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金融 » 正文

横店如何变“竖店”?微短剧创作火热 一季度接待超600个剧组

IP属地 北京 编辑:钟景轩 大河财立方 时间:2025-03-31 15:30:20

说到微短剧拍摄地,相信很多人会想到横店,现在,这个全球最大的影视基地因为拍摄大量手机竖屏观看的视频短剧,被网友亲切地称作“竖店”。今年以来,这里已经接待了超600个竖屏微短剧剧组。

一季度接待剧组超600个 微短剧创作火热

这里是横店影视城华夏文化园,一部古装微短剧正在拍摄宫殿戏。

门楼、文化广场、植物园……这些基地内的不同场景,为剧组快速转场提供了可能。眼下,每天都有十几个微短剧在这里同时拍摄。

剧组接踵而至的背后,是横店在微短剧领域不断发力。去年,横店成立了竖屏剧运营中心。华夏文化园作为集中拍摄点之一,今年以来,为不同类型的微短剧剧组打造了数十个实景拍摄场景。

而随着微短剧制作成本的提高和水准的提升,横店作为老牌影视基地,其完善的影视产业链和配套政策,也为微短剧创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去年一年,横店接待竖屏微短剧组超1100个,而今年前3个月,这个数量已经超过去年的一半。接下来,横店还会进一步推出更多拍摄扶持措施,推动微短剧向高品质发展。

横店影视城华夏文化园拍摄基地负责人 申屠航:除了古装和现代两个场景之外,他们还有一些虚拟棚的拍摄需求,所以我们下半年会投入一个短剧虚拟棚的场地。

从流量到质量 增加文化属性才能坐稳风口

杭州的这家影视公司由一群平均年龄只有25岁的年轻人所组成,9个人的团队包办了编剧、摄制及营销的全流程作业。这几天,公司一部女性题材的微短剧杀青,62集的体量,需要马上交付成片,争分夺秒赶工,成了团队的常态。

某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导演 陶行乐:刚杀青没几天,然后现在流程是在后期精剪阶段。我们还需要一周左右的时间,做最后的调色、配音,还有字幕。

导演陶行乐是从广告业转型做短剧的。他说国家出台的一系列短剧治理举措,让团队看到了短剧业的下一个风口,那就是摒弃俗套内容,在剧情中提升文化属性。从“流量”转向“质量”,公司决定将前20集内容精雕细琢,增加文化内容输出。

某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制片 李仁佐:我们要把文化跟流量,做成黄金的比例。太重流量的话,会让整个作品没有内核的。

成立4年来,这家影视公司已完成15部短剧,其中两部销往海外。负责人表示,目前,团队正在计划销往海外的几部短剧中,也将有更加多元化的叙事手法,并添加更多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下一步,团队也会将增加的成本前移到编剧阶段,给内容提供更多创作空间。

“微短剧+” 拓展更多应用场景和价值空间

在经历了初期的“野蛮生长”之后,我国微短剧市场目前正稳步进化,已过渡到有规模、有计划、有品牌的阶段,但同质化严重、盗版侵权现象频发等问题仍需关注。而立足“内容为王”,始终是文艺作品创作的首要准则。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刘雁翎:第一点就是要在内容创作上面深度挖掘和融合中华文化的价值。第二点就是要把握好时代脉搏,体现时代精神,展现当代中华文化的魅力。第三立足于国际的视野来创作文艺精品和文化产品,使这些产品在海外市场上,可以拥有更广泛的传播力。

同时,专家还建议,在“文化+科技”融合的时代背景下,微短剧行业也可以尝试搭乘“科技赋能”的快车加速前行。

浙江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 黄钟军:目前有一些科技工具,可以来完成微短剧的剧本。这些都是要借助科技的这双“翅膀”,才能够让微短剧传播得更好。

专家也表示,在做精内容的同时,微短剧也可以考虑与其他行业结合,产生联动效应。今年起,国家广电总局就发布实施了“微短剧+”行动,计划将微短剧与文旅、游戏、教育、科技等行业深度融合,拓展微短剧的应用场景和价值空间

实习编辑:金怡杉 | 审核:李震 | 监审:万军伟

(央视新闻)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