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金融 » 正文

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出炉,河南综合指数位于第二梯队

IP属地 北京 编辑:朱天宇 大河财立方 时间:2025-03-31 15:30:09

独角兽企业具有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市场认可度高等特征,是新经济发展的“风向标”,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

3月30日,全球独角兽企业大会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期间召开。大会现场,中关村独角兽企业发展联盟联合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科技与标准研究所等发布《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2025)》(简称《报告》)。

《报告》显示,当前,中国共有独角兽企业409家,分布于12个领域,总估值超1.5万亿美元,占全球独角兽企业的近30%;北京这座“独角兽之城”,以115家的数量优势位居全国首位。从全国31个省区市来看,《报告》按照综合指数得分进一步将其分为三个等级,北京、广东、江苏、上海、浙江5个省市是第一梯队;河南等13个省市位于第二梯队。

独角兽企业占据全球总量近30%

总估值超1.5万亿美元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梯度培育创新型企业,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支持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发展,让更多企业在新领域新赛道跑出加速度。

所谓独角兽企业,一般是指成立不超过10年、估值超过10亿美元,少部分估值超过100亿美元的企业。此类企业通常具有颠覆性的商业模式或前沿的技术或产品,能够在市场中保持快速增长,很有可能成为行业巨头。

独角兽企业具有高估值、高成长性、高创新性的发展特征,是引领技术创新的先锋队、产业变革的推行者,也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培育发展更多的独角兽企业对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和现实价值。

《报告》显示,当前,中国共有独角兽企业409家,总估值约为15068亿美元。中国独角兽企业数量占全球独角兽企业的近30%,仅次于美国,企业平均估值36.84亿美元。

其中,估值超过百亿美元的超级独角兽企业以4.4%的数量贡献超四成的估值。从具体估值分布区间来看,估值在10亿美元(含)至20亿美元之间的独角兽企业数量最多,共236家,数量占比为57.7%,估值总额约3019亿美元,估值占比20%;估值超过100亿美元(含)的超级独角兽企业共18家,以4.4%的数量占比贡献了43.6%的估值占比,总额约6567亿美元。

“北上深杭广”集聚超六成独角兽企业

河南位于第二梯队

记者注意到,中国独角兽企业城市分布较为集中,分布覆盖57个城市。其中,“北上深杭广”集聚超六成,北京115家居全国首位,上海65家、深圳35家、杭州24家、广州23家,此外,有11个城市独角兽企业数量在5家及以上,其中青岛以9家独角兽企业上榜。其他城市为苏州(17家)、合肥(10家)、长沙(9家)、重庆(8家)、南京(7家)、无锡(7家)、成都(6家)、天津(6家)、武汉(5家)和香港(5家) 。

依据综合指数得分,北京、广东、江苏、上海、浙江、山东、湖北、安徽、重庆、四川是独角兽企业热度最高的10个省市。《报告》表示,这些省市拥有较为完善的产业链、优质的人才资源和政策支持环境,为独角兽企业的成长提供了有力保障。其中,北京和上海等一线城市作为我国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重要引擎,吸引了大量创新型企业和高端人才聚集,成为独角兽企业的重要发源地和聚集地。

同时,从全国31个省区市来看,《报告》根据自然断裂点分类方法,按照综合指数得分进一步将其分为三个等级,5个省市(北京、广东、江苏、上海、浙江)是第一梯队;13个省市(山东、湖北、安徽、重庆、四川、福建、河南、湖南、天津、河北、辽宁、江西、陕西)是第二梯队;13个省区(海南、内蒙古、吉林、广西、宁夏、山西、贵州、黑龙江、云南、新疆、甘肃、青海、西藏)是第三梯队。

超400家独角兽企业分布于12个领域

人工智能估值居首

近年来,中国科技创新整体实力稳步提升,科技创新体系日益完备,孕育出一大批具有“硬核科技”属性的独角兽企业。

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谢少锋在全球独角兽企业大会上表示,独角兽企业呈现出智能主导、赋能发展的特点。近三分之一独角兽企业来自以大模型、自动驾驶为代表的智能技术领域,带动智慧健康、智慧物流、智能制造等领域的独角兽企业不断涌现,成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生力军。

《报告》显示,409家独角兽企业分布于12个领域。从估值来看,人工智能独角兽企业估值位于第一,且遥遥领先其他行业,为4612亿美元。新消费与零售、集成电路领域独角兽企业总估值分别为第二、第三,为2039亿美元、1925亿美元。人工智能、电子商务、新能源智能汽车领域独角兽企业的平均估值位列前三,分别为75.61亿美元、61.85亿美元、54.31亿美元。

从数量来看,新消费与零售、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智能装备、医药健康领域的企业数量位列前五,分别为66家、61家、54家、54家、43家,合计占比68%。

此外,18家超级独角兽企业分布于8个领域。新消费与零售领域5家,人工智能、集成电路领域各3家,电子商务、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各2家,金融科技、新能源智能汽车、教育科技各1家。

对中国独角兽企业未来发展,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在全球独角兽企业大会上表示,目前我国独角兽企业的潜力没有完全释放,中国完全有潜力涌现出越来越多的独角兽企业。

“中国市场规模还在不断发展,为企业发展提供了经济基础。其次,我国从事工程技术研究的人才数量多,这是创新的基础。此外,中国的独角兽企业潜在数量多。创办独角兽企业,要不断发展、融资,中国经济的国民储蓄在全球各大经济体里排在前列。这些因素促进我国独角兽企业蓬勃涌现。”李稻葵说。

责编:陶纪燕 | 审校:陈筱娟 | 审核:李震 | 监审:万军伟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