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智能车 » 正文

油电共存时代,万亿汽车后市场的"冰与火"突围战

IP属地 北京 编辑:钟景轩 汽配圈子 时间:2025-04-01 11:31:12

当新能源车渗透率突破 50% 的临界点,中国车市上演着一场奇妙的 "双雄会",新能源与燃油车正在形成独特的生态位互补。这种共生格局源于多重现实考量:在江浙沪包邮区,新能源车充电设施覆盖率已达 98%,但在西藏阿里地区,加油站依然是唯一的能量补给站。数据显示,2024 年商用车市场中,柴油重卡占比仍超 60%,而在北上广深的网约车队伍里,纯电车型已撑起半边天。

2025年的中国汽车市场,燃油车与新能源车的较量早已不是非此即彼的零和博弈,而是演变为一场“共生共荣”的产业革命。对于汽车后市场从业者而言,这场变革既是挑战,更是重构价值链的契机。

01

油电共存的必然性:从对立到协同

油电之争的根源在于能源结构转型与市场需求分化的双重驱动。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新能源车渗透率已接近50%,但燃油车仍占据半壁江山。

这一现象并非偶然:一方面,新能源汽车凭借政策红利和技术迭代快速崛起,尤其是插混车型(PHEV)和增程式(REV)因兼顾续航与环保成为市场新宠;另一方面,燃油车通过智能化升级(如搭载高阶驾驶辅助系统)和燃油效率优化,依然在商用车、偏远地区及部分消费者群体中保持不可替代性。

这种“油电并行”的格局,本质上是市场对多元化能源解决方案的选择。正如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主任安庆衡所言:“燃油车不会消失,但将被重新定义为‘细分市场选项’。” 对后市场而言,这意味着两种车型的维保需求将长期并存,从业者需在服务模式、技术能力和供应链管理上找到平衡点。

02

传统配件与维修行业的“冰火两重天”

油电共存对后市场的冲击首先体现在业务结构的重构上。

1. 燃油车后市场:存量竞争下的生存法则

燃油车的维保需求正在经历“量减质升”的转变。天猫养车总裁无封指出,随着燃油车“老龄化”和里程数下降,常规保养频次减少,但高车龄车辆的复杂故障维修需求增加。

例如,发动机大修、变速箱更换等“硬需求”仍将存在,但市场竞争已从“获客”转向“存量争夺”,头部连锁品牌通过规模化、数字化优势挤压中小门店生存空间。

2. 新能源车后市场:千亿蓝海与技术壁垒

新能源车的崛起带来了全新的增长点。其维保需求集中在“三电系统”(电池、电机、电控)、高压线路检测、热管理系统等领域,与传统燃油车的机械维修逻辑截然不同。

例如,奇瑞推出的“猎鹰智驾”系统需依赖端到端大模型和传感器融合技术,维修人员必须具备电子诊断和软件升级能力。此外,新能源车更重的车身导致轮胎磨损加速,轮胎更换业务成为后市场的新增长点。

然而,新能源车维保门槛较高。以电池为例,其检测需专用设备,维修需持证上岗,且主机厂普遍通过“授权服务商”模式控制售后渠道,独立维修店若无法突破技术壁垒,恐被排除在价值链之外。

03

产业链的重构:从“替代”到“融合”

油电共存并非简单的此消彼长,而是推动后市场从单一服务向生态化、智能化转型。

1. 配件供应链:混合动力催生新品类

混合动力车型(HEV/PHEV)的普及,催生了电机控制器、能量回收系统等新配件需求。根据《2020-2025年中国油电混合动力汽车市场报告》,HEV市场规模将在2025年突破200万辆,占全球份额25%以上。这对传统配件商而言,既是挑战(需调整生产线),也是机遇(开发适配混动系统的专用部件)。

2. 维修技术:复合型人才的崛起

未来的维修技师需兼具机械与电子双重技能。例如,燃油车的智能化升级(如搭载大疆智驾系统)要求技师掌握软件诊断能力,而新能源车的电池维护则需电化学知识。天猫养车已投入10亿元打造AI生态,通过“AI数字诊断”“AI门店教练”等技术辅助维修人员提效,这提示从业者必须拥抱数字化工具,而非依赖传统经验。

3. 服务模式:从“修车”到“生态运营”

新能源车的智能化属性,让后市场服务从“故障修复”扩展到“数据服务”。例如,通过车载系统预判电池健康状态、远程OTA升级等,维修店可转型为“出行服务商”,提供电池寿命管理、充电桩安装等增值服务。此外,女性消费者和年轻群体对个性化改装(如车衣、内饰定制)的需求爆发,为后市场开辟了新赛道。

01

从业者的破局之道:拥抱变革,重构竞争力

面对油电共存的时代,后市场从业者需从以下维度突破:

1. 技术升级:建立“油电双修”能力矩阵

燃油车领域:深耕高难度维修(如发动机大修)、挖掘存量客户价值,同时引入智能诊断设备提升效率。

新能源领域:投资电池检测设备、培训持证技师,与主机厂或第三方认证机构合作获取授权资质。

混合动力领域:掌握电控系统维修技术,开发适配混动车型的专属服务套餐。

2. 模式创新:连锁化与社区化并行

头部连锁品牌(如天猫养车)通过规模化采购和数字化管理降低成本,区域连锁则可依托本地化服务抢占社区市场。独立门店若无法加入连锁体系,需聚焦细分领域(如轮胎更换、钣喷美容)打造差异化优势。

3. 生态协同:融入智能化与全球化浪潮

智能化:利用AI工具优化库存管理、客户画像和维修流程。例如,通过数据分析预测配件需求,减少滞销库存。

全球化:中国车企出海带动后市场国际化。奇瑞、吉利等企业在海外布局本地化服务网络,为国内供应链企业提供出海机会。

4. 政策借势:关注碳中和与循环经济

电池回收、旧件再制造等绿色产业将成为政策扶持重点。提前布局电池梯次利用技术,或与第三方回收企业合作,可抢占循环经济先机。

05

在变革中寻找“共生”的智慧

油电共存不是过渡阶段的权宜之计,而是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路径。对后市场从业者而言,与其焦虑于“燃油车衰落”或“新能源颠覆”,不如以开放心态拥抱变革:燃油车的“精细化服务”与新能源的“技术赋能”相辅相成,混合动力的“跨界需求”与智能化的“生态扩展”互为补充。唯有如此,才能在产业转型的洪流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存之道与增长极。

正如奇瑞汽车在长江畔以200辆智驾车队致敬历史的壮举,后市场从业者亦需以技术为舟、以生态为桨,驶向油电共生的新未来。

本文为汽配圈公众号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