一所股份制银行诞生了。

但二者的相逢还要等到33年之后。

走向工作岗位的吕家进在邮政系统摸爬滚打30年后,调任交通银行副行长,此后又在建设银行任副行长近一年。2021年7月,“掌舵”兴业银行时,他53岁,已知天命。

与兴业银行共渡的这4年,兴业银行有过风正一帆悬的高光时刻,也有过激流中求进的艰辛。

2023年,兴业银行遭遇了成长的“烦恼”。

这一年,兴业银行净利润骤降15.61%。在此之前的两年,兴业银行的净利润都呈现双位数增长,增速分别为24.10%和10.52%。

“潮头浪尾的翻转就在瞬息之间。”在2023年年报中,吕家进曾如此感慨。

为何利润会突然“滑坡”?兴业银行在财报中表示主要是三方面原因:一方面营业收入有所下降;另一方面,加大数字化建设、业务转型、品牌及客户基础建设等战略重点领域的费用投入,成本收入比有所上升;此外,合理计提减值,做实资产质量。

财报显示,2023年,兴业银行计提减值损失611.78亿元,较2022年的486.20亿元增长了100多亿元。

在计提减值损失中,贷款减值损失尤其值得关注。2023年,兴业银行贷款减值损失同比增长77.43%至671.03亿元,占计提减值损失的比例高达109.68%,而2022年则为77.78%。

所谓计提减值损失是指企业对可能发生减值的资产(如应收账款、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预先估算损失,并计入当期损益的过程。

举个简单的例子,当某笔放出去的贷款违约后,此时前置记账的减值损失就能及时填补窟窿,避免了未来利润突然下滑,影响投资者信心。但减值损失也直接冲减当期利润。

2024年是兴业银行的本命年。兴业银行似乎也在印证36岁分水岭之说——重启,向上,新生。

这一年,其营收和净利润稳住了。虽然增速微乎其微,净利润距离2022年的913.77亿元仍有超百亿元的差距,但下滑态势止住了。

计提贷款减值损失方面,2024年为516.13亿元,开始回落,显现出该行资产质量的改善和风险管理的优化。

分析称,计提虽然导致银行短期利润承压,但反映出银行主动识别潜在风险,避免风险累积导致未来更大损失,从长期来看,夯实了资产质量,保证了长期稳健经营。

“学费”都交到哪儿了?

对兴业银行贷款质量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让吕家进提及的“不能白交”的“学费”都交到哪儿了。

近年来兴业银行的整体不良贷款率持续回落,从2020年的1.25%降到2024年的1.07%,但财报显示,去年,其关注类贷款余额981.06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36.57亿元,关注类贷款占比1.71%,较上年末上升0.16个百分点。在零售、房地产、地方政府债务等重点领域,其不良率近年整体都出现了增长。

“报告期内,受房地产市场持续调整等因素影响,部分高负债房地产客户及零售客户进一步释放风险,导致关注率指标有小幅波动。”兴业银行坦承。

承认问题是第一步,勇于解决问题才是一个求进者应有的姿态。兴业银行在行动。

据介绍,该行成立房地产、地方政府融资、消费金融、账销案存清收等重点领域风险防控敏捷小组,优化授权机制、提高决策效率,集中全集团专业力量,抓住政策机遇,有效推进重点风险领域防范化解;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重大项目实行“一项目一专班”,持续提高不良资产处置成效。

“去年我们对各类产品、各项业务进行了多轮排查,对潜在风险资产有了比较详细的掌握,分布在哪些区域、哪些行业,具体到哪些产品,我们都做到心中有数。”兴业银行首席风险官赖富荣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

成效已经开始显现。以信用卡为例,该行信用卡不良贷款率在2022年增至4.01%,2023年和2024年已经连续回落,分别为3.93%和3.64%。

“预计今年新发生的不良资产规模比上年还会有所下降,减值计提的规模也会继续回落。新发生不良结构方面,地方债和信用卡的风险会继续收敛,房地产新发生不良有一定压力,但是总体也是收敛。”赖富荣表示。

但赖富荣同时承认,零售信贷新发生不良面临一定的上升压力。

财报显示,去年末,兴业银行个人按揭贷款不良率0.60%,较上年末上升0.04个百分点;个人经营贷不良率0.80%,较上年末上升0.01个百分点;个人消费贷(境内且不含子公司)不良率1.62%,较上年末下降0.08个百分点。

实际上,“烦恼”不仅仅属于兴业银行,也属于全行业。

近几年,随着部分居民收入水平与还款能力趋势性下降,零售信贷不良率提升,成为行业的共性问题。

比如,渤海银行去年末个人贷款不良率高达4.15%,较2023年末大幅增长了1.9个百分点。其中,个人住房和商业用房贷款不良率从0.97%上升至1.98%,个人消费类贷款不良率从4.44%猛增至12.37%,个人经营性贷款不良率也从3.24%增至4.62%。

中信银行去年末个人贷款不良率1.25%,较上年增加了0.04个百分点。其中,个人消费贷款不良率2.14%,较上年末上升0.59个百分点。

民生银行去年末不良贷款率1.80%,比上年末上升0.28个百分点。其中,信用卡不良贷款率3.28%,同比上升了0.3个百分点。

“寻找穿越周期的α”

面对经济增长放缓、居民收入波动等挑战,以跟随大势为特征的“β增长”已经难以为继。银行机构当何为?

“我们要因势而变,顺势而为,把兴业银行的估值管理做好,力争在周期的‘β’之外,能够形成自身的‘α’,努力回馈各位投资人,切实履行好国家所赋予的系统重要性银行的使命。”吕家进表示。

对于2025年工作思路,吕家进进行了定调:“稳中求进”。

他强调,我国商业银行总体上还将面临“低利率、低息差、高风险”诸多挑战。“我们将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力将各项既定任务抓实抓细抓到位,以自身工作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力争全年跑赢大市,继续走在股份制商业银行前列。”

据介绍,兴业银行今年工作思路包括五个方面,除了上述“坚持稳中求进,力争跑赢大市”,第二个是“把握发展大势,开拓增长空间”。

吕家进表示,“坚持把拓展低成本存款作为重中之重。”

财报显示,在低成本存款方面,去年末兴业银行活期存款较2023年末增长了11.97%,占客户存款比例提升了1.42个百分点至37.38%。作为对比,招商银行去年末活期存款占比超过五成,光大银行和中信银行也都超过四成,兴业银行还有提升空间。

实际上,在息差收窄大背景下,不少银行都在调整存款产品策略,优化存款结构。比如,招商银行就表示,2025年将继续加强对高成本存款的管控,加大对低成本存款的推动,确保全年活期存款占比和存款成本率保持合意水平;民生银行也表示,加大力度吸收活期存款,改善存款期限结构。

与利息收入受经济周期影响较大不同,中收波动性较小,能平滑银行利润周期,增强抗风险能力。这也是近年银行纷纷将目光投向中收的原因。

在开拓增长空间方面,吕家进提到,“多措并举扩中收,进一步发挥‘大投行、大资管、大财富’优势,广开中收来源”。

去年兴业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240.96亿元,较上年下降13.18%。

不过,这同样是一个行业共性问题。去年,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降幅超过10%的并不止兴业银行一家:光大银行下降19.52%,平安银行下降18.1%,招商银行下降14.28%……这背后既有减费让利政策的影响,也有市场环境变化、竞争加剧等因素。

吕家进提出的第三个工作思路是“强化科技赋能,构建智慧兴业”。

据介绍,近年来,兴业银行将数字化转型作为“生死存亡之战”,明确IT战略、优化科技体制、增加科技人才、扩大科技投入。“数字化转型逐步从建设期走向收获期。兴业数金公司可以同步安排300个以上的系统研发项目,科技制约发展的窘境已成过去。”吕家进评价道。

2025年,他表示,要进一步强化科技对经营管理的赋能作用,全面提升员工作业效率、客户体验感和经营效益,拥抱人工智能,在数字化转型的下半场,加快从“数字兴业”向“智慧兴业”迈进。

在风险方面,吕家进强调道,将持续加强全面风险管理,有效防范各类传统风险和新型风险暴露,加快存量风险化解。

最后,在继续深化改革方面,吕家进表示,将继续积极谋划对风控体系、运营体系、产品管理体系、外包管理体系、人力管理体系等优化调整,破解制约高质量发展的障碍,精准对接国家的金融改革举措,尽最大努力争取政策红利,继续为金融改革探索路子。

“坚守长期主义,坚持做难而正确的事,继续为穿越周期积蓄力量。”吕家进表示。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刘兰兰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