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金融 » 正文

2025年一季度最赚钱的基金经理们,在去年年底做了哪些预判?

IP属地 北京 编辑:陆辰风 大河财立方 时间:2025-04-01 00:00:38

3月末,公募基金迎来年报季。在公布产品运行数据之余,公募基金经理时常还会在年报中分享投资感悟和理念,概述过去一年的基金管理心得,甚至会撰写“小作文”,罕见地向投资者透露部分个人情感。因此,长期以来,公募基金年报一直是投资者和研究机构热衷探讨的读物。

2025年一季度,A股和港股涨势明显,而提前布局优势个股的主动权益基金,也迎来了新年的开门红,有10只基金年内涨幅突破40%。在2024年底,这些基金经理是如何确定投资决策的?随着各家基金年报的出炉,投资者也得以全面纵览。

2025年一季度涨幅前20名的公募基金

人形机器人持续走强,多只基金重仓相关个股

作为旗下单只一季度涨幅超过50%的基金经理,鹏华基金的闫思倩、永赢基金的张璐以及平安基金的张萌先都押准了人形机器人赛道。

闫思倩(管理鹏华碳中和主题混合,一季度涨幅65.16%)提出,2025年我们对宏观经济触底修复保持乐观,财政与流动性充裕,证券市场预计总体表现较好,新能源为代表的制造业,主产业链经历过供给侧出清,需求仍持续增长,股价和基本面都在历史底部,具备长期机会,可以长期选股。新能源相关制造业涉及成长方向较多,比如新能源汽车企业,新的技术和业务升级包括智能驾驶,人形机器人,AI能源相关等。

张璐(管理永赢先进制造智选,一季度涨幅52.32%)则预测,2025年将是人形机器人产业化破晓之年——关键词是定型与量产。

张荫先(管理平安先进制造主题,一季度涨幅53.65%)表示,后续会花更多精力去研究“穿针引线”(电子皮肤、深度相机、激光雷达、六维力传感器、灵巧手、腱绳)、轻量化(镁合金、铝合金)、新型传动方案、新制造工艺、新材料等方向的投资机会。

值得一提的是,张璐还在年报里分享了他对投资者的资产配置建议:“投资者在初次接触某个相关行业时,不妨将其纳入关注列表,深入了解和研究该行业及工具型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基于真正看好时再做出投资决策,而不要仅仅因为热度高就跟风购买。若看好板块未来发展,可以考虑采用定投方式与行业共同成长,熨平短期波动,力争享受行业长期发展的红利。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适当分散投资,从更理性、更长期的角度做好资产配置,不要把资金全部押注到单一赛道。”

在三位基金经理的前十大重仓持股中,双林股份、贝斯特、兆威机电、斯菱股份等人形机器人概念股多次出现,几只个股一季度涨幅也都在40%以上,其中双林股份更是实现翻倍,年初至今涨幅达到118.16%。

乘上港股春风,多只主动基金提前布局

2025年,港股时隔小半年再度出现大幅拉升,医药、互联网等板块涨势明显。得益于港股的优秀表现,多只基金一季度涨幅超过30%。

其中,南方基金的熊潇雅(管理南方香港成长,一季度涨幅31.40%)在年报中写下超过4000字的长文,详细阐述了基金的运作逻辑和布局思维。她提到,展望2025年,积极看好港股市场的中期表现,认为下行风险低于上行风险,应该注重三方面选股:仍然以TMT行业作为核心仓位、积极在政策加力的方向寻找机会、继续寻找新的消费趋势以及继续深挖AI行业的机会。

此外,她还提到,“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一直是困扰整个基金行业的难题,本基金希望不简单以业绩和规模作为目标,而是以基金持有人的收益作为主要考虑因素,以未来3~5年的投资回报率来择股,将研究时间精力更多地分配在“长期且重要”的事情上。

从个股来看,南方香港成长重仓持股的泡泡玛特、老铺黄金、小米集团-W、腾讯控股、毛戈平等一季度涨势明显,老铺黄金更是在线下造就了火热消费场景的同时,股价涨幅也突破200%,相比其最初的发行价已经翻了17倍。

过去几年,医药板块表现疲软,但不少基金经理仍在积极调仓布局。2025年一季度,多只港股医药个股走高,药明生物、翰森制药等个股涨幅超过40%,也让低位“抄底”的基金经理获得了不小的收益。

永赢基金的储可凡(管理永赢医药创新智选,一季度涨幅32.29%)在年报中提到:“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我们认为在新药发展的质量与速度层面,国内产业无须妄自菲薄。”

储可凡表示,尽管在基础研究、转化医学等领域,我们的确与欧美学术界或医药工业界尚有差距。但中国的新药产业链迄今也仅仅发展了不足10年,我们用短短的时间,走过了欧美大药厂近百年的路。放眼全球,已经是个“奇迹”。 总体而言,2025年创新药行业将步入“质量提升”的新阶段,在政策持续支持与技术突破的背景下,具备全球竞争力的新药企业有望价值重估。

聚焦北交所个股,多只定期开放基金跑赢大盘

2024年9月至今,北证50指数经历了两次大幅度的抬升,也为跟踪北交所个股的基金带来了可观的收益机会。在2025年一季度涨幅较高的基金产品中,也出现了多只布局北交所的封闭式基金。

华夏基金的顾鑫峰(管理华夏北交所创新中小企业精选两年定开,一季度涨幅37.45%)在年报中从几个方面阐释了他对北交所上市公司具备信心的原因:北交所公司目前估值相较于沪深同类公司依然有不小的折价;目前持有的北交所公司今年以来依然延续了较快的增长速度;政策前期的密集发布,已经说明了对这个市场的呵护力度,未来即将和正在进入落地实施期;北交所未来新挂牌的公司会变多变好,流动性的大幅改善和估值的系统性提升展现了更强的吸引力。

不过,顾鑫峰也提到,尽管短期可能会由于供给增加给整个市场的流动性造成一定的扰动,但增加优质供给是市场长期发展的基石,这使得选择优质中小专精特新企业的难度相对降低。

汇添富基金的马翔、马磊(管理汇添富北交所创新精选两年定开,一季度涨幅24.43%)在年报中提到,展望2025年,在主打“专精特新”的北交所市场,科技创新主线、高端制造升级主线和新兴消费主线是他们重点布局的领域,仍有不少机会存在。

过去的一两年里,大量主动基金表现疲软,不仅收益不如一众费率更低的ETF基金,更让投资者心灰意冷,部分主动基金至今仍未回归2021年的高点。上交所报告显示,2024年,境内ETF规模增长1.6万亿元,年内指数基金持有A股市值也首次超越了主动基金。

1月23日,证监会主席吴清表示,要着力强化基金公司、高管、基金经理与投资者利益的绑定,防止出现重规模、轻回报的经营倾向,避免片面追求规模,不重视投资者的回报。2025年,随着科技主线的持续,主动基金通过提前布局、积极调仓和提升投研能力,让投资者付出的真金白银获取了更高的稳健收益,这是否能让更多投资者改变资产配置策略?市场还在等待答案。

责编:刘安琪 | 审校:李金雨 | 审核:李震 | 监审:万军伟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