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零售 » 正文

平台出新规,这些商家要被封店了

IP属地 北京 编辑:陆辰风 派代网 时间:2025-03-31 19:30:40

作者 | 不吃麦芽糖

编辑 | 菲菲

跨境电商旺季备战正酣,亚马逊新规却接踵而至,卖家们被折腾得够呛!

近期,亚马逊接连祭出重拳:加拿大站资质审核、超龄库存缩期、可融化商品全面禁收、欧盟电池法最后通牒、商业保险强制化......

这一系列新规简直"招招致命",直接戳中了无数跨境卖家的“命门”!

多位行业资深人士指出:这波合规升级只是开始!随着全球电商监管趋严,未来平台规则只会更多、更严。亚马逊正在用"合规"这把筛子,无情淘汰那些跟不上节奏的玩家,资源正加速向合规大卖集中。

亚马逊"挥刀"加拿大站:新老卖家无一幸免

自3月中旬起,亚马逊加拿大站的众多卖家陆续收到平台通知,要求在60天内完成全面的资质验证,否则将面临销售权限冻结和资金提现限制

这一举措源于亚马逊加拿大站发布的重要通知,宣布启动全新的资质审核流程。所有计划或已在加拿大站销售的卖家,必须向亚马逊提供特定的信息和文件,以完成身份验证。

此次审核的覆盖面之广令人咋舌,不仅针对已在加拿大站运营的卖家,就连通过NARF计划(北美远程配送计划)从美国站远程配送的商家也无一幸免。

即便加拿大订单占比不足1%,这些卖家同样需要完成资质审核。这让不少跨境卖家陷入进退两难的困境:选择关闭加拿大权限不仅仅是退出加拿大市场,还可能会直接损失美国站NARF订单,而选择参与审核则还要额外承担合规成本。

面对这场合规风暴,卖家们普遍感到力不从心。一位资深卖家无奈表示:"今年已经连续应付了欧洲VAT、美国CPSC合规等多轮验证,现在又要准备加拿大审核,实在是分身乏术。"

更让卖家头疼的是,这次审核要求的材料相当繁琐,包括营业执照副本、组织章程、企业地址证明等多项文件,其中组织章程还需要受益人签章,企业地址证明则必须使用拉丁文填写。

值得注意的是,这60天的期限仅计算卖家操作时间,并不包括亚马逊的审核周期。这意味着卖家必须争分夺秒准备材料,任何拖延都可能导致逾期风险。平台方面表示,审核将通过邮件或卖家平台账户信息页面进行通知,但不同卖家被触发审核的时间可能存在差异。

这场突如其来的合规风暴正在加速行业洗牌。有业内人士分析,亚马逊此举既是为了响应加拿大《电商合规法案》的要求,也是在通过提高合规门槛来优化平台生态。

对于卖家而言,能否顺利通过这场考验,不仅关系到加拿大站的业务存续,更将直接影响整体运营布局。

超270天库存,亚马逊将强制移除

这个月除了加拿大站点新规外,一纸来自亚马逊的官方邮件也让无数卖家陷入焦虑:自4月4日起,所有存放超过270天的FBA库存将被强制移除。

这一突如其来的政策调整,将原本365天的库存周转周期大幅压缩,犹如一记重拳直击卖家命门。

新规实施后,亚马逊将在4月4日、7月4日、10月4日及2026年1月4日进行四次集中清理。最令卖家措手不及的是,系统默认设置为自动弃置,这意味着如果不在4月4日前手动禁用"可售库存自动移除"功能,苦心经营的库存将面临被系统无情销毁的风险。

这场库存风暴中,季节性商品卖家首当其冲。一位主营复活节装饰品的卖家透露,为清空800件积压库存,不得不忍痛割爱,以亏损2万元的代价在48小时内完成清仓。"看到后台堆积如山的超龄库存,真是慌得一批!"这成为当下卖家群体的真实写照。

对此,卖家纷纷向亚马逊客服求证,客服建议通过后台禁用“可售库存自动移除”功能,以避免库存被强制移除。

操作步骤非常简单:首先进入“设置”→选择“亚马逊物流”→在“可售商品自动设置”中选择“禁用”。这样一来,系统就不会自动移除库存,但会按月收取超龄库存附加费。

然而,禁用此功能后,卖家仍然需要关注额外的仓储费用。除超龄库存费用外,卖家还需要支付月度仓储费、仓储利用率附加费、入库配置费等额外费用。这些费用的增加可能对卖家的成本产生较大影响。因此,卖家必须精细管理库存,确保及时清理滞销商品,避免不必要的费用支出。

3.7万个ASIN或受影响!亚马逊将拒收这类产品

除了库存方面,近期还有卖家反馈收到了亚马逊平台的这则通知:易融商品库存从4月15日起将被移除,并将对逾期库存进行收费处理。

根据亚马逊的最新公告,2025年4月15日至10月15日期间,旗下配送中心将全面停止接收可融化商品的库存。任何未按时清理的库存将被标记为“无法配送”,并且卖家将承担处理费用。

此次政策影响的ASIN超过3.7万个,涉及多个类目,包括食品、家居、药品、美妆个护等。新规执行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更让卖家头疼的是,这一政策的执行时间正好与销售旺季重合,受影响的卖家目前陷入了两难境地。一方面,他们需要尽快清仓,可能面临大幅折价,特别是像复活节巧克力这类季节性商品。另一方面,如果选择继续存放库存,就需要承担高额罚款,特别是存放超过270天的商品,将面临双重处罚。

即便商品仅含有少量易融成分,只要被亚马逊判定为易融商品,也会受到此次政策的影响。有卖家反映,某些含有蜡质成分的工艺品也收到了预警通知,提醒他们关注库存清理。

在这一背景下,卖家们面临着如何快速应对这一“熔断”风暴的挑战。库存清理的压力让卖家不得不考虑促销和Outlet Deal等方式,以尽量减少滞留库存,并且转为自配送模式(FBM)来继续销售未售出的商品。

长远来看,卖家们也需要调整产品结构,减少对易融商品的依赖,同时为下一个旺季做好温控仓储准备,确保库存管理不再受温度影响。

欧盟电池法"最后通牒"已至,即将生效

除了平台新政外,新的欧盟电池法规(EPR)法规生效时间再度逼近:8月18日起,未合规商品将被下架停售,未合规卖家还将彻底失去泛欧计划资格。

作为取代2008年旧规的全新法案,欧盟电池法规对电池产品的全生命周期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从碳足迹认证到数字护照,从回收责任到标签规范,每一项要求都像一道紧箍咒,让全球电池企业不得不绷紧神经。未达标的电池产品不仅会被强制下架,还将面临高额罚款的风险。

面对这场合规大考,跨境卖家必须立即行动起来。首先要在德国、法国、意大利等8个主要欧盟国家完成EPR注册,获得相应的注册号码。这些国家的注册要求各不相同,比如德国需要提供拉丁文地址证明,而荷兰的注册通道要到6月才会开放。

完成注册后,卖家还需及时将注册号上传至亚马逊平台,并确保所有信息完全一致,连一个标点符号的差异都可能导致审核失败。

除了注册要求,产品本身的合规改造同样重要。所有含电池产品都必须通过CE认证,包装上要清晰标注废弃物回收标识。特别提醒卖家,电池EPR注册号与WEEE注册号是两套完全独立的系统,不能互相替代。像蓝牙耳机这样同时包含电池和电器部件的产品,必须同时完成两项注册。

随着截止日期临近,各国注册通道已经开始出现拥堵。建议卖家优先处理德国等审核严格国家的注册,因为这些国家的处理周期可能长达2-3个月。同时要警惕"虚假成功"陷阱,在提交注册号后务必进行二次确认。

在亚马逊这条赛道上,关注政策变化是每个卖家的基本操作。能否在合规与盈利之间找到平衡,将是检验卖家运营能力的试金石。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竞争中,只有那些能迅速适应规则变化的卖家,才能最终笑到最后。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