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4年3月28-30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年会论坛在钓鱼台国宾馆举办。作为战略合作媒体,搜狐汽车对本次论坛进行全程视频直播,以及短视频报道和参与企业嘉宾采访等环节。本次受访嘉宾是千寻位置CEO陈金培。
千寻位置CEO陈金培
出品 丨 搜狐汽车·
作者 丨 李德辉
随着智能驾驶能力的提高,千寻位置CEO陈金培认为,时空位置服务的重要性愈发明显。
其一,陈金培认为,区别于现阶段的L2+,L3级及以上对安全性和可靠性的要求会进一步提高。因此,目前,基于移动互联网(4G、5G)通讯设施建立的云端连接可能无法满足数据传输的可靠性要求。此时,建立一个冗余通道的必要性就非常明显。千寻位置提供的卫星通讯通道能够切实可行的提高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其二,具体到现阶段智能驾驶技术路线中,智驾方案减少对高精地图的依赖已经成为行业共识。是否也会相应的减少对定位服务的需求?
“我们在这方面会有影响,但是是好的影响。” 陈金培表示,恰恰相反。
陈金培澄清大众对定位概念的混淆。“以前很多人会把高精定位和高精地图混淆,实际上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能力和功能的提供。地图是其中一个传感器,高精定位是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原来在有高精地图时候会为高精地图提供一些定位输出,但现在对一辆车来讲,因为高精地图有各种各样的状况,所以导致很多车企现在‘轻地图+端到端’模式,这个过程里面会新增一个东西叫VLM,VLA,实时构建三维的模型,在这个模型过程里面,它有点像以前的建图过程。这个过程里面对高精度定位的需求是刚需,需要通过高精度定位输出,高精度绝对的位置不断地校准整个的三维建模的过程。从这个角度来讲,定位的重要性其实反而提高了,是这样的一个情况。”
官方信息显示,千寻位置,成立于 2015 年 8 月。公司基于北斗卫星系统(兼容 GPS、GLONASS、Galileo)基础定位数据,利用遍布全球的 5000 多座 GNSS 星基/地基增强站,自主研发的定位算法、芯片及大规模互联网服务平台,为用户提供厘米级定位、毫米级感知、纳秒级授时的时空智能服务,累计接入终端设备超过 23 亿。公司同时具备多传感器算法协同、数字孪生和人工智能技术,为智能驾驶、低空经济、具身机器人、智慧城市、行业数字化升级等提供云芯一体、数实融合的全栈解决方案。
陈金培透露,到现在为止,千寻位置服务了超过60款智能驾驶汽车。这些汽车都具备城市NOA高级辅助驾驶能力。截止到当前,千寻位置服务的汽车总数量已经超过了250万台,服务时长累计超过30亿小时。
以下是采访速记(经编辑):
Q:您能不能给我们分享一个案例,跟汽车客户在合作过程中,哪个是合作深度最深的?具体可以深到多深?我们整体方案里面组合性和议价体现在哪里?
陈金培:今天像理想、小鹏、鸿蒙智行、上汽、广汽、比亚迪、吉利都是千寻的客户,从合作的深度来讲,最简单的,是把时空智能服务集成到他的汽车里面,时空智能服务会输出非常精准的定位信息到它的智能决策系统里面。 再深一步,我们跟一些车企业会有定位模组放在里面,这个模组跟云端的服务,我们叫“云芯一体化”的能力,这种能力的深度不仅是定位准确性的问题,可以非常大的提高定位的安全性,大家知道定位服务是跟环境紧密相关的,不仅有卫星定位,还有像其他传感器的数据也会融合到整个定位过程里面来,我们通过“云芯一体化”的能力可以让这种定位不仅可以达到动态厘米级的准确性,还可以提供最高10-7的完好性,这样的完好性服务不仅能够服务于像L2+这样的车,它还可以服务于L3到L4,一些车企名字不大好说,他们自己不愿意,已经在向L3,甚至有一部分L4的功能在合作和演进当中。
Q:现在新能源车企,或者国内的车企和千寻合作的占比大概是怎样的?
陈金培:到现在为止,我们已在60余款车型上批量交付,整个具备高级辅助驾驶的车里面我们大概占了75%多一点的车企份额,覆盖上汽、比亚迪、华为、吉利、小鹏、理想、智己、零跑、一汽红旗、广汽埃安、华为等品牌,服务时长累计超过30亿小时。
Q:从L2到L3到L4,智能能力的升级,对于我们这个产品的要求会有什么改变吗?我们在这方面做了哪些前期工作?
陈金培:它主要的改变,我们讲智驾用时空智能服务有三个属性的要求,精准、可靠、安全。精准性是大家普遍的要求,到了L3对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会进一步提升。
安全性角度,刚刚我讲到,一个是车规的功能安全要求,第二个就是完好性的要求,这个完好性以前是用在航空里面的标准,它现在引入到汽车里面来,因为都是完全自动驾驶了。
对于可靠性的要求,他服务的需求,以前比如通过移动互联网(4G、5G)通讯设施提供这样的云端连接,以后一个连接可能就不够,它需要有冗余,我们还会提供一路卫星通讯的连接,这也是提升可靠性,从安全和可靠角度来讲,这些能力是会区别于像L2+车的能力的需求。
Q:智能驾驶领域,端到端技术路线对高精地图的依赖减少。这个问题是否也会影响千寻位置的业务?
陈金培:我们在这方面会有影响,但是是好的影响,以前很多人会把高精定位和高精地图混淆,实际上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能力和功能的提供。地图是其中一个传感器,高精定位是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原来在有高精地图时候会为高精地图提供一些定位输出,但现在对一辆车来讲,因为高精地图有各种各样的状况,所以导致很多车企现在“轻地图+端到端”模式,这个过程里面会新增一个东西叫VLM,VLA,实时构建三维的模型,在这个模型过程里面,它有点像以前的建图过程,这个过程里面对高精度定位的需求是刚需,需要通过高精度定位输出,高精度绝对的位置不断地校准整个的三维建模的过程,从这个角度来讲,定位的重要性其实反而提高了,是这样的一个情况。
Q:我们现在所有的客户里面,客户和客户之间提供的方案差异性多大?如果现在再新开发一个客户,在原来的方案基础上有多少工作是需要定制,大概占什么比例?
陈金培:差异性有几个方面:
第一个,客户对精准、安全、可靠性的要求会有不同,比如今天是一辆智能驾驶汽车和一个其他的比如自行车,我们也服务很多共享单车,可能会不一样。
第二个,因为这个能力会跟汽车本身硬件有关,比如不同的车厂选用的硬件设备,包括像天线,这些不一样,就会对我们服务适配性不同,我们要做一部分工作去进行这样的适配和联调,以确保在他的这个硬件基础上做到最好。
当然,以前这个工作工作量很大,我们几年前千寻自己推出我们整套的软硬一体和云端一体的套件,这样就会大幅度减少车企的适配过程,他选用很多不同的硬件,我们就提供一套最佳实践下面的硬件,适配他这个车软硬件一体的配置方案,这样整个的适配过程就会从以前比如五六个月,大幅缩减到几周,对他整车开发帮助还是蛮大的。
我们以前几乎适配这个市场上所有跟时空传感器相关的芯片、模组和天线,把所有知识我们都沉淀下来,提炼成为我们的最佳实践软硬一体方案,我们自己的芯片、模组在车里面也开始规模性量产。
Q:您刚才提到从天线,整个这套方案,在所有的销售比例大概占多大比例?就是减少额外适配的工作,有没有一个量化的数据,就是您刚刚提到那个整体方案,现在在所有销售方案里面大概占多大比例,或者另外一个量化角度,我们在没有做这种整体打包方案之前,一个新车方案里面可能有额外的开发工具占整个工作量50%,现在我们做了一些前期标准化开发以后,现在是不是能压缩到20%,压缩到10%,有没有这样的量化指标?
陈金培:这个还是非常明显,以前我们联调、适配大概要花半年左右的时间,现在我们可能就是五六周,可能个把月就搞定这个事情了,工作量就会大幅缩减,而且对于车企来讲,后续的可信度也会变得更高,因为车企从定点到SOP有一个过程,真正出货这个占比只占了百分之十几,但后面会快速提升这个比例。
Q:有没有一种可能,接下来所有的适配工作,以后基本接近于0,全部按照整体方案来做。
陈金培:接近于0很难,因为车本身对需求的迭代也非常快,我们最后这个东西要跟它的整体智驾系统做融合,本身那个融合的迭代也在不断往前走,完全标准化可能会很难,适配工作还是会有一些,但是会变得很简单。
Q:智能交通行业依赖海量位置数据,但是隐私保护和数据跨境流动监管是非常严格的,千寻位置是如何构建可用不可见的数据服务体系的?在政策合规方面有哪些实践的经验?
陈金培:数据保护一直是我们和我们的客户,因为我们客户主要就是车企,共同关心的问题,从几个方面。
第一个,千寻提供数据主要是跟定位相关的时空智能数据,这些数据在千寻汇集就不牵扯到消费者本身属性的特征,当然这些数据最后都按照车企对于消费者保护的规则,以及我们国家关于数据安全的法律法规进行存储和处理。
第二个,确实这些数据在跨境方面也有非常严格的要求,千寻全球的服务,中国数据都是留在中国,我们在海外,比如在欧洲的服务、在东南亚的服务,这些数据从处理到存储都是留在海外本地,它不会跨境进行流通,当然也会符合当地法律法规的要求。
Q:在国际市场,在车路协同领域,千寻是怎么解决数据的问题和海外本地化的数据?
陈金培:今天我们提供的服务,刚刚讲了,包括车路协同,我们主要是给像一些路侧的设备跟单元能够提供车,因为它最后要协同起来,统一的时空基准,通过统一的时空基准,我们讲车同轨,书同文,要在同一个时空基准之下所有数据流动才有了基本的沟通标准,我们主要提供这方面的能力。
在这个能力之上真正产生的车端的很多跟行为相关的数据,今天也不在千寻这个地方,是在很多的车企那里,我们是相对底层一些的。
Q:在数据服务出海过程中,您觉得最大的挑战是什么?如何应对?
陈金培:时空的能力跟环境相关度很高,几个挑战。
第一个,技术方面,地球那么大,不同地球上面对时空的影响不一样,我们在去到全球不同区域的时候,首先我们要在技术上面做很多的调整跟适配,适配到那个区域的比如跟空间环境、跟太阳照射的时间长度,包括当地坐标运行的规定跟框架,都会对我们技术能力产生影响,我们首先要做这样的适配,这是第一个方面。
第二个,确实在不同的地区对地理信息的保护性要求也略有不同,我们在进入一个地方的时候,第一件做的事情就是研究那个地方的法律,跟当地的客户,跟合作伙伴一起确保合规性要求的符合。
Q:能不能把您最近感觉做得比较成功的案例给我们讲一下。
陈金培:我不知道各位有多少人是开具备NOA的车的?比如理想、小鹏、鸿蒙智行,现在这些车的智能化程度超过大家的想象,比如以我自己为例,从我生活的城市开到我老家农村,全程大概101.8公里,自动驾驶帮我开了接近100.5公里,整个过程基本不用怎么管它,这个过程里面,我坐在这个车上我很自豪,因为这些车都是有我们的服务在底层支撑,我不知道这个数据能不能讲,支持了最头部的汽车量非常非常大。
像比较红火的,会飞的那些车名字我就不说了,我们也是会全面为他们提供那个服务,会飞的那个车可能安全要求更高,一个车里面可能会集成比如我们两个或者三个这样的模组,确保它的安全冗余、可靠性、姿态,明年就会大规模量产,前段时间刚申请开通了六七百个这样的时空智能服务账号,说明他有那么多会飞的车在那里做测试,还是很有意思。
当然,就像刚刚讲到,我们有一些机器人,我们有一个产品叫道路巡检机器人,就是把我们的能力跟汽车合在一起,汽车上面加一个摄像头,这些摄像头可以实时看到路面的裂缝,各种道路损坏,我们把每个损坏非常高精度的坐标和面积可以实时算出来,就可以把工单发到后面的维护平台,他就知道他要带多少材料维修一条路,但是这个是在路上,我们现在跟机器人公司也在合作,把这个能力放到比如机器狗上面,这样就可以去巡检很多危化品厂,或者车开不了的地方,机器人就可以进去,机器狗就可以进去。
我们感觉到,尤其是这一波人工智能热潮来了以后,对无论是车企,还是具身智能机器人,还是无人机厂家促进作用还是非常大,在这波促进里面,最大的事情就是数实融合,用数字世界的一些算法推理去控制在物理世界的执行,我们千寻这样的时空智能能力就变得越来越重要,我们也很兴奋。
Q:听说“杭州六小龙”中的几家公司也在用千寻时空智能服务,现在比较火热的具身智能对时空智能方面是什么样的需求?
陈金培:具身机器人对时空智能是一个强烈的刚需,机器人无论是它的行走、作业,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能够通过在数字世界数字驱动是现在物理世界具体的行动。
怎么打通物理世界和实体世界?最必不可少的桥梁就是时空智能能力,我们对具身机器人这样的设备不仅提供时空智能服务,还提供整个的时空智能开发套件,把我们的芯片、模组,包括时空智能盒子放在机器狗、机器人里面,这个盒子可以直接把全球范围时空智能服务变成一个具身机器人最基本的技术能力支撑,我相信随着机器人规模的量产,也会像时空智能在智能驾驶领域的服务一样,能够逐步变成标配。
Q:在低空经济时代,千寻位置的技术和方案如何适用这个领域?
陈金培:在低空经济方面,因为飞行器跟汽车的运行环境会有很大的不同,最大一个不同就是它的参照物会非常少,其他的传感器重要性会降低,像我们高精度定位,提供绝对位置的传感器和这种能力的需求反而会极度增加,飞机无论是在航路的规划,还是在有很多飞机以后的调度,都会依赖千寻的时空智能网络来进行,因为我们可以把空间实时分割成厘米级的方格,我们叫时空像素,来给每一架无人机或者飞行器实时地分配时空的路径,不同的路径组成了整个一个区域这样一个无人机调度系统,千寻在这里不仅提供时空智能服务、模组、套件,我们还提供飞行控制调度的平台,来帮助低空经济可以很好地去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