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看到有人吐槽,电动车的实际续航里程要比厂家宣传的少的多,比如厂家宣传电动车可以跑150公里,但实际骑行的时候最多能跑100公里,到了冬季甚至只有80公里。为什么电动车的实际续航里程总是比厂家宣传的少呢?才知道主要是这5个原因造成的。
理想状态与真实场景存在差距
电动车厂家给的续航里程数据,是在标准化循环测试下得出的结果,但是这种情况与我们真实骑行的场景却存在着极大的差距,所以续航里程也会明显不同。
厂家在测试电动车续航里程的时候,往往是以25~30公里/小时的匀速行驶,同时测试环境温度也比较固定,一般在25度左右,另外测试的过程中不仅没有载人,而且无后座、货架与挡风被等物品。
但是我们实际骑行电动车的时候,遇到红绿灯需要停车,所以需要频繁的启停,有时候甚至还会加速超车,需要爬坡,这些都会减少续航里程。另外电池的工作温度降低,续航里程也会减少,同时每增加50公斤的载重,电动车的续航会下降12%~18%。
正是因为实际骑行比厂家测试有着明显的差距,所以续航里程也不会相同,而且实际骑行的续航里程只会比厂家宣传的少,而不会多。
电动车电池存在动态衰减
电池除了受到温度的影响以外,电池在使用过程中也会存在动态衰减的情况,换句通俗的说法,电动车只要使用,电池就开始进入损坏的通道,电池容量开始逐步减少。
所以当电动车骑行一段时间以后,电池容量减小,续航里程自然会越来越少,这还不包括错误的充电方式,对电池造成的伤害。
这也是为什么电动车刚买来时续航比较远,但是使用半年以后续航里程会下降的重要原因。
车主骑行行为影响续航
在骑电动车的时候,车主的骑行行为对于续航里程也有很大的影响,这一点也不容忽视,即使同样的电动车不同的两个人骑行,他们的续航也会明显不同。
比如有的车主喜欢高速度行驶,而且时刻加速与急刹车,有的车主则采用比较经济的模式骑行,尽可能保持匀速行驶,后者的电动车续航会更远。
另外电动车的轮胎胎压如果偏低,那么电动车的阻力就会增加,同样会影响电动车的续航里程。
还有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那就是车主的体重,体重越大,相当于电动车的载重量越高,自然会使续航里程减少。
电动车骑行环境与路况也影响续航
在骑电动车的时候,骑行环境以及路况与厂家的测试环境有着明显的区别,实际骑行过程中存在爬坡与下坡,如果连续上下坡的路段,续航里程只有理论续航的50%左右。
另外还需要考虑骑行环境的风力影响,逆风或者侧风都会减少电动车的续航里程,当然了,顺风也会增加电动车的续航。
骑行过程中道路情况也很重要,比如干燥的路面要比湿滑的路面续航更远。
厂家宣传的是理论最大值
除了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以外,电动车厂家宣传的续航里程一般是理论最大值,并不是日常场景中的平均数值。
另外根据新国标标准的规定,电动车的续航里程,允许有10%的误差,也就是说如果实际上只能跑60公里,那么商家可以标注54~66公里,商家往往会选择后者,按照最大续航里程来标注。
我们在使用的时候,进行实测数据与厂家宣传的误差比较大,厂家也往往以用户使用不当为理由来规避责任。
总结
电动车的实际续航里程其实是在比较理想的状态下测试的理论最大值,并不是实际的骑行数据,也不是实际场景的平均数值,所以这个数据只是作为参考,我们骑行电动车的时候,不可能跑出这么高的续航。
一般来说,在夏季实际续航里程为官方标注续航的80%左右,比如官方宣传100公里,实际上只能骑80公里,到了冬季续航里程只有官方宣传的50%~60%,这才是真正的实际数据。
那么,您认为电动车厂商应该按实际续航来标注吗?欢迎大家留言评论