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人物资讯 » 正文

最新业绩亮眼,华为重回巅峰!孟晚舟提3计划,徐直军当值董事长

IP属地 北京 编辑:沈如风 老方说老方说 时间:2025-04-01 11:00:38

孟晚舟也是华为公司的“老员工”,她大学毕业后就加入公司,从基层做起,历任华为公司国际会计总监、华为香港公司首席财务官、账务管理部总裁等职务,“2024年10月1日~2025年3月31日”是孟晚舟当值华为轮值董事长,主持公司董事会及董事会常务委员会的任期。

“2024年,华为全体员工努力应对各种外部挑战,持续提升产品质量、经营质量和运作效率,经营结果符合预期。感谢全球客户的信任,感谢全球供应商、合作伙伴、开发者的协同,感谢消费者的认可,感谢全体员工的付出以及每一位家属的支持。”

按照华为发布的2024年年度报告显示,华为经营结果符合预期,实现全球销售收入8,621亿元人民币,净利润626亿元人民币。2024年研发投入达到1,797亿元人民币,约占全年收入的20.8%,近十年累计投入的研发费用超过12,490亿元人民币。

从数据看业绩很亮眼,华为是重回巅峰的态势,接近了2020年营收8,914亿元的水平。可以预见的是,华为还有很大的潜力。

孟晚舟强调,“2025年,华为将进一步把‘以质取胜’落实到各项管理制度和业务活动中,坚持质量目标牵引,不断提升质量竞争力。”

华为财报分析:基本盘非常稳固,新业务发展势头良好

ICT基础设施业务收入3699亿元,同比增长4.9%,这是华为的老本行、压舱石,也是公司几大业务的基本盘。

然后是贡献利润较多的终端业务,2024年实现收入3390亿元,同比增长38.3%,这个数字背后是华为手机“王者归来”、销量重回中国前五,平板超过苹果成为中国第一的局面。相信在克服供应链难题后,华为终端还会有大的发展。

还有云计算、数字能源、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等业务都实现了增长,势头良好。特别是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在余承东的带领下取得了474.4%的超高增速。

2024年,华为联接产业克服行业投资周期低谷,经营结果保持稳健;计算产业得益于提前十年的布局,抓住AI机会取得较大增长;终端重回增长快车道,鸿蒙生态正在取得历史性突破;华为云持续优化业务结构;数字能源坚持质量优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首次实现当年盈利。

这段话就点明了华为现在几大业务板块的格局和情况。

而从华为的市场趋于分布来看,营收贡献主要还是在本土和欧洲中东非洲,其次是亚太、美洲等地区。

华为的“天水计划”、“地水计划”和“太平洋计划”

众所周知,华为一直是有未雨绸缪战略预见性和战略定力的公司,比如著名的“备胎计划”等都是很经典的例证。

“世界的不确定性越来越强, 但我们能确定的是,任何时候自己都必须是强者。未来我们将沿着大纵深,持续不断地培育黑土地,持续做强华为核心竞争力。未来三年,我们要与经济规律逆周期,加大战略纵深投入,错位发展,在根技术上压强式投入。”

华为的战略是公开的,孟晚舟提到了华为公司正在实施的3大计划:

我们正通过“天水计划”“地水计划”和“太平洋计划”,抓住智能时代的战略机遇,在算力时代争取长期胜利。“天水计划”让我们与伙伴们一起,共同创造更多的水龙头,让联接的管道里充满水;“地水计划”让我们与伙伴们一起瞄准数据中心、园区、家庭三大固定网络的流量源头,构建高品质联接与用户体验;“太平洋计划”以算、存、网打造数据解决方案,带动计算、存储的客户成功。终端是我们围绕用户体验持续创新的尖刀产品,通过各类高水平终端的规模发货,推动中国电子工业的发展和崛起。

有了前瞻性规划和布局,自然就会形成战略聚焦,从而沿着大纵深做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也是企业赢得胜利的“王道”。

到2026年,我们就会看到华为这3大计划带来的成果。其实华为一直是做平台生态的逻辑,所以有“肥沃土壤”的说法,有了“黑土地”,自然就能“多产粮食”。

在大机会时代,华为拒绝机会主义。

大公司有后发优势,而且可以“多路径”探索和发展,有试错空间,简单说就是输得起。所以大公司跟小公司不是一样的业务逻辑。

船小好调头也就意味着不能抵御风险,需要靠“押宝”,于是难免投机主义,甚至急功近利。华为在创业初期也有过“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时候,但任正非有个指导思想就是聚焦主航道,钉子战略,压强原则。

华为2024年研发投入达到惊人的1,797亿元人民币,约占全年收入的20.8%,它近十年累计投入的研发费用超过了12,490亿元人民币。这些真金白银的投入背后,就是“土壤的肥沃”,也是长期主义的价值。

一个公司的周期长短很关键,如果是追求极致的ROI (投入产出比),那就会短视,当下收成好了,下一年就麻烦了,因为你做不到“肥沃土壤”,形不成战略储备。我们看华为2002年遭遇IT泡沫破灭,业界都是收缩,而华为就是从长周期来作为战略决策的依据:

董事会强调在冬天里面改变格局,而且选择了鸡肋战略,在别人削减投资的领域,加大了投资,从后十几位追上来。

没有那时的勇于转变,也就没有华为后来的一枝独秀。比如华为在光通讯领域的世界领先就是从“鸡肋战略”开始的,“我们也已经到了最低点,退无可退,在别人不做的领域,我们选择抓住‘鸡肋’,努力发展。”任正非不愧战略家,他的眼光比友商要长远。

人工智能是人类社会的一次重大变革,是最大机会,也是长期机会。

轮值董事长是华为公司的最高决策者,从2025年4月1日到2025年9月30日期间是由徐直军当值轮值董事长,主持公司董事会及董事会常务委员会。在这个任期,华为的战略重点仍然是人工智能。

徐直军1993年加入华为,历任华为无线产品线总裁、战略与Marketing 总裁、产品与解决方案总裁、产品投资评审委员会主任、公司轮值CEO、战略与发展委员会主任等,他在业界和华为以嗅觉敏锐著称,非常善于把握商业机会。

这个世界一定会进入人工智能时代。可以说,AI将超越移动互联网,创造比后者更大的价值。要知道AI对世界意味着全面的颠覆,新的技术创新会创造新的需求,这也是当前世界急需的。否则没有增量利益的空间,熵增如何克服?

“在大机会时代,华为拒绝机会主义,聚焦构筑产品核心竞争力,致力于把更好的产品和服务带给客户,不焦虑、不迷失、不冒进,不被短期泡沫驱动,扎扎实实打造根技术,精益求精走好每一步。”孟晚舟如是说。

这就体现了华为公司的核心价值观——以客户为中心,以客户需求为企业之魂。能够板凳一坐十年冷的企业,就会有厚积薄发的成功。人工智能时代,我们最缺的就是能够踏踏实实做好基本功的企业,好东西都是慢的,没有长期的投入和努力,就不会有长成参天大树的机会。

公司的健康比规模扩大重要,利润最大化不如成长最大化,技术还是在不断进步的,与其追求高利润及财务指标的漂亮,不如追求内部管理的合理性。“以质取胜”是华为树立的榜样,企业不管在哪个阶段都应该注重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春风如贵客,一到便繁华;来扫千山雪,归留万国花。华为迎来了春意盎然的春天,在这个万物复苏的季节,奋发有为的中国企业也会迎来生机勃勃的希望。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