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汽车依然火热的当下,作为普通人能否在大潮中找到风口?
笔者在线下的年轻朋友群体中多次被问及相关问题,近期在线上也看到了类似的评论;那就来讲一讲这个话题,先给出答案:如果新能源汽车行业里随随便便就能找到属于普通人的风口,我还会在这里写分析评论吗?
这就是正确答案。
新能源汽车可以一定程度理解为“资本的游戏。”想要在这一领域中找到机会则需要巨大的资本投入,仅此差一点就限制了普通人的入局;抑或者说是现在的任何机会都需要巨大的积累和投入,商业世界本就是以资本运营为基础构建。
所以没有留给普通人的风口,除非愿意去从事基础的生产工作。
新能源汽车行业里有没有普通人的风口,比如维修、回收或者服务?
三个方向·谨慎考虑
1.维修
线下有一些年轻人希望学习新能源汽车维修,看似应当是一个风口;但是笔者依然持保留意见,除非有相当全面的知识储备,否则不建议轻易涉足这一技术领域。因为新能源汽车的特点是高度平台化、模块化,三电系统在终端是只换不修的;第三方维修厂倒是有拆解维修的业务,可是第三方维修厂的生存空间将会越来越小!原因在于新能源汽车潜在的最高用车成本是动力电池和电控老化与更换,以及驱动电机;用户为了控制后期用车成本往往要选择三电系统的终身质保,而其前提就是在品牌售后维修和养护车辆。所以新能源汽车修理真得不是风口,其需要的人力资源相较于燃油车是非常有限的,而且渠道也是相当单一的,这个风口客观存在但“通道很窄。”
除非是业内佼佼者,否则不建议盲目。
新能源汽车行业里有没有普通人的风口,比如维修、回收或者服务?
2.回收
回收电池是一些汽车爱好者想过的风口,但是这个风口“通道更窄!”
首先是规范化的回收、销售(含梯次利用)需要的是企业,个人是可以从事相关业务的;符合标准的企业同样需要巨大的投入。至于处于灰色地带的动力电池拆解回收,以及面向电摩和电动车市场的再次组装制造,客观上是“灰色风口;”现在可以确定一点:当汽车淘汰的动力电池大量下沉到电摩和电动车市场之后,必将引起一系列的热失控事故,届时该“灰色风口”将彻底关闭,并且成为“不法风口。”
新能源汽车行业里有没有普通人的风口,比如维修、回收或者服务?
3.服务
服务相关领域已然没有太多“通道。”
在新能源汽车普及初期阶段里,有一些思维活跃的人尝试过帮助新能源汽车用户解决“入场难题。”比如在车主遇到车辆建桩障碍的时候,帮助车主和物业或城投进行协调,收取一定的服务费用;其次还有帮助车主协调充电车位智能共享,以及帮助车主的故障车辆进行第三方检测维修和维权等业务。
现在已经不需要了。
建桩的障碍在逐渐打通,其余服务方向基本被强势的车企堵塞了通道。
新能源汽车行业里有没有普通人的风口,比如维修、回收或者服务?
看完这三点之后还有幻想吗?
新能源汽车与燃油车相比有太多使用的限制,车辆的高度集成化又从生产和维修两端大幅减少对人工的需要;溯源体系的逐渐完善将会让电池的梯次利用实现闭环;为加速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进一步突破到第二级大众市场阶段,配套服务将会以法律法规的形式进一步打破所有障碍。
所以在这一领域里没有属于普通人的风口,充其量是选择一台电动汽车去跑网约车或者出租车。
你认为呢?
新能源汽车行业里有没有普通人的风口,比如维修、回收或者服务?
文章premierleague.tjtdf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