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一些日子具有特别的含义。
每周二,理想汽车都会或早或晚地发周销量榜单,每月初一,车企们雷打不动地主动交卷报告月销成绩。
从这几个月的成绩单来看,小理米已经成功地取代了原本的蔚小理,成了新势力阵营中真正有核心竞争力并持续领跑的头三名重要选手。
直达本质,一针见血,这三家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到底来自哪里?
01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DeepSeek爆火之后,很多人患上了觉得可能会被AI迅速代替的焦虑症。
这类人的思维实在太单一,未来几十年依然是人类社会的主战场,人跟人之间的竞争依然是社会财富主要的分配方式,所差者,无非是对AI技术的应用而已。
放眼智能电动汽车领域,谁能最大程度地发挥AI技术的能力,谁就能加上最大的杠杆,在未来的竞争中吃到最大的红利。
有一说一,虽然有越来越多的车企宣称转型AI公司,号称要化身AI科技公司,但是,转型哪有那么容易?
与AI原生公司、互联网大厂、手机厂商、PC厂商、云厂商相比,重制造属性的车企们的AI能力实在是不咋地。
瘸子里面拔将军,小鹏汽车是本土车企中为数不多的能够真正驾驭AI技术的选手之一。
虚不受补,AI技术的飞速进步到底能给车企带来多少收益,当然因车企而异。
有很多车企,即便是AI技术大平权,天上掉的馅饼也吃不到嘴里。
换句话说,DeepSeek们的AI技术普降甘霖,能不能吸收、能吸收多少还要看自身团队的能力。
车企团队吸收AI核弹的能力来自于看似虚无缥缈但却真切存在的组织文化,来自于决定战斗力是一盘散沙的国军还是如臂指使的我军的组织架构,来自于过往在强AI属性的高阶智驾功能和人车交互体验上的探索和实践。
换句话说,这种能力是在一起扛过枪、一起打过仗、一起联手打造了多个行业首创的过程中锻炼出来的,是在一起摸着手头过河的探索里建立起来的。
在高阶智驾上,小鹏汽车是本土率先实现高速NOA、依赖高精地图的有图城区NOA、不依赖高精地图的无图城区NOA、车位到车位的全场景NOA、纯视觉高价智驾的车企。
在人机交互上,小鹏率先实现无需唤醒词、支持多分区识别和离线使用的全场景语音,也奉献了多个行业首创。
正是因为率先踏入了智能化的赛道,小鹏才最大程度地借力AI,行云直上了九万里。
02
车圈暴论多,但有的话真的很有道理。
比方说,在2023年的魅族-领克无界生态发布会上,星纪魅族董事长沈子瑜说,“没有手机软件赋能的汽车厂商都将逐渐掉队。”
一些吃瓜群众当时还对这番话展开了冷嘲热讽,其实,那是因为他们没有领悟到,来自手机领域的很多技术都可以用来加持智能电动汽车的竞争力。
如果不算“不造车”的华为,小米恰恰是唯二可以在车上最大程度地复用其在智能手机领域多年积累的技术和算法能力的车企,另外一家是收购了魅族的吉利。
格局打开一下,手机软件对汽车的赋能当然并不仅仅停留在智能座舱中的 中控大屏上面。
就拿手机拍照技术来说,小米在影像领域积累的高动态范围成像技术和低光降噪技术就可以迁移到智能驾驶系统里。
对于在驾驶中经常出现的逆光场景,车载摄像头可以通过转换增益的动态调整和多帧曝光合成实现高动态范围成像,应对进出隧道时的剧烈光照变化。
对于暗光场景,小米主推的手机拍照夜景模式中使用了像素级的降噪算法,这种提升单像素感光面积的做法和AI降噪算法同样可以用于自动驾驶,通过提升暗部细节的识别率,改善自动驾驶车辆在暗光下的感知能力。
至于其它加持,有人或许会提到“人车家”,但是,手车互联、车家互联目前来看最多只能算锦上添花 并没有砸起太大的水花。
真正有加持力的地方其实还很多,比如在高端手机或者旗舰机型里用的多麦克风协同收音技术,为了实现定向收音、消除背景噪音、提高语音识别准确性,手机厂商会使用声源定位、噪声抑制、波束形成等算法,这些算法就可以复用在智能电动汽车里。
放眼望去,以手机技术加持汽车,有谁比得上小米?
03
第一性原理总是简单又直白。
根据2023年度微博King李想分享的经营理念,要打造爆款车并不难,一个完美的闭环是:
精准洞察行业痛点和目标市场用户的需求,根据需求进行产品定义;
通过研发和设计解决痛点、满足用户的需求;
一手联合媒体、门店等渠道推广品牌、推介产品,激发消费者的需求,一手联合供应商合作伙伴组织生产,保证交付。
对照媒体老师们早就总结出来的理想汽车成功要素:精准的家庭用户市场定位、中高端新能源家庭SUV的产品定位、可以完美解决续航焦虑的增程式技术、以沙发冰箱大彩电驰名的极致舒适智能空间;
和小鹏与特斯拉一起“全球唯二”的全场景端到端智能驾驶、从最凶猛的竞争对手华为那里学来的IPD研发流程和组织管理;
通过大单品策略和套娃设计实现的高效供应链管理和生产效率、通过真金白银建立了信任感的供应商体系,是不是每一项都能落实到这张图里?
具体来看看闭环的三个方面:用户需求洞察、技术方案落地、高效交付体系。
精准的场景化需求挖掘能力来自于李想和创始团队中的多人深耕汽车媒体多年锻炼出来的毒辣视角;
强大的技术落地能力体现在理想汽车去年下半年强势杀入智驾行业绝对头部的成绩里,相比于很多车企浮于表面地口号式学华为,理想汽车是真的学到了骨子里。
生产交付方面,除了极精简的SKU和可大幅度复用零部件的套娃设计,还有主动提前支付未到期货款,帮助供应商优化财务报表。
22年停产理想One时主动向供应商支付十亿元赔偿,还有派驻工程师协助改进汇川联合动力电控产品制造工艺等等,通过真金白银培养出了供应商的信任感,从而保证了交付效率。
答案明明白白地摆在这里,很多车企就是抄不下去,做不到知行合一,是因为从知到行还有着十万八千里,这中间隔着的,就是理想汽车强大的执行力。
如果不把问界、智界、享界加在一起,小理米将长期霸占新势力排行榜前三的位置,这个格局是可以持续的。
这话不是我说的,是小理米各自的核心竞争力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