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金融界消息,在228亿美元抛售巴拿马等全球43个港口后,李嘉诚在资本市场遭遇滑铁卢,长和系上市公司股价跌跌不休,长和最近11个交易日市值蒸发超过300亿港元。3月13日,中国国务院港澳办官网转载一篇来源为《大公报》的评论文章,题为《莫天真 勿糊涂》。 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在社交媒体发文表示也许香港被外国管治太久了,有些香港商人误信“商人无祖国”,以为一切“在商言商”。
巴拿马运河(资料图)
事情缘起李嘉诚旗下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拟以228亿美元,将全球23个国家的43个港口,出售给贝莱德牵头的财团,其中包括巴拿马运河两端的关键港口。消息一出,舆论哗然。
官方多次发声,言辞愈发严厉。国务院港澳办官网转载《大公报》评论,对交易提出强烈质疑和批评;外交部强调反对经济胁迫和霸道霸凌;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明确将依法对该交易进行全面审查,以维护市场公平竞争和国家战略安全。香港《大公报》更是连发多篇时评,直指李嘉诚此举是“配合美国霸权”,损害国家核心利益,劝诫有关企业和人士停止交割。
面对官方五次凌厉喊话,李嘉诚不再沉默,给出一组数据,即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2024年业绩报告,重点表明在24个国家的53个港口运营占比,仅占总收入不到9%。言下之意,这些港口不赚钱,便宜卖给美国无伤大雅,官方和各界反应过度。
但事实真是如此吗?从商业角度看,港口业务虽在营收占比上看似不高,可港口本身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价值,其隐性价值远超表面利润。近年来,港口业务往来频繁,收入增长稳定,本是稳赚不赔的买卖,李嘉诚称其不赚钱,难以令人信服。
巴拿马运河(资料图)
从地缘政治角度看,巴拿马运河是全球海运咽喉,每年经手全球6%的海运贸易,中国超20%的货轮需经此通行。美国贝莱德财团接手后,极有可能利用港口控制中国货轮的物流数据,甚至加收高额“过路费”,严重威胁中国国家利益。
再者,长和港口业务2024年营收增长11%,EBITDA增速达15%,属于优质资产。李嘉诚却急于以“短平快”方式与贝莱德达成协议,且未优先考虑中国国企收购意向,交易估值溢价远超行业平均,这不符合正常商业逻辑。
不仅如此,长和系上市公司股价也因这一事件大幅下挫。长和、长实集团、长江基建集团、电能实业等公司市值,在短期内蒸发超过781亿港元。
而在官方表态后,李嘉诚旗下公司也有一系列动作。长江和记实业与长江实业集团取消业绩发布当日的传媒发布会及分析师会议,这种罕见举动被认为与港口资产出售引发的争议有关。
如今,李嘉诚面临两难抉择。若继续推进交易,将面临中方严厉制裁,失去中国市场,还可能背上“卖国”骂名;若停止交易,一方面要向贝莱德支付巨额赔偿金,另一方面,可能遭到美方报复。
巴拿马运河(资料图)
有消息称,长和高层人士透露,下星期不会签订任何有关出售巴拿马港口的协议。但这究竟是暂时妥协,还是彻底放弃交易,尚未可知。
在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下,任何商业行为都不能忽视国家利益。李嘉诚作为商业巨擘,理应明白“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道理。希望他能以国家利益为重,悬崖勒马,做出正确抉择。毕竟,国家强大,企业才能更好发展,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广大民众也在拭目以待,看李嘉诚如何书写自己的商业“下半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